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国自加入WTO以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涉外事务倍增,公安工作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因此,公安院校学生在提高公安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应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本文从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出发,分析了当前公安院校学生英语口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动机、焦虑程度和自信心三个方面给予了教学建议。
关键词:公安院校;英语口语;动机;焦虑;自信心
本文引用格式:白羽.基于情感过滤假说对公安院校学生英语口语输出问题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4):220-22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旅游等往来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旅游、学习、工作、生活;恐怖主义与跨国犯罪的严重威胁也对国际警务合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国际化大背景下,提高公安院校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其一,提高公安院校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符合大学英语课程培养方案,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的需要。2007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中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与时俱进的今天,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迫在眉睫,这不仅符合课程培养方案,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近年来,虽然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学生在英语口语能力方面仍然令人堪忧,往往出现高分低能的状况。拿笔者任教的公安院校为例,“开口难”成为普遍现象,许多学生的口语水平较高中甚至有所下滑。
其二,提高公安院校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符合职业发展和国际化警务人才的需求,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国际化警务人才是开展在华外国人管理和国际警务合作与交流的专门警务人才,其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警察国际形象和国际司法形象。无论是出入境管理还是赴国外执行维和任务,对英语口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和普通工作一样,那些能看、能听、能写、能说英语的公安院校毕业生将成为公安机关用人的首选。因此,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历史新时期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的具备较强英语口语能力的国际化警务人才是公安院校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 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
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在上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以“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为核心的“监控模式”(The Monitor Model);80年代中叶,克拉申对其进一步扩充修订,在其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正式归纳出以“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为中心的输入假说理论,情感过滤假说是其中五个系列假说之一,其余还有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
(一)输入假说概述
习得与学习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认为成年人主要依靠两种方式发展语言能力:习得和学习。习得是潜意识过程,与儿童发展母语能力的过程类似,即使不清楚具体的语言规则也能“感知”到正误,只有“习得”才能直接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另一种方式是学习,与习得相反,学习是有意识地掌握语言知识、语法和相关规则的过程,只能在语言运用中起监控作用。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认为,人们对语言结构知识的习得是按自然顺序进行的,这种顺序具有普遍性。例如,儿童和成人在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时,掌握进行时先于掌握过去时,掌握名词复数先于掌握名词所有格’s等。监控假说(Monitor Hypothesis)与习得-学习假说密切相关。该假说认为有意识的学习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只能起到有限的监控作用,并且需要学习者符合三个条件:1.有足够的时间;2.关注语言形式;3.知晓语言规则。根据监控情况的不同,学习者可分为监控过度者(monitor over-user)、监控不足者(monitor under-user)和合理监控者(optimal monitor user),合理监控者可以利用学得的知识弥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不足。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是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他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并且学习者关注语言的内涵而不是形式时,习得才会发生。用i表示学习者现有水平,1表示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克拉申得出了著名的i+1公式。根据输入假说,克拉申提出了两条推论:1.说是语言习得的结果,通过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来提高语言能力,自然而谈的获得口语能力;2.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关键,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使学习者自动获得必要的语法,语用能力是在大量地接触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之后自然形成的,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接受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监察模式理论综述)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讨论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影响。每一个外语学习者都有一个情感过滤装置,从输入(input)到吸收(intake)的过程必须经过情感过滤。输入的质量取决于情感过滤的强弱,如果情感过滤作用很强,从而形成一种“心智障碍”,则这种障碍会阻止可理解输入信息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从而影响到语言的习得,即语言输入会被过滤掉;相反,如果情感过滤作用很弱,语言输入就会最大程度地转为语言吸收,完成语言习得。
(二)情感过滤假说中的情感因素
克拉申统称为“情感过滤”的情感因素包括学习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程度。通常来说,学习者学习动机越充足、自信心越强、焦虑程度适当,则越有利于第二语言习得。
1、动机
语言学家Jeremy Harmer给动机下的定义是:“鼓励某人实现某种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如果我们想达到某个目标,而该目标又非常有吸引力,我们就会竭尽全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对任务本身的兴趣或愉悦带来的动机,比如学习者对学习有着热切的渴望,这存在于个体内部而非依赖于任何外部力量的驱动;外在动机来源于个体的外部,指从事某个活动的行为是基于外部因素,例如为了获得金钱、地位,学生为了得到分数,获得奖励、逃避惩罚等等。
2、焦虑
语言习得中的焦虑情感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退缩、惊慌、烦躁不安、自我怀疑等情感状态。1994年Ellis将焦虑划分为三种类型:气质型、状态型和情景型。气质型焦虑与学习者的个性密切相关,是一种较为持久的焦虑倾向,一般来说内向的学习者比外向的学习者更容易产生焦虑;状态型焦虑是在某一时刻产生的焦虑心情;情景型焦虑是由具体情景中特定的时刻引起的焦虑情感。焦虑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复杂的,焦虑对学习是起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取决于焦虑水平的高低、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以及学习者本身的能力水平。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描绘成一条“倒U型曲线”,即大多数人应该把焦虑控制在中等程度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过高或过低的焦虑都对学习不利。
3、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能力和知识的外在评价。通常情况下,自信心强的学习者敢于冒险,乐于与他人交往,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积极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并且不介意语言错误;反之,学习者自信心水平较低,为避免尴尬,将不愿意运用习得的第二语言与人交流,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二基于情感过滤假说分析公安院校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现状及原因
(一)学习英语动机低下,积极性不高
笔者在新学期之初对三个公安专业区队进行了关于学习动机的调查,针对Why do you learn English for now?(你现在为什么学英语)给出四个选项,分别是A.love English language/culture.(喜欢英语/国外文化)B.take exams(应试)C.may come in handy at work(工作可能有用)D.follow the trend(跟风),结果显示超过90%的学生选择B选项——应试。然而,由于公安院校毕业对英语成绩没有硬性要求,社会通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公安院校也不是毕业的硬性条件之一,因此“应试”这个动机虽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并不足以引起学生持久的学习行为。再者,公安院校学生毕业后一般从事基层公安工作,鲜有使用英语的机会,即使有必须使用英语的情况,对口语的要求也极低,或者有专门的翻译人员辅助,除了励志从事出入境和维和工作的公安学生,其余学生出于“就业”的动机十分低下。因此,英语课上,对于老师提的问题学生沉默以对成为常态,即使被点到名,也支支吾吾,无法连词成句;口语水平较差,且没有提升口语能力的动机;而较为活跃和认真的通常是真心热爱英语的学生,他们自觉地阅读英语篇章,课余时间看美剧、听英文歌曲,了解英美国家文化,因此用英语沟通不成问题,主动性也更强,但他们只占公安院校学生中的极少部分。
(二)焦虑不当,疏于练习
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动机不足,焦虑值过低,导致公安院校学生课下疏于练习,使用口语的时候出现“不会说”的现象;在课堂上,不少学生担心出错,一怕挨教师的批评,二怕受同学的讥讽、嘲笑,焦虑心理伴随左右,因此用英语表达时神经高度紧张、焦虑,往往思维“短路”,要么难以启齿,要么难以“我口说我心”;当焦虑值得当,例如口语考试前期,学生会自觉练习口语,短期内口语水平会有提高,但如果之后不持续练习,口语能力依然不会有质的飞跃。
(三)自信心不足,不敢开口
客观来说,公安院校男生偏多,语言能力不占优势,加上没有练习口语的动机和适当的焦虑值,英语口语水平总体较低,这导致学生普遍对于英语,尤其是英语口语缺乏自信心。在课堂提问或者交流环节,学生羞于开口,害怕出错、丢脸,因此遇到练习的机会能躲则躲,形成恶性循环。
三 提高公安院校学生英语口语输出的对策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担任好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促进学生焦虑值和自信心处于最佳水平
在践行教育新理念的今天,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要主动构建民主、平等、互助的新型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课堂上练习口语时,英语教师不应拘泥于学生语法或发音的正确性,而应以沟通为前提,鼓励学生多开口,不怕犯错;以鼓励为主,少批评、少说教,减轻学生压力,构建学生自信心,有必要进行纠正时,讲究语言的策略和艺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师要担任好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调节者,创设多样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动机
在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主体性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对于口语能力的训练,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例如配音、合作猜词、故事接龙、话剧等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意义的情境创设是学生始终以积极态度参与的无形动力”,教师在这些活动中不直接负责活动的具体过程,而是创造活动条件、设计目标任务、决定组织方式,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活动给予指导协调等。针对公安院校的学生,可以创设具体的执法情境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模拟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这样既与他们以后的工作相结合,提高了他们参与练习的动机,也有效地以任务为导向锻炼了英语口语能力。同时,可以在任务中引入竞争机制,一来使情境更加真实,二来学生想要在竞争中获胜的外在驱动力会激发动机,使其愈发努力,无形中也适当地提高了焦虑值,有助于口语练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教师应进行经常性的课外辅导与强化,促进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言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依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英语教师应给学生介绍口语练习的方法、提供练习的资源,并进行监督,时常检验。《槽广》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学生水平有限,则背诵、复述短文也不失为一种加强语言积累,提高口语能力的方法。平常制度化的练习有助于使学生的焦虑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不至于过低而自由散漫,同时练习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动机水平,自觉加强口语训练,以此形成良心循环。
综上所述,基于情感过滤假说,公安院校学生英语口语输出存在动机较弱、焦虑值不当、自信心不足的问题,需要教师课堂上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口语情境,课后多加指导和监督,进而提高学生口语输出的动机,调节焦虑值,提高学生自信心,最终改善英语口语输出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公安院校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雪.基于情感过滤理论对大一学生英语口语僵化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官品.“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国语文,2012,28(S1):214-216.
[3]郭小纯.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监察模式理论综述[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2(04):84-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