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国家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背景下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14 09:51: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支撑创新发展战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对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进行了调整,将材料工程、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为材料与化工。在此背景下,发挥学科交叉融合优势,调整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是适应专业学位类别调整的举措,对于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五个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依托学科交叉平台,借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完善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新思考。

关键词: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模式;五个一

本文引用格式:汪航,等.国家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背景下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74):3-4.

Reflections on the Training Model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Master of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djustment of Degree Categories of Nation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WANG Hang,YANG You-ming,XIE Wei-bin,CHEN Hui-ming,YE Yi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Jiangxi Province)

Abstract:In order to support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the Degree Committee of the State Council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ve adjusted the degree categories of engineering specialty.The degree categories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have been merged to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Under this background,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masters of engineering by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thod to adapt to the adjustment of engineering degree categories and to enhance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dvanced“Five-ONES”cultivation mode on the basis of interdisciplinary platform and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industry-teaching-research,which is a new thinking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system of innovative tal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Key words: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Master of engineering;Cultivation mode;Five-ONES

一引言

国务院2017年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支持研究生提前进入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在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对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进行调整的通知》中,将材料工程(代码085204)、化学工程(代码085216)专业学位类别调整为材料与化工(代码0856)。此次调整是国家在统筹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专业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实施的,既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更为了服务国家工程科技与产业发展需要。

当前教育界关于增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产学研用协同,包括建立教育基地、工程背景选题等;二是考评体系完善,包括提升导师素质、奖学金制度建立等;三是学科交叉融合[1-3]。综观创新教育现状,不难发现前两个方面的理论、措施、配套较为完善,而第三个方面的具体方式方法较少,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原因:与产业结合深度不足、导师学科知识面有限、学科交叉方向零散、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动性不高[4,5]。

因此,结合国家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的背景,紧扣材料工程与化学工程学科交叉落脚点,调整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全力推动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教育,是新时期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创新和实践举措。

\

 
二 专业学位硕士创新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立足材料工程与化学工程学科交叉点,调整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具有如下作用和意义。

(1)是国家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政策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将材料工程与化学工程并入同一代码,是充分考虑两个专业内涵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也必然要求两个专业学位的培养能够实现相互融合。
(2)是提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效的有效途径。培养交叉学科硕士生就是将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突破单一学科领域限制,以更好服务国家工程科技与产业发展需要。
(3)是完善专业学位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将材料与化工学科相结合、将产业与实验室相结合,改变工程与理论脱节现状,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

三“五个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针对行业企业实习与课题科学研究相对分离、学科交叉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创新“五个一”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学科交叉背景的专业人才,提升学生“产学研用”协同意识,强化学生创新能力。“五个一”培养模式包括每个研究生选修1门跨学科课程、进入1家企业进行工程实训、操作1台分析测试设备、发表1篇SCI/EI论文,申报1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如图1所示。通过选修1门跨学科课程,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进入1家企业开展不少于半年的工程实训;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掌握1台分析测试设备的操作原理;融合交叉学科及产学研的培养方案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输入”要素。


\


结合企业工程实训成果,撰写1项专利申报书,形成行业反馈;基于高水平分析测试设备,发表1篇高档次检索论文,形成科研反馈;行业反馈与科研反馈互为依托,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输出”要素。

通过上述培养模式的实施,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引入行业企业创新理念,改革创新高等学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创新教育与跨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教学相统一的培养体系,吸引更多研究生加入创新学习中,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四 结束语

工程专业学位是培养高素质工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与国民经济的结合更加紧密,创新性更加明显,必须“服务需求、提高质量”。通过实施“五个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既可以突破行业企业实习与课题科学研究相对分离的瓶颈,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带动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又可以突破材料工程与化学工程专业学位学科知识的瓶颈,构建“材料化工”交叉融合培养模式,带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蒋霞.理工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8(8):64-66.
[2]孙瑛,程文韬,蒋国璋,等.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7):41-43.
[3]吕淑青,肖鹏.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培养机制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7(7):113-115.
[4]马鹤,梁赛江.对于研究生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18,409(1):32-34,39.
[5]刘正春,郭灿,黄忠朝,等.基于交叉学科背景导师团队模式的研究生创新教育机制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26(6):94-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59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