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已经由具体认知阶段过渡到抽象形式认知阶段,尽管如此,高中生还是对实物 的敏感程度更高。根据这一重要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 从无数据化学题型、多解化学题型、平衡移动化学题型以 及化学推断题型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运用图表表征法寻 找解题思路,提升解题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图表表征 化学题型 提升效率
人的思维是一个分阶段成长的过程,并且人对事物 的认识过程,往往会经历从具体形象的实物到抽象符号 的过程。我认为提升学生解决各类化学题型的效率,可以 采用图表表征的方式。应用图表法,可以将化学题转化为 适合的图表,从而呈现出题型特征,使学生找到解题思 路,提升解题效率。
一、应用图表表征,巧解无数据类题型
高中化学无数据题型较多,学生面对这类题型常常 无从下手。出现此类情况,通常是由于学生未能找准这类 题型的解题方法。如果采用图表法,将题目中的物质及其 关系表征出来,学生就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解题思 路,从而提升解题效率。
如下题:一个烧杯中装有一定未知质量分数的 AgNO3 溶液,此时向该 AgNO3 溶液中加入足够量的 KI 溶液,并用玻璃棒搅拌,待 AgNO3 和 KI 充分反应后,烧杯中所得溶液质量和加入到烧杯中的 KI 溶液的质量相等,问原来烧杯中的 AgNO3 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仅从题目上看很难找到解题的入口,也没有相应的数据。我在讲解这道 题时,先画示意图(如图 1 所示),从图中学生可看出烧杯中溶液的变化情况,然后结合 KI+AgNO3=AgI↓+KNO3这一公式,很容易得出 AgI 沉淀的质量等于原先 AgNO3溶液的质量,因此,最终得出原来烧杯中 AgNO3 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70÷235×100%=72.3%。通过这个简单的图形,学生很容易理清楚题目中涉及的各个溶液和化学物 质的量的关系,快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应用图表法,巧妙地将无数据题型中的物质及其相 互之间的关系表征出来,不仅可以很明确形象地看出物 质关系,同时还有助于刺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快速找到 解题方法。
二、应用图表表征,简化多解题型
多解题型最容易失分,这类题型学生通常不会感觉 很难,甚至有时学生会感觉非常容易,但却很难完美解 决。若在解多解题型时能够采用图表法,将题目中所表达 的全部信息简化在一个图表中,就能非常清晰地挖掘出 题目中的奥妙,快速、准确、全面地解题。
如下题:一烧杯中装有 1mol/L 的 AlCl3 溶液共30ml,此时在烧杯中逐渐加入浓度为 4mol/L 的 NaOH 溶液,待两者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共出现 0.78g 的沉淀,问烧杯中共加入了多少体积的NaOH 溶液。在批阅试卷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7.5ml,只有少部分学生的答案是:7.5ml 或 27.5ml。讲解试卷时,我先让做对的学生讲解,我发现做对的学生多数都采用了图表法,根据题目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如图 2 所示),就可得知该题有两解。其中一个解是NaOH 溶液不足时只能生成 A(l OH)3 沉淀,此时 NaOH 溶液的体积 =(0.78g×3÷78g/mo)l ÷4mol/L=7.5ml,而另一个解则是根据当NaOH溶液过量时,会发生 A(l OH)3+OH-═AlO -+2H O 这一反应,此时 NaOH 溶液的体积 =7.5ml+(0.03mol-0.01mo)l ×4÷4mol/L= 27.5ml。
应用图表法,将多解题目的信息呈现在一个简单的图表中,不但可以将此类题型进 行简化,便于学生观察,同时,还能使学生快速找到全部 解,提升解题效率。
三、应用图表表征,解答平衡题型
化学平衡移动问题是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的一个重 难点,化学平衡是在可逆反应的基础上讨论的,在一定条 件下,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即反应物和生成物 的浓度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反应达到平衡。之所以说平衡 移动问题是难点,是因为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非常多,包 括:浓度、压强、温度及催化剂等,而应用图表法,可以将 平衡移动问题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图表想象到 平衡的整个过程,从而找到解题办法。
为使学生直观感受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移动情况,我画出图(如图 3 所示)。这道题是这样的:在一定条件下,一体系中的 N2 和 H2 反应生成 NH3 达到平衡状态, 此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冲入 He,试问①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反应物的浓度 (变大、变小、不变),反应速率(变大、变小、不变),化学平衡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移动);②若气体压强不变,气体总物质的浓度 (变大、变小、不变),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移动)。看完这道题,学生结合我所画的图很快明白了压强变化,浓度 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快速、正确地解答出 了这道题。

应用图表法,将平衡移动问题用直观形象的图表呈 现出来,让学生在简单直接的图表的刺激下,想象化学平 衡移动的整个过程,从而判断出平衡的移动方向及物质 的转化过程。
四、应用图表表征,预见过量判断题型
过量判断题型侧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只有仔细研究题目中的信息,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概念和理论才能推断出正确答案。应用图表法对题目信息进行有效整理,可以使学生直观发现各类化学元素及其关系,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推断出最正确的答案。
如下题:将等物质的量的 Al 分别加入 300ml 装有1mol/L 的H2SO4 溶液和 1mol/L 的 NaOH 溶液中,相同条件下两者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5∶6,试问 Al 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多少 mol?题目中表达的化学现象和原理是学生在生活中很难见到的,学生只能根据所学概念、理论综合分析,推理出题目中各个化学物质的关系。最终,学生结合题目以及 2Al+2NaOH+2H2O=2NaAlO2+3H2↑ 和 2Al+3H2SO4=Al2(SO4)3+3H2↑这两个公式得出图 4,从图 4 中学生很容易推断出 Al 的物质的量以及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最后结合图 4 以及所学知识,推算出 NaOH 溶液中生成 0.36mol 气体。
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图表法,对题目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整理,从中发现解题的突破口,然后进行综合推理、 合理猜想、验证,最终快速推断出最合理的答案。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的几类题型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难点,只有找准解题方法才能够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应用图表表征法来解决问题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让学生根据图表,形象直观地观察到题目中包含的信息,从而挖掘出关键信息,找到解题方法。
参考文献:
[1]彭梭,王后雄.高考化学图表信息题的功能及价值分析[J].化学教育, 2015(15).
[2]郑志壮.例谈高考化学图表信息题的解题技巧—以 2014 年福建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4(35).
[3]聂姣平.高中化学图表题的解题思路[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1(Z1).
《应用图表表征,提升化学解题效率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15/2019011512521785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