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创新思维是一种思维活动,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发现事物的新特点和新本质是创新思维与一般思维相区别的本质特点。科技创新是实现我国全面现代化的重中之重,而教育创新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基础,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中国创新思想教育的基石。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创新性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新;数据库;思维模式;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杨振威,等.数据库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6(74):201-202.
一 当代教育的思考: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思维是人类对客观现实世界的概括活动,通过思维活动,人脑将有序的知识升华为管理,创新性思维是人脑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甚至从原有思维模式的反面思考问题,并创新性、开创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观点、新现象等,特别是在有特定客观需求的时候,创新性思维显得尤为珍贵,创新性思维不是通常意义的思维方式,是多种思维方式的有机融合。创新性思维是当下大学生应该培养和具备的思维模式,所谓创新性思维即以超常规、或者反常规的角度去思考的另一方面,青少年时期是创新性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不是仅靠学习活动可以获得的,而是靠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维模式的训练取得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对知识创新、培养人才都很重视,强调知识创新和对科技、教育事业的投入,特别是对基础研究的重视[1]。这充分说明知识已成为创造财富所必需的资源中最重要的因素,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创新成为获得利润的生命线,2018年中兴事件和华为遭到美国的全面打压等事实充分证明:创新是国家、民族参与全球竞争的首要依托。
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一个知识不断丰富和创新的过程,但创新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需要以充足的知识作为基础,只有在某一领域或专业范围内,提出新颖的且可以用于有效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或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创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也就是说,有效的创新是建立在一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的。因此,在大学校园学习的大学生们,应该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源头。
二 数据库课程知识系统和创新模式
数据库系统是(空间)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和分支,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经了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成熟的大、中、小型数据库软件系统,应用领域广泛。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据库技术的飞跃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数据库系统技术是信息管理与利用的基石,是信息领域的基础支撑技术和信息技术专业的骨干课程。数据库系统课程理论基础强、实践应用性明显、不同学科间交叉融合、前沿技术发展迅猛[2]。因此,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需要持续更新,特别是与数据库科研开发相结合的创新型思维模式的培养方面的更新。
数据库系统知识可以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系统开发两大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包括数据库的概念及组成、数据模型、SQL语言、模型规范化、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技术等;应用系统开发主要包括NET开发技术、NET标准控件、ADO NET数据访问、数据绑定技术、Web服务入门、windows应用开发案例等[3]。数据库系统课程中创新性学习模式的目标指向是:以知识建构和问题求解为主要任务,培养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创新的能力。主要包括问题导向、问题创新、批判性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等能力。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模式的的人才,我们在数据库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具体理念是引入非理性的隐性知识,特别是直觉感官知识。可以认为,将隐性知识特别是直觉思维引入数据库系统创新范畴,有效补充了理论知识对隐性知识的忽略。例如关于关系的定义、关系模式的优化等理论知识的理解方面,虽然教材中对相关概念的定义已相当明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引入隐含知识的理解,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相关概念,仅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达到对知识进行创新性理解的效果。
三 数据库教学中的创新训练
目前,数据库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创新性有待提升的环节。
(一)缺少实时教学评价系统平台
当下,不少学校都建立了诸如Sakai等网络教学平台,并将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共享到网络教学平台,但大部分网络教学平台侧重教师发布教学资源,诚然,对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明显,但实时交互性不高,教师从网络教学平台上很难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整体教学效果。
(二)精炼主要教学内容,明晰确切教学目标
常用数据库系统软件有Oracle、Sql server等软件,其中Oracle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复杂庞大,涉及内容广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贪多求全,造成的结果是基础、重要的知识点不能讲通、讲透,学生会感觉太难掌握、没学透彻。基于此问题,参照应用技术性教育教学的特点,提出“小且精,小而全”的教学理念,优化重点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方式方法,重点强化数据库系统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优化课程设计、系统化数据库编程开发三大知识体系,增加网络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和整体项目开发环节,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增加但课时不变造成的教学任务紧张的情况,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平台,将课堂与课外练习相结合,课堂讲授内容课后练习,课程设计、系统综合开发等内容课外完成,最后所有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上机实践课完成。而数据库的系统架构等内容仅进行基本理论的讲解,从而节约了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
(三)多维教学平台建设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内容均可发布至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功能丰富,作为任课教师,可详细上传课堂教学内容,包括课程简介、教案、ppt、上机实验内容、操作视频、系统开发示例程序、布置作业、网上提问及交互、共享其他数据资料等[4]。此外,还具有邮件通知、网上答疑等功能。
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蓝墨云班课,辅助教学过程,蓝墨云班课(以下简称“云班课”)是一款免费课堂互动教学App,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是一款智能教学工具。它基于移动互联环境,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即时互动、资源推送和作业任务,完善的激励与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在移动设备上的自主学习,实时学生学习行为记录实现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更能为老师提供高质量的教学研究大数据,并实现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个性化智能助学和智能助教功能[5]。该辅助教学平台具有如下特征:
(1)永久免费——对老师学生免费;(2)为移动而生——完全面向移动教学场景设计;(3)轻松教学——老师可以在任何移动设备上轻松管理自己的班课,随时发送通知、推送资源和开展课堂活动(4)有趣学习——学生每次学习资源和参与活动都可获得经验值,老师能通过给学生点赞增加其经验值,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感;(5)改变课堂——利用学生自带设备开展头脑风暴、投票问卷、讨论答疑、随堂测试和分组任务等丰富的课堂活动;(6)大数据与学情分析——系统将详尽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并输出详尽的学习分析报告,一键汇总生成过程性评价结果;(7)人工智能——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学生成长,辅助老师教学;(8)与蓝墨云教材完美搭配——配套蓝墨云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对每位学生教材学习进度跟踪和学习成效评价。
通过引入多样化的辅助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了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
(四)多样化的教学设计
通过不断丰富教学过程内涵,提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针对数据库系统课程,逐步形成课堂理论讲授、上机实验练习、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和实习系统传输及解答的全方位立体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课内教学+学生互助复习+综合竞赛”“理论学习+上机操作辅导+系统平台交互”“启发式教学+学生随机上台讲解+自问自答”“开放式实验室+自主探索系统开发”等,逐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全方位教学+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四 结语
为了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结合《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本文提出从调整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目标,建立全方位立体教学系统、丰富教学方式方法等,以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创新的思维模式,实现数据库理论教学和系统开发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近期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创新性教学改革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有一定帮助的。
参考文献
[1]陆慧娟,关伟,高波涌,等.建设数据库课程群体系培养计算机创新人才[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18):91-94.
[2]杨明红,杨振华.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数据库教学改革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7(08):165-166.
[3]陶婧.大数据时代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8(09):25-26+43.
[4]熊英,程玉.大数据时代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的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50):27-29.
[5]李正芳,侯清兰.翻转课堂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14):148-1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