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三一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提升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28 10:17: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针对应用型高校本科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课堂建设和管理问题,依据“三个一流”思想,立足学校教学实际,从学校、二级学院到教师个体三个层面提出顶层制度设计、院系支持配合、主体自身提升的建设思路。以期让大学生回归初心,让大学的培养目标回归到根本任务上来。进而有效提升应用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期待一流应用型人才辈出。

关键词:三个一流;教学质量;人才培养;应用型高校

本文引用格式:王伟等.“三一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提升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72):147-149.

Exploration of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in Applied Colleges under Triple-Top Background

WANG Wei,ZHAO Bing-hua

(School of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s about classroo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applied colleges,the opinions,which include the top level system design,faculty support and cooperation,the main self-improvement,have been proposed from three levels:school,secondary colleges and individual teachers,based on the"triple-top"ideology and the actual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school.In this way,college students can return to their beginning-mind and the University's training goals return to the fundamental task.Furthermore,the teaching quality of applied colleges will be improved and the number of first-top applied talents will be increased.

Key Words:Triple-Top;Teaching Quality;Talent Cultivation;Applied Colleges

2017年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2]。之后吴岩司长又提出建设“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的思想。显而易见,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根”,其目标是培养人才,培养出一流人才[3-5]。而现实是无论“211工程”高校,“985工程”高校,还是普通本科院校有近40%的学生虚度大学,课堂上吃东西、睡觉、玩手机、说话聊天等等,这部分学生根本就不是来学习,掌握技能的,纯粹就是来混日子、混大学文凭的,真正能够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学生少的可怜。照此下去是很难培养出一流人才的。而本科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就是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是要面向所有的学生,而不是只面向一部分好学生。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如何切切实实地落实是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6]。2018年8月27日,教育部印发通知教高函[2018]8号文《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明确提出各高校要认真查找课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严管、严抓教学秩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特别是提到坚决取消“清考”制度。作为一名在应用型高校有十多年教龄的一线教师,根据自身教学过程中看到的、经历过的教学现象和方法[7-8],针对一流人才建设谈一下“三个一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思路和方法。主要涉及三个层面:学校顶层设计、二级学院支持及教师主体提升。

\

 
一 学校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是一座指明道路的方向标,也决定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因此,学校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依据十九大精神和相关文件指示,建设一流本科,就要建设一流专业,建设一流专业,就要培养一流人才。所谓一流,就是形容事物的等级和类别。要想名副其实就必须从本源入手,设立一流人才目标,并立足应用型高校实际情况,制定改进措施。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必须扭转,而这种现象在应用型高校中更突出。因此,学校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业挑战度,让学生明白在大学阶段还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并且也不能给其过多的重修机会,因为他们不珍惜每次的重修课程。就拿我的力学课程考试来说,两个班合堂教学,同一个授课教师,同样的学习环境,同样的授课内容,有的学生能考八九十分,有的学生只有十几分。两个班级均分有时相差10多分,甚至有的班级不及格人数超过50%。可不及格学生根本没有一丝难过和愧疚感,他们知道后面可以补考、重修、再重修直至换证考试。显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上大学以来就没认真对待大学学习。因此,这种规定就不适合一流人才的培养,学生认为机会还很多,这次不行,还有下次、下下次,一届一届影响下去,导致学习风气不良,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不适合的规定就要修改和完善。比如期末考试不及格允许补考,但取消重修或仅有一次重修机会(杜绝“清考”),否则该课程就是不及格,拿不到学位。顶层设计如果能够发现不适合教学目标的地方就进行修改,逐渐完善培养一流人才教学目标的制度,学生就会产生紧迫感和压力,就有了短期目标,就会主动去学,哪怕自己不喜欢这门课也必须要学,更何况他们都是经过高考层层选拔后的佼佼者,不可能连这点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都没有。制定这样的制度,宏观上讲,学校是立足学生,为所有学生未来发展着想,而不是仅仅考虑尖子生。是全面一流,不是个别优秀。做到个个一流,才能使学校竞争力得到大大提升。微观上看,各个班级成绩肯定会提升,教师也不会再为不及格率而犯愁,学生自己也学到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对大学生来说其前提应是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能,倘若连根基都没有或根基不牢何谈创新、创业。

另一方面,顶层设计还必须要利用制度保证一线教师的合法权益。这里所说的权益指的是课堂上的控制权和决定权。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主要场所,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遵守课堂秩序,教师是引领者是控制全局的管理者,他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掌控整个课上的学习气氛、互动交流及学生们的反馈信息。学生是学习者是知识的讨论者,必须积极配合和维护好课堂秩序。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但最终决定权在教师。顶层设计赋予了教师课堂权益,就可以很自信地管理学生。比如学生多次迟到或旷课,教师有权决定该生能否参加期末考试,而不是有的学生多次触犯课堂秩序仍然得不到该有的惩罚。课上学生玩手机、睡觉,教师根据其后续表现可以决定其听课资格,也就是给学生施加紧箍咒,加以一定的约束,施加一定的、适度的压力。因为这十几年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自控力越来越差,如果顶层设计没有相应的制度,学生松懈则良好的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师不敢管太严的话,导致教学效果很差。教师课上管得太松,学生又好像来逛菜市场乱哄哄,仍然得不到该有的教学效果。所以,顶层设计赋予教师有效的管理权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种有效遏制学生涣散的方法。

因此,在“三个一流”背景下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而进行的顶层设计必须根据课堂建设和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和修改现有的制度,使其符合本校的实际教学过程。

二 二级学院支持

二级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为教师着想,“三个一流”背景下要想提高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仅靠教师课堂上的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二级学院大力支持,做好一线教师的坚强后盾,让教师能够安心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专心授课、耐心解惑。具体来说,二级学院应当从教学设施及教学方法上为教师提供便利条件。对于学生管理,也需要二级学院在学生当中强化教师的主导性和威严性,协助教师管理好课堂教学。这样,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一流人才的培养出谋划策,尽职尽责地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关于教学设施的需求,是教师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而需要的辅助设备,如果现有教室没有,就应当积极为教师准备好,而不应由教师自己想办法。至于教学方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做法,只要是为学生着想,对全班同学的学习有益的措施和想法都应该支持和鼓励。给教师一定的支配权和决定权,给学生适当的压力,经常督促和鞭策,改变目前的懒散状态,培养其上进心,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业有一定的挑战度,课程有一定的难度,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完成的。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让学生自己从内心深处有股不服输的韧劲,有股向一流人才奋斗的决心,这样教师才能将学生逐渐向一流人才的道路上引领,才能帮他们打好基础向一流人才的目标逼近。

对于学生管理,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应当协助教师管理好课堂秩序。对于多次违反课堂教学秩序的学生,学工办老师应当支持教师的决定,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对屡次不改者严格按照学校规定进行惩罚和处理。古人云,事不过三。如果大家都遵循这个原则,不触碰底线,该承担责任的承担责任,该受惩罚的甘心接受惩罚,那管理学生就轻松多了。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也强调了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因此,全校教师都应该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担,而不是仅仅只有一线教师,应当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才有可能把自己的学业认认真真地对待,才有可能勤勤奋奋地学好专业知识,才有可能成为一流人才。

因此,二级学院作为学校与教师的沟通桥梁,依据“三个一流”思想,在学校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应积极主动地关心教师,支持教师有效的教学活动,配合教师正确的教学决策,充分发挥强大的后盾作用。

三教师主体主动提升

培养一流人才,就必须建设一流教师。对于应用型院校教师来说,教师本身应根据自身实际条件,按照应用型院校顶层设计,紧跟时代发展,加强自身修养和专业学习,改进和提升教学方法[9],努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教师在每堂课上需要将基本知识传授下去,还要帮学生领会和理解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完成,没有扎实的功底和过硬的本领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教师不仅需要主动研究和深刻剖析专业知识,提炼出精髓;还要寻找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将知识精髓真正传播出去。实际上,经常出现学生对知识感到困惑的地方是不知道何时用,怎么用,归根到底还是对基本知识不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转换思路,从不同角度解释。如果选择的方式不适合,学生还是听不懂,那就要教师扪心自问一下自己对这个知识是不是真正理解,是不是把学生可能问到的角度都考虑到了。这样才能打造出“金课”,避免出现“水课”。显然,这需要教师真心付出,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始终把培养一流人才牢记于心,认真提高自己的专业实力和授课技巧。毕竟,教师是直接面对学生的主体,是播种者。与此同时,学生也必须积极配合,在课堂上与教师主动交流,让教师明白教学过程中哪些部分大家还没掌握,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教师才可以有针对性地补充和强化,从而促进教师的思维,提升授课技巧,进而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基本知识,本科教学质量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一流人才就会水到渠成。

\

 
因此,教师主体能力的主动提升是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毕竟学生获取知识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领,教师过硬的基本功是培养一流人才的根基。

四 结语

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占据基础地位,是大学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特别是对应用型院校来说,对比研究型大学在各方面都有差距[10],但要立足于社会舞台,就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紧扣应用型一流人才培养目标,狠抓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深度和难度不需要与研究型大学看齐,让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可以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并能顺利胜任。因此,学校顶层设计、二级学院支持及教师主体主动提升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三个方面。也就是自上而下,共同围绕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一个目标(一流人才),使三个层面统筹并进,就可以不断深入改进和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应用型一流人才的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

参考文献

[1]陈德良,边霞.一流大学建设视角下本科教学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7(07):13-17.
[2]陈治亚,李建东.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J].中国高校科技,2017(Z1):11-13.
[3]何志鹏.一流大学的教学之基[J].中国大学教学,2018(02):7-13
[4]袁俊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一流本科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18,36(01):1-5.
[5]靳玉乐,孟宪云.“双一流”建设与教学革新[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03):1-6.
[6]贾雅琼,尹艳清,俞斌.双一流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6):30-31.
[7]王伟,何培玲,赵冰华.从教学细节上改进专业基础课青年教师教学方法[J].中国轻工教育,2016(04):83-85.
[8]王伟,胡爱宇,董智.以力学基本理论为根基培养建筑学学生创新能力[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04):27-29.
[9]相华利.创建“双一流”背景下SIOP教学法对我国大学双语教学的启示[J].高教学刊,2018(04):10-12.
[10]胡涛,赵燕,祁秀香.“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与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郑州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8(03):54-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33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