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里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的必修基础理论课。学习和掌握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等。本文主要是结合高等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高等数学的教学目标,对活跃高等数学课堂气氛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等数学;课堂氛围;学习兴趣
本文引用格式:胡婷婷等.浅谈如何活跃高等数学课堂气氛[J].教育现代化,2019,6(72):165-166.
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中大部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这门课程在理工科专业上的重要性无需再次赘述。但是,由于该课程在大多数学校安排教学课时较少,又由于其课程属性:内容较多,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在较匆忙的时间内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许多教育者探讨了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所以,高等数学的课堂往往是充满疑惑、毫无生气甚至是雅雀无声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一直是很多高校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备受关注。本文主要是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以及与学生的充分交流沟通,就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高等数学课堂,提出自己的四点看法:1、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2、结合实际生活,将生活中的某些有趣的事物或者现象带入课堂。3、结合数学史以及数学家的故事增加数学的趣味性。4、注重课堂互动。
一 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件内容多样化
很多的学者教师讨论过当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教学,如[2][4]我们这里所说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关注的是上课课件的内容要多样化,上课善于用数学软件制作动态的图片、动画等让上课的内容更加形象易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参与课堂,这样的上课氛围更加活跃。例如:在二重积分的引入时,我们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求曲顶柱体的体积。解决问题的步骤为: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第一步分割的时候,用动画图来表示,先分割出一个小的曲顶柱体,很清楚明了地看出分割过程,并且很好地理解第二步的近似代替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很难在黑板上画出来或者对照课本看出来。第三步求和时候,将整个曲顶柱体进行分割,能清晰地得出曲顶柱体的近似体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每次展现不同细度的分割,所对应的误差,很容易看出分割得越“细”,误差越小。这样的过程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到:当细度趋向于零时,得到曲顶柱n体的体积,即Vlim f()x。高等数学课程中,0 i0
很多的过程都可以用这样的动图来形象化,例如:极限变化过程;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平面薄片的质量;旋转体的体积;瞬时速度等。利用动态的图或者动画能将生涩的数学过程形象化,降低难度,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活跃课堂气氛。
二 结合实际生活,将生活中的某些有趣的事物或者现象带入课堂
很多时候,学生不重视高等数学,对高等数学没有兴趣,不爱参与高等数学的课堂,是因为他们没有体会到高等数学的用处,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离得太远。所以,如果能够将高等数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某些物体、事物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难度较大的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在学习三重积分的时候,经常遇到被积区域由锥面和平面所围成。例如:由锥面

与平面z=3围成。刚开始接触三重积分的学生,不容易理解这样的空间立体图形。我们可以形象的将其形容为常见的某种冰淇淋,其外观形状大致可以刻画此类锥面与平面围成的图形,冰淇淋的盖子可以形象的认为是平面z=3,侧面为

。学生对这种冰淇淋非常熟悉,听到这些形象的比喻,学生会产生兴趣,进而大大提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再如:由

则可以形容成另一款带球的冰淇淋,将这两类比较一起,能加深学生对空间图形的理解。课后让学生思考课本中相关图形与生活中哪些物体相似,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发现生活中处处隐藏的数学知识。
三结合数学史以及数学家的故事增加数学的趣味性
数学学科有着长远的历史,高等数学的主要内容为微积分。[3]有许多的关于数学家的故事,分为外国篇和中国篇,其中包括“数学王子”高斯,“数学之神”阿基米德,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数学家刘徽,推算圆周率的数学家祖冲之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首先介绍相关数学知识的发展史,相关数学家的成就以及趣味小故事,比直接讲授知识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有趣的一面,数学家也有其可爱的一面。众所周知,牛顿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是牛顿在数学上的成就在初高中数学课上却鲜被提及。牛顿在钻研笛卡尔(法国数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的解析几何的基础上,找到了新出路:把一段时间进行分割,分成较小的时间区间,那么可以把任意时刻的速度看作在微小的时间区间内速度的平均值,这就是一个微小的路程和时间间隔的比值;当这个微小的时间间隔趋向于0的时候,就是这一点速度的准确值,这就是微分的概念。一个变速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范围里走过的路程,可以看作是在微小的时间间隔里所走路程和,这就是积分的概念,牛顿从这些基本概念出发创立的微积分[3]。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的微积分的由来,实际意义,更加加深了对伟大的数学家牛顿的了解。这样的故事让学生能懂得学科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想要在某个学科有卓越的成就,只有该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个学科知识的支撑。关于谁是微积分创立者说法不一,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也创立了微积分。牛顿和莱布尼兹,到底谁是这门学科的创始者,说法不一。像这样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具体的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去查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这样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不论数学基础好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这些内容之后,再讲解知识要点,就能让学生以更好更积极的心态面对课堂。
四 注重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互动必不可少[5],其中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1)师生互动。师生互动
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老师可以利用课前或者课间的时间,与学生交流,收集学生的难点、意见和建议,以便上课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并且调整上课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在上课的时候能够顺畅,不会因为积累了太多了的难点而对本门课程失去兴趣。对于一些不愿意交流的学生,可以利用某些通讯软件进行交流,这样可以避免有的学生因为尴尬、胆小而失去表达的机会。其次,上课时候的师生互动。上课的时候适当的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保持适当的紧张感。比如,可以对知识点出一些相关习题,然后提问,对于一些掌握不牢的、对知识点模棱两可的学生,需要耐心的引导。不论学生给出什么样的答案都要适当的赞美,调查表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美[5]。师生互动,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学生也会通过这样的互动,积极参与课堂。(2)生生互动。在课堂上,需要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在提出问题时,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让代表发表他们的结果。学生与学生之间,更能够充分的讨论交流,暴露问题,以便及时改正。他们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带动,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对于以上几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高等数学的教学,一直备受高校教师的关注,值得教师们不断地深思,探索。我们要做好学生的学情分析,因材施教,不断探索改革实践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殷容.浅谈目前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问题[J].教育现代化,2017(4):225-226.
[2]胡清洁.高等数学课程微课移动学习引导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2):99-100.
[3]何晓波.数学家的故事[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
[4]欧阳梦倩.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28):298-299.
[5]熊淑艳,李逢高.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等数学互动式课堂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14(19):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