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物理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15 09:37: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动机是从事某件事的生产力,学习动机是学生是否处于学习状态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激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究。概述了学习动机及其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主要从外界压力引起生理、心理上的需要,学生学习目标与行为表现,需要层次理论对学习动机激发的理论支持等方面阐述了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物理学习动机激发理论,并运用具体的例子对此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激发;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王巧丽,等.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物理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4):124-126.

Research on Motivation of Physics Learning Based on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WANG Qiao-li,REN Xin-cheng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Yan’an University,Yan'an,Shaanxi)

Abstract:Motivation is the productivity of doing something,and learning motivation is the key factor of whether students are in the learning state.Based on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otiv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physics learning from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This paper outl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effect.It expounds the theory of motivation of physical learn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ierarchy of needs from the aspects of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caused by external pressures,students’learning goals and behavior performance,and theoretical support of motivation of learning by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and illustrates it with specific examples.

Key words: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Learning motivation;Learning interest;Inspire;Teaching

动机是从事某件事的生产力,学习动机是学生是否处于学习状态的关键性因素。学生努力学习往往是基于某一目标而做出的行动,是依据其内心需要的主观能动性。自2017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1](以下简称《标准》)发布后,对中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培养目标逐渐升高,同时物理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有所增大。然而,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需要,学习任务的增加不一定会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而需要往往会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所提高。本文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激发进行探究。

\

 
一 需要层次理论

1943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Humanistic Psychologist)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从个体心理结构的角度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有五种基本的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如图1所示。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只有当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2]。


\

 
二 学习动机及其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率效

(一)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能对学习的时间、地点、方式等产生影响的心理活动[3]。教育学家普遍认为,一切与学习有关的行为,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没有了学习动机,学习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习动机可以有效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其学习能力,并且可以影响学生对学习环境的感知,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间接的影响[4]。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Sternberg等[5]认为动机是影响创造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地,诸如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等内在动机,多会促进个体创造力发挥,且内在动机(如求知欲望、学习兴趣等)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创造力表现[6];而外在动机(如,物质奖励或逃避惩罚)则可能会减弱学习效果、遏制创造力发挥[7]。所以学习动机始终是取得学习效果的直接动力。

图2为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从图2可以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同一性,也存在着矛盾性。同一性反映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必然性。比如学习动机好,学习效果好学习动机不好,学习效果也不好。而矛盾性则反映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偶然性。比如学习动机好,学习效果不好;学习动机不好,学习效果好。如学习动机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把别的同学都压下去,唯我独尊,这种学习动机显然是不正确的,但也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取得好的成绩。由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矛盾性和偶然性,因而在销误动机的支配下取得的好成绩是不会长久的。

三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物理学习动机激发理论

(一)外界压力引起生理、心理上的需要,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马斯洛的这一理论是在经过无数的实践与观察中得来的。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生中活,人们时时刻刻与物理知识打交道,从声光电现象到固液气之间的物态变化;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到万有引律;从牛顿的三大定律到更为复杂的电磁转化等。感冒发烧时测量体温需要用到体温计,这会促使我们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其实就是水银的热胀冷缩原理;坐车时想要了解身体为什么会随车子的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提相同质量的物体上楼时想知道为什么选择更宽的绳子会减轻手指的疼痛感便需要学习固体压强的相关知识。以上各种现象都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中,也正使人们在生理、心理上对相关物理知识有所需要,从而激发了人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动机。

(二)学生学习目标与行为表现

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心理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图3为个人需要与行为的关系,由图3可以看出个人不同的需要会让人产生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会经过不同的途径产生不同的结果,给人的满意度也不同。再结合图2,不难发现,难度程度不同的任务会让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动机,每个人对同一难度的任务会有不同的动机水平,不同的动机水平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率,周而复转,以每一个人为研究对象,纵向观察,会发现,不同的学习动机会满足不同程度的需要,实现的价值也就不一样。


\
 



四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物理学习动机激发例证

(一)“摩擦力”的教学


从现有摩擦力的定义分析,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且接触面存在弹力,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8]。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时时刻刻在接触摩擦力,却对这种看似抽象的物理知识掌握的并不牢靠,甚至分不清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摩擦力何时为动力何时为阻力。

《标准》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目标为:掌握摩擦力的概念、特点、分类及其运用。教学时,教师要先明确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有什么需要,进而针对性的用实验来说明,例如,在课堂上演示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动一质量不变的长方体物块,并在不同接触面上拉动,同时还可以变化物块的长、宽、高与接触面接触,做完这一系列实验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橡皮擦去擦自己练习本上铅笔写的字迹,与此同时提醒学生思考一下自己在打扫卫生时拖地的情形。经过上述的实验演示和学生的亲身经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摩擦力知识的学习。

当然,某些学生在完成这个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会由于种种原因受到挫折,根据图3可知,不同的学生面对挫折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最终会有不同的学习动机,也许会因为挫折而放弃,这样就会产生较弱的学习动机,也有可能会因为战胜困难的决心较强而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同样是关于摩擦力的知识点,就其广度而言,学生对摩擦力知识点的学习动机的强弱大多取决于他们的前认知水平和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而就其深度而言,学生对摩擦力知识点的学习动机的强弱大多取决于他们的现有认知水平和主观需要。在对摩擦力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要触发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对其的需要,从而激发他们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动机。

(二)“传感器”的教学

这节讲的只是一些原理,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东西,更没有定量的计算。搞好该节教学的关键是多做实验[9],通过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传感器是指能感知某一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等信息,并能将之转化为可以加以利用的信息的装置[10]。主要有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磁敏式、光电式、热电式等传感器。《标准》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目标为:了解其分类和简单运用。

在高中阶段,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对该部分的教学都是草草完事,并没有对传感器进行深度扩展。然而,《标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也就是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生活中,学生可能只知道电子秤、声控灯、电熨斗等的核心部件是传感器,但是由于种种限制,并没有对其有进一步的了解。

而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才会发现传感器涉及到工程项目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在对传感器知识进行教授时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扩展。学使生在主观认识上意识到传感器对生活的重要性,因此这样一个在现阶段简单容易的任务都会调动学生很强的学习动机,提高物理学习效率,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在自己对知识的学习有主观需要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激发学习动机。所以教师在对类似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时,要顾及学生的潜在需要,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

五 总结

就中学物理学习来说,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引起的,这些因素正是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还要明确需要层次理论与学习动机的关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总体来说,需要层次理论与学习动机有以下几点关系。

第一,学习动机与主观需要呈正比例增强,即当需要越希望被满足时其学习动机越强。

第二,学习动机与主观需要的满足难易程度呈二次函数关系,即需要的满足难易程度太难或者太容易时的学习动机都太弱,而其难易程度适中时学习动机比较强。第三,学习动机与主观需要呈正反馈关系,即主观上的需要被满足后促进学习动机的增强,而学习动机的增强又使得更高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周而复始。所以,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根据二者的关系特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设法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物理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
[2]刘烨.马斯洛的人本哲学[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
[3]NAUSHEEN M.RICHARDSON P W.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otivational beliefs,course experiences and achievement among post graduate students in Pakistan[J].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Development,2013,32(4):603-616.
[4]ARQUERO J L.FERNANDEZPOLVILLO C.HASSALL T,et al.Vocation,motivation and approaches to learning:a comparative study[J].Education&Training,2015,57(1):13-30.
[5]STERNBERG R J,LUBART T I.The concept of creativity:Prospects and paradigm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3-15.
[6]AMABLIE E M.Attributions of creativity:What are the consequences[J].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1995,8(4):423-426.
[7]缪立传.让学生在改错中学习——“尝试错误”教学法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学研究,2010,(2):278-279.
[8]李友兴.浅谈中学物理实验设计思维方法[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Z1):36-38.
[9]彭征.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2的编写思想.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6):5-7.
[10]张小齐.“传感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0):43-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61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