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液压课程中的改革与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09 11:33: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传统的大学课堂主要是由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识,属于“主客对立”的一种教学方式。但随着人类逐渐踏入信息时代,教育的体制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教育体制来说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机会。而液压课程也是当今大学机械类学科必学的科目,所以推广在液压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介绍了当今教学模式的现状和液压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处理好线上线下液压课程的方法。

关键词: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液压课程;改革与探索

本文引用格式:王泽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液压课程中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73):60-61.

一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介绍

线上线下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已经很普遍了,线上顾名思义就是在网上进行操作,例如上网查资料、网上购物等。线上已经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线下则是现实生活中如去实体店买东西等,虽然线上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但是线下的活动也是十分总要,所以线上线下二者共同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达到最大的利用价值。

虽然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教育层面对线上教育的普及却很少,因为大多数教师对于线上的教育模式的了解不是很全面,所以对教育的线上线下的普及刻不容缓。在教育这方面,由于线上的信息特别全面,在线上的教学知识可以时刻应用到教学中去,线下的“主客对立”教学模式就可以同时将线上的知识向学生讲解,即将线上的信息化性质和线下的实际讲授有效的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利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线上强力的资源维持,使线下的教学更加的有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达到“学而立知”,也同时使教师的课程更加丰富多彩。

二 液压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一)对线下液压课程的教育改革


学习机械类学科的同学都知道,液压课程是机械类学科十分重要的课程,它对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实践的要求很高,而且这门科目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十分的困难的。由于它的学习会稍显的有些枯燥,所以大多数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是那么的高。例如,液压系统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和液压油五个部分。而液压系统又可分为液压传动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而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单单讲解这些组成又不足以让学生们听懂,学生们看完PPT、教学视频、后也是一知半解,处于一个茫然的状态。

对于这种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对其的线下教育改革是刻不容缓的。所以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大多数学校都开始了以工程实训为教学方式的线下改革。在教师对液压课程的书面讲解完成后,学生可以利用实训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并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这样做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种授课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的教师过度重视实践,而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一带而过,导致学生在在实践的过程中忘记了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这就使实践过程受到阻碍。所以,教师应该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因为一切实践都要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教师可以亲身示范,在讲完理论知识后,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亲身演示,例如,在讲液压系统的作用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模型来进行原理演示,真正的示范才会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

\

 
(二)对线上液压课程的教育改革

线上的教育改革,即通过互联网将教学和网上的各种渠道连接起来。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教师会将自己讲课的视频发布到网上去,我们将这种类型的在线的课程称为微课。就液压课程的微课而言,教师需要在视频中介绍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各个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如何操作等重要信息,让观看微课的同学们了解相关知识,这样的微课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这是在课下的改革实例;在课上,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和自己讲课的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以及所对应的科普知识,来丰富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线上资源的合理应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达到自学的目的,实现不用请家教就可以实现教师同学一对一的课程讲解,对学生的自学很有帮助。一些教师也会在直播平台上直播,为同学们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些获取渠道,学生可以很快地接受知识,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而不是一味的被动学习。

由于液压课程的学习较为困难,学生利用微课等线上的学习,通过看一些精细的操作视频和教学视频,同学们就可以初步理解液压课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实践操作步骤等必须掌握的知识,让所有同学们形成有学习好液压课程的兴趣以及信心。液压课程的学习较难,所以对与同学们来说,线上学习的方式适用于每一类学生的学习,对于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都有所帮助。

对于课程的拍摄而言,首先要想的就是学生是否能习惯教师的授课方式,由于液压课程的学习是困难的,教师一定要详细的讲解每一个液压课程的知识点,这对课程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在这里建议教师可以多做几个思维导图,将要讲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达到一种零散而又不失紧凑的效果。其次就是教学工具的使用,因为在液压课程的授课当中,教师一定会有一些难点例如工作原理的讲解不到位,这时就需要教师的亲身示范了。示范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工具的正确使用,如果使用不到位,直接影响的就是学生。在拍摄的过程中,要确保其他因素的准确性,比如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教师的穿着等,PPT的背景板的颜色需要注意,什么颜色适合学生学习,在拍摄后的字幕处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液压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相互混合

对于液压课程来说,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减轻教师和同学们的负担。课前同学们在线上进行微课的观看,做好预习;在课堂之上,教师可以将课前在互联网上查到的教学资源和科普知识完美的与课上教学的书面知识结合在一起,达到传统教学模式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在这种新式的“主客对立”的教学方法中得到更多的知识,快乐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在线上留一些课后作业或者小测验,方便同学课后复习,巩固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教学应用等对于液压课程来说,学生需要有十足的动手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的亲身实践,结合线上的优势,将自身做示范的课程拍摄成微课,以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法,将书面教材、视频教材、移动线下学习、教师批改作业结合在了一起,省去了诸多的教学步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液压课程有着以下优点:可以满足资源共享的要求,服务广大师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的养成;丰富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三线上线下教育改革在液压课程中的方法

已经了解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在液压课程中的改革,接下来就是要寻找推行这种改革的措施。虽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在中国还不是很普及,但只要找对方法,就能实现这种改革的普及。

将线上的教学资源整合在传统的“主客对立”的教学方法上,这可能会对很多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对于液压课程而言,传统的教师认为实践才是巩固知识的唯一可行办法,但这种思想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则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措施会感到好奇,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兴趣的效果。例如,在液压系统中,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和液压油五个部分。而液压系统又可分为液压传动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这两个系统又在工作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不能详细的为学生讲解出重要的知识。而将线上的优势结合,在教师的讲解后,通过线上的知识资源的补充,就可以将教师纰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就可以体现完美的课堂效果。

四结语

由于液压课程的知识点较为零散,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框图,将零散的知识点结合,形成一个知识点系统,分散而又不失系统化。由于图标表现出的知识点较书本而言更为直观,所以呈现出来的也就更让学生们接受。

\

 
参考文献

[1]张永良,霍倩倩,郭旭新.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调查分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4):35-41+46.
[2]唐西光,刘农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7):265+267.
[3]韩连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探索与实践[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集[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8.
[4]毛文,王文深.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液压课程中的改革与探索[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4):46-48+65.
[5]曹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为例[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34(02):106-109.
[6]闫国立,赵倩倩,王瑾瑾.基于后MOOC时代SPOC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44):192-1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5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