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区域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要解决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深化认识区域活动的价值的基础上,创新区域活动的实施方式,旨在促进区域活动良性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创新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贾芳,等.幼儿园区域活动课程创新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4):142-143.
一 区域活动概念界定
区域活动(area activities),又称“活动区活动”,是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幼教界的新名词。它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教育目标,在地理位置和空间位置上相对划分为几个区域,投放相应的游戏材料,由幼儿自主、自由进行个别或者小组游戏,并通过自我探究、人际互动建构自己的经验,获得发展的游戏活动”。
二 区域活动的价值
贵萍认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凸显的区域活动己被人们广泛应用,通过科学设置、合理安排符合幼儿年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情况的区域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愉悦、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从而提高幼儿的积极主动发现、探索和表现的能力,全面促进幼儿身心成长。冯晓霞指出,区域活动的创设能够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让幼儿在无压力的环境下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天然场所”,幼儿在其中探究、发现,使封闭的活动转向了开发的形式,幼儿既是活动的“设计者”,又是活动的“参与人”,在活动中自由、自主,实现了游戏与学习的统一。另外介于区域活动的辐射面广,容纳不同的学科,涵盖各类材料,活动的多领域性和多重价值体现的由为明显,为了避免区域活动流于形式,我们应该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区域活动中应该将幼儿自主发展与教师宏观指导相结合,将多领域价值与优化组合相结合,将幼儿特色发展与多元发展相结合。重视区域活动的价值是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点研究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和有效地利用环境影响幼儿”,其中“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与同伴交往”。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实现指导纲要的重要途径之一。无疑是贯彻落实这一指导纲要的有效途径。
三 区域活动开展的创新策略
(一)立环境,创氛围
营造适宜环境是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条件。幼儿园应从管理层面就重视区域活动的开展与实施。调查中,78%的老师认为区域环境创设是区域活动开展的关键因素。96%的老师认为在区域活动开展中需要调动多方面的资源。调查的几所幼儿园中都在日常的园所管理中就形成重视区域活动的意识,使全体教师能深深地体会到区域活动这一重要的存在。但45%的老师也认为,重视与落实还是存在着差距。因此使管理理念一体化,从幼儿园管理层到基层教师,全员统一步伐,并把这种对于区域活动的重视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特别是家长工作中。家长的参与是区域活动开展的重要资源,营造家园共育的氛围。从观念上改变对区域的活动的认识,进而影响区域活动的实施行为。在此基础上,幼儿园合理配置资源,加强软硬件的投入。
关于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重点之一,是能够体现幼儿园课程与时代的融合。调查中82%的老师认识到区域活动设计与指导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尝试运用。33%的老师也表示对集体活动与区域活动二者关系的协调还存在着困惑。也就是说虽然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在幼儿园教育中日益凸显出来,但是受“集体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把握在创设区域环境与活动指导上还有不同程度的问题的。比如认为“区域活动是幼儿放松的时间”“区域活动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等等。事实上,区域活动有其重要的作用,是与幼儿园的各类活动共同发挥功能的。
提供丰富的区域活动操作材料,营造探究氛围。例如娃娃家,可以提供房屋模型、小厨房中各类灶具、小型的各类家电、摆设。充实社会角色的各类社会性的服装,包括各工种的制服,各工种专业化的操作器械。以医院为例,可以提供医院的服装、急救药箱及各类医用设备等。
(二)提素养,塑教师
我国《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区域活动中教师并不是旁观者,而是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区域活动实施的质量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调查中,86%的老师有意识进行区域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提高与发展。所以,在幼儿园中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组织相关教育教学的培训,可以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调查中94%的老师愿意参加培训与学习,因此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针对性的实操训练,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是提高区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关键。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打破唯集体教育活动一统的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尝试开放的课程展示方式,区域活动就是优选的形式;要改变教师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地位,从支配者转变成引导者、引发者,教师支持活动开展,做的真正的放手,通过幼儿的活动进行自主选择和活动开展,使区域活动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方式。教师在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的基础上,提升总结经验,成为幼儿的有效指导者。关注幼儿的活动细节,说什么,做什么,为什么做,遇到什么问题及如何解决等等,为进一步的指导幼儿活动奠定基础。
例如在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的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各个角落设计区域活动,欣赏自然——花园,美化环境——垃圾清理,关注细节设计,保证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感受与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中体会环境对人的作用并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三)善积累,具资源
从父母方面来看,父母的重视对于区域活动教育也是息息相关的。在与家长的访谈中,96%的家长表示愿意配合幼儿园参与区域活动,但56%的家长提出无从与幼儿园进行配合或具体的合作方式不明确。父母要转变观念,应积极支持幼儿园开展的系列区域活动。幼儿园在搜集相关的区域活动材料时,父母应积极配合,协助教师准备丰富的玩教具。家长的配合使幼儿园的内容和形式都有进一步的丰富,也可以带来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
1.提高家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
调动家长参与活动兴趣是获得家长支持参与区域共建的前提。调查中93%的家长愿意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畅通沟通渠道,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形式为家长定期提供区域活动计划、开展情况,特别是活动进行时的直播或照片。让家长在了解幼儿园区域活动整体安排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到区域活动的创设中,在共同完成一系列的任务中,促进亲子关系。
家长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来,89%的家长愿意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幼儿园服务。例如某小朋友的爸爸是牙科医生,就可以直接参与的角色区的活动中,以“坐诊”的方式宣传牙齿健康对人的重要意义,引导幼儿爱护牙齿。与“专业人士”共同探讨活动内容,幼儿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会受益匪浅。
2.加强家长参与区域活动力度
教师要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园和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是统一的整体。同时,教师与家长也是合作者,听取家长意见,共同完善区域活动创设,共同协商存在的问题,增强信任度。调查中,86%的家长在亲子活动中能够将幼儿园活动生活化。在家园合作的基础上使区域活动的范围变大,真正的实现将活动内价值延伸到活动之外。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区域活动的评价中,这样可以以新的视角审视区域活动设计,不断进行课程的完善与提高。
四 结论
幼儿园是每一个孩子的初始学习阶段,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幼儿打下良好基础,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巧云.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策略研究[J].教师,2016(09):96-97.
[2]白雪梅.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28(01):112-114.
[3]何艳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曹淼淼.浅谈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35):242-243.
[5]郭榕.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实现的途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8):364-3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