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提升新时代大学生自身的担当力,笔者以《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培养》为课题,从担当精神相关概念阐述入手,对新时代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必要性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新时代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的策略,给出了笔者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希望对推动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培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必要性;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任秋雯.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6(74):132-133.
一 担当精神相关概念阐述
担当精神主要指的是一个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自己的原则、做事认真负责,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的精神。
二 新时代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虽然从整体上来看,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紧密,似乎我们可以放松警惕,不用刻意追求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速度。但实质上,在新时代,国与国之间在合作的同时其实又有非常大的竞争关系,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就不会有话语权,那么迟早会被踢出局。这就要求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居安思危,把所有不好的苗头都扼杀在摇篮中,使中国在抓住新时代发展机遇的同时,降低发展风险。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首先应该让大学生知道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大学生责任,使他们始终都能有一个远大抱负,培养学生担当精神。
当前,有很多大学生缺乏担当精神,遇到困难就退缩,看到好处就迎头直上。他们的这种做法就是缺乏担当的外在表现。担当精神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同时也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对于教师而言,只有把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体现在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让学生具备这种思想,并且让学生从思想和行为上做出改变,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当前,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担当精神也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在企业经常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当问题出现以后,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导致问题不能及时处理,使问题被无限放大。这就迫使企业在招聘大学生员工时,不仅会关注他们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同时还要通过一系列考核措施去判断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具有团队协作意识、能力等,这相当于是对大学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如果大学忽视对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培养,那么不仅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给学生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不利于提升社会对大学教育的满意度。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发展,国与国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紧密的同时,竞争也愈演愈烈。所以,这就要求我国在新时代条件下,更应该好好把握机遇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这样才能使中国以引领者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这个过程中,新时代大学生的作用就全面体现了出来,作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见证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大学生应该牢记自己新时代的使命,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勇于担当自己学习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做好准备。
三 新时代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的策略
当前,虽然我国在很多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三农问题”、就业问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给我国进一步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国际地位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新时代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培养自身担当精神,为自己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教育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教育作为支撑,那么一个国家就不可能在现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也不可能在国际上有话语权,更不可能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这也是我国大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原因。但是,新时代的教育方向应该发生一些变化,不能仍然以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为唯一目的,还要注重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让他们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担当精神是学生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缺乏担当精神的学生是“病态”的,所以大学必须要重视对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也会涉及到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方面的内容,但是基本上都是一带而过,教师不会当成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对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的作用非常有限。但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的有效性,并且有意识地将思政教育课堂当成是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场所之一,那么必然可以有效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作用,为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思政教师能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中的重要性,在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时,要有意识地为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服务,满足他们发展需求,明确他们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使命,为国家、社会的发展输送高质量的综合型人才,提升社会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满意度。教师可以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一个个真实案例的学习而产生担当的意识,让他们学习这些主人公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这些人为榜样,改变自己堕落的思想和行为。总之,在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并且始终以推动素质教育为重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二)加强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而这些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非常有效,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让他们可以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在学习这些高尚道德情操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不应该遗忘民族精神,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将这些传统文化发展、传承下去,坚定不移地去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设,把自己培养成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上的内涵更是包含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应该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成是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基本准则,并且将其内化为一种意识、一种思想、一种品性,在体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大功效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
(三)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教育
传统的大学教育一般都会对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所以学生缺乏担当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让他们在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同时,培养自身的担当精神。为此,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从而实现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的目标。大学生属于一只脚迈入社会的群体,让他们提前步入社会,对社会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他们未来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教师要起到带头作用,身先士卒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且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为基础,完善教学工作。
四 结束语
担当精神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同时也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不仅有利于唤醒大学生的担当意识,深化大学生对担当的认知,还有利于大学生担当能力的提升,促使大学生将践行担当精神内化为稳定的心理特征,外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由此可知,《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培养》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赖华,余夏静,刘浩,等.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担当精神培育机制研究——基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调研和思考[J].高教学刊,2018(12):185-187.
[2]王先亮,赖莎莎.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培育路径[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8,31(02):72-75.
[3]李芳芳.试论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内涵及其培育路径[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1(04):103-106.
[4] 饶渐升,张珣,黄武林.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及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26-27.
[5]齐运锋,景海燕,独立学院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5,5(11):22-24.
[6迪力夏提·卡迪尔.社会化环境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教育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6,6(16):60-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