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安全工程实验教学团队建设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在“新工科”和专业认证背景下对实验教学团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以福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为例,研究设计了高校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方案及具体举措。结果表明:提高了毕业生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达成度”,明确了专业认证背景下实验教学团队改革发展方向。
关键词:专业认证;新工科;实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本文引用格式:杨健等.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实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0):201-20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专业认证机构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专业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是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其核心是要确保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在过去十几年里,我国在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圆满实现工程专业、工程师资格在国际上互认,提升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影响力的目的而不遗余力地奋斗着。截至目前,我国31个工科专业类别中有18个开展了专业认证,近千个专业点通过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的认证。
2016年,我国成功地成为了国际本科工程学会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使得我国工程教育进一步走向了世界,但也对我国的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1]。《华盛顿协议》突出工业生产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重点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复杂工程问题,并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其在总体思路和实质意义上与我国开展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一脉相承。此外,2017年2月以来,为主动应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进一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2]。因此,在创建一流学科和“新工科”建设的形势下,将会有更多高校的工程专业思考深化改革,加入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行列,从而加快与国际接轨。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行业背景知识,具备深入运用工程原理和各种工程知识的能力。然而当前我国工程专业建设以学科为导向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依然偏向于学术型、单一性和纯理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违背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思想。
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对毕业生能力“达成度”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它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都无法替代的[3-4]。实验教学团队建设是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重中之重,没有一支优秀的实验教学团队,再好的实验教学理念、课程体系都无法有效实施。安全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型专业学科,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相应的实验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也应随之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而实验教学团队是推动和执行改革措施的主要抓手。因此,笔者以安全工程这一综合型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安全工程专业在实验教学团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在“新工科”和专业认证背景下对实验教学团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设计了实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及具体举措;探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实验教学团队改革发展的方向。
一 我国高校安全工程实验教学团队建设现状
安全工程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安全发展需要,掌握必需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管理、职业卫生等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及专业发展动态,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具备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5]。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是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教学团队建设成为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瓶颈和难点。通过调研与分析,我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团队建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6]:
(一)地位较低,“从属”观念浓。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实验教学相较于课堂教学一直处于从属地位[7]。教学系列和科研系列的人才建设与培养始终是高校的重心,相对应地,实验教学团队作为一支一般的教学辅助队伍,始终处于次等位置,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在校内津贴、职称评定、激励机制等方面,与教学系列、科研系列和行政系列的教师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二)申请课题面窄,成长机会小。我们知道,青年教师建设与培养必须通过各类科研课题的资助,以便激励和引导人才的成长。但各类课题申报条件中“限专任教师”普遍存在,实验教师要想申请科研课题不仅难度大,而且涉及面窄。这种情况大大削弱了实验教师力争成长的源动力。时间久了,本应在实验教学领域创造或形成一系列科研成果的高校人才队伍,逐渐变成了一支忙于行政事物的“上班族”。此外,实验教师很少获得相应的培训和同行交流,很多新的实验管理技术、专业技能也无法及时掌握,进一步限制了成长的空间。
(三)人才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大。通过调研不难发现,目前实验教学队伍中女性占比重、学历相对偏低、年龄结构偏差较大、高级职称相对较少等现象十分普遍。这种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使得实验教学团队无法健康发展,大大制约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实验教学改革进展。近年来,尽管有些硕士甚至博士学历的人才进入了实验教学团队,但受传统的“从属”地位观念影响,严重挫伤了青年人才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之不能安心在实验室工作,这也造成了实验教学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无法保证实验教学队伍投入更多精力进行实验内容的设计与革新。
二高校实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设计
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福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以迎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以毕业生能力“达成度”为最终考核目标,大力推动包括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在内的教学体系改革。与此同时,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在实验教学体系方面对高校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总结了“四步骤”改革方案。
(一)转变观念,提升实验教学团队的发展空间
长期以来,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观念一直存在。然而,随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的推进,必须转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思想,把两者放置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实验教师与理论教师在科研项目资助、教师资格认定、技术职称评定等享有同等权利,从而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团队的地位,给实验教学队伍更大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例如,自从2016年起,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增设正高级实验师专业技术职务,有利地促进了高校高层次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8]。截至目前,福州大学评聘为正高级实验师职称的教师有15名,使得全校实验技术人才更趋专业化、高学历、年轻化,人才结构更趋合理。此外,在实验教学工作量计算方面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将实验教学工作量与理论教学工作量一起纳入到年终工作量计算池中,根据工作量多少统一分配工作量绩效,从而使得实验教学人员的教学工作受到相同的对待,提高了实验教学人员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并且,无论是应聘福州大学实验技术系列正高级职称还是高级职称,增设了一条基本业绩要求,即“每学年至少承担1门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实验课程的讲授工作,且教学综合测评成绩须在‘良好’以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教学的重要程度,同时也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培养“双师型”实验教学团队,注重素质与业务水平双提升
通过调查发现,国内高校在人才引进时,唯学历高和研究成果多是论,致使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逐年较低[9]。然而工程认证通用标准指出,教师在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应该从事一定的工程实际问题研究[10]。因此,作为实验教学团队,应该首当其冲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素质与业务水平双提升,补足缺乏实践经验的短板,培养成为一支“双师型”实验教学团队,使之兼具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近年来,学院中心实验室着力加强实验教学团队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建设,在教师学历水平、年龄结构、科研项目立项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如图1所示。在理论水平方面,先后多名教师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学历占比将接近50%。在业务能力方面,每年选派实验教师参加职业能力、虚拟仿真、实验室管理等实践教学的进修培训,并多人前往行业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进修挂职锻炼,从而熟悉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特点和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及时了解最新的行业技术信息。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强化师资团队和实践教学质量
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既有利于准确把握人才的培养需求,适时优化调整培养方案;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基地,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效果;同时还能积累教学团队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并应用于教学环节。
近三年,福州大学安全工程先后在福州、厦门、泉州三地建立了近10个产学研合作实训基地,涉及行业领域包括安全技术研究机构、应急管理技术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安全检测技术企业、安全防护技术企业和安全技术中介服务企业等等。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在校实习期间能够更多地走进行业企业现场,巩固所学、学以致用;同时邀请行业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专家走进课堂答疑解惑,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更重要地,基于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申请科研项目、技术成果转化、顶岗工作等形式,让教师的专业技能、创业创新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健全实验教学团队管理,形成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日前,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并明确指出学校要作为主体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探索新工科自主发展、自我激励的机制,以教学和教师激励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改革优化是“新工科”改革的建设重点,从而系统推进大学组织模式、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进而推动高等教育的深层次改革。
基于此,学院中心实验室针对实验教学团队建立起集岗位责任制、考核体系、奖惩办法于一体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从而对实验人员的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科研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到年终绩效体系。通过设立优秀实验教学人员新人奖、优秀实验管理人员奖、优秀实验教学人员团队奖、最佳实验人员科研成果奖等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吸引高水平教师积极投入到实验教学工作当中,从而提高实验教学团队水平和工作积极性,特别是参与实验教学改革、科研与成果转化、实验教改论文撰写、指导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等的积极性。
三建设效果评估
在2017年,福州大学安全工程迎来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顺利通过了现场评审,评审专家对实验教学团队给予了较高评价。同时,以此契机对近几年毕业生和在校生就实验教学改革效果和实验教学团队建设成效进行了走访和调查。调研结果表明,学生们在实验教学环节的专注性和主动性明显加强;对实验教师和实验教学的满意度有显著提升;在本科生SRTP、“省创”、“国创”等实践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大幅提高;2017—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毕业生能力“达成度”显著提高[6]。
四 结论
(一)在“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实验教学是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持续深化实验教学团队的改革。通过研究,指出了我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团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表明实验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达成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结合笔者近十年实践教学经历,以福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实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在发展空间、“双师型”团队、“产学研”合作平台以及激励体系等一系列优化改革方案。通过调研反馈,其建设方案对实验教学质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毕业生就业率等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历史性突破,开启新征程——中国工程教育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EB/OL].(2016-06-03).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603/c1006-28410286.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EB/OL].(2017-02-20).http://www.moe.gov.cn/s78/A08/A08_gggs/A08_sjhj/201702/t20170223_297158.html.
[3]刘宏,吕保和.21世纪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05):42-45+3.
[4]任国友.安全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1):96-101.
[5]杨健,沈斐敏.面向综合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07):178-182.
[6]杨健,阳富强,陈伯辉.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工程教育实验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8(07):270-272.
[7]倪浩芳.新时期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4):25+28.
[8]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在我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设置正高级实验师专业技术职务的通知[EB/OL].(2015-12-24).http://jyt.fujian.gov.cn/xxgk/zywj/201512/t20151224_3180167.htm.
[9]张伟萍.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04):56-59.
[10]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7)[EB/OL].
(2017-11-24).http://www.ceeaa.org.cn/main!newsList4Top.w?menuID=010107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