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电力电子技术的教改探索与实践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14 08:55: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现有教学手段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手段的改革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从优化“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元化考核体系等几处改革措施来提高高校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仿真;量化考核;Matlab/Simulink

本文引用格式:张阳,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电力电子技术的教改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4):60-62.

“电力电子技术”具有内容多、综合性强和偏重应用等特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针对高等教育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其核心是基于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遵循从需求出发的反向设计原则,这种反向设计的教育原则强调的是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中心是学生如何学好。根据“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电力电子基础知识,必须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学方法应把全体学生学习效果作为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利用产出导向教育的教学设计,通过改进教学设计和实施目标来保证学生取得特定学习成果,教学方法向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此外,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建立“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一 现在教学手段存在的问题

我们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方面,基于专业认证背景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发现当前的电子技术课程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教学内容不够合理

该课程课时分配如下: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8学时。由于课时少,课程开设时间较短,较难找到合适的优秀教材,也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达到教学目标。

(二)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缺乏足够的实践确实很难实现。同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不能充分发挥有限的实践机会的作用从而加深理解专业理论。

(三)考核方式过于死板

目前的考核方式多为试题考试加平时成绩,很少体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所掌握的理论与实际相脱离较为严重,存在“高分低能”现象。

二 教学手段改革的措施

(一)优化“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内容


本课程选择王兆安、刘进军编著的《电力电子技术》(第5版)作为教学教材,以电力电子的变流方式为主线,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所开设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该课程的总体课时,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删减、融合;利用软件仿真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多、课时相对不足,因此,课程内容应结合工程实践引入新技术、新设备,编写和制作既适合课堂教学,又符合学科与技术发展的讲义与多媒体课件,让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根据知识结构与内在的联系归类模块化设计,主次分明,合理分配有限的课时,通过优化与调整课程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同时教学效率也得以提高。

\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

1.教学方法多元化


为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与趣味性,教学方法应多元化,除“启发式”“专题研讨式”教学方法,结合课程工程实践性特点,对现场体验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积极尝试,探讨上述方法的应用范围以及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改变“填鸭式”课堂教学方法的弊端,变教师的中心角色为引导,学生从被动接收变为主动求知;并使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密切配合。

在介绍完每一章节的理论知识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引导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验证,通过直观的软件仿真,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以致用的习惯。安排一到两次电力电子前沿科研动态讨论课,将最新的该领域科研进展和同学们分享、讨论,并将此结合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并根据课程教学效果对考核机制进行实时更新和改进。

2.理论仿真与实践教学环节多元化探讨,突出动手操作与创新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理论知识掌握为基础,以MATLAB仿真软件为工具,为仿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教学中引入仿真分析、实践操作环节和设计型实验项目,结合工程实际,让学生掌握设计方法、设计步骤、设计内容,仿真方法、强化理论基础;课程设计中强化工程训练,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查阅工程设计资料,掌握中小型企业电力电子变流系统的设计规范和流程,将所学与工程设计理念结合;创设情景教学环境,实训中模拟工作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比如在讲解降压斩波和升压斩波电路时,将两份完整电路仿真出来如图1、图2所示,可以直观地看到两电路的区别,各种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能直观地看到仿真出来的数据和波形图,两图进行对比讲解,学生对电路的连接和作用就能更好地理解,有利于今后在工作中能合理运用。


\

又比如图3讲解SPWM,控制时,由于电路结构复杂,光理论讲解,枯燥,调动不起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运用仿真软件后,学生学习、讨论更加方便。

\

 
(三)多元化考核体系的研究

传统的考核方式侧重理论知识的考察,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应重视实践考核,考核时应强调理论基础、仿真能力、设计能力、实践能力,以就业为导向,融闭卷、开卷、仿真分析、现场实际操作、答辩、课程设计与实习论文写作、实训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考核。理论和实践成绩的评定应细化,从学习的各个方面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实现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统一,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统一,使教学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量化考核的良性轨道。

安排一到两次电力电子前沿科研动态讨论课,通过分组查询资料,课堂汇报、讨论的方式对一种综合了整流、逆变、DC/DC等相关变流电路的系统进行学习,包括其拓扑结构和最新的控制、调制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其综合工程素养。

三 总结

通过优化、调整教学内容,编写符合学科发展的教学大纲;制作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多媒体课件;基于多元化手段,从教学与实践、考核方式形成一套切实可行,操作性好的教学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科研项目,将新技术、新设备引入课堂与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华.自主学习与能力培养[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6(05):63-66.
[2]朱永胜,董燕,肖俊明.卓越计划下电气专业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改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2):78-79.
[3]徐晓霞.基于MATLAB的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改革探索[J].电子测试,2019(04):139-140.
[4]于惠钧,刘晓林,李林,等.虚拟仿真技术在独立学院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9):227-228+255.
[5]黄燕,李文胜.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校教师绩效量化考核平台建设方案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5):115-1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58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