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高职ERP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22 14:27: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分析企业ERP人才需求,总结高职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能力要求。基于ERP岗位能力,搭建ERP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了岗位技能课程、综合实训课程和实践实习课程,并完成校内外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为ERP专业改革提供了可行方案。

关键词:ERP;高职教育;岗位能力;实践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刘颖,等.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高职ERP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9,6(71):144-146,157.

一 引言

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国际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实施了ERP系统,而无论是企业的ERP系统实施、还是系统的开发运营,都需要更多的ERP复合型人才来实现。“订单式”的培养方式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构建人才培养体系[1],这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2018年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SAP公司签订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协议,为SAP公司及ERP行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按照“人才需求→企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要求→实践课程保障→实训环境保障”的思路搭建了ERP实践课程体系。

\

 
二 ERP人才需求

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企业ERP实施应用的主要瓶颈,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中国十分缺乏。ERP人才主要有三个就业方向。

一是外部顾问:到ERP软件公司就职,从事软件咨询和实施工作,负责软件研发、测试、企业咨询实施等,职位有软件工程师、技术支持、实施顾问等。

二是内部顾问:在软件应用企业就职,提升用户的软件使用效益,如ERP应用企业的内部咨询人员等。当企业ERP系统投入运行后,此类人员工作重点会从前期的调研、分析设计、开发、培训转为日常系统维护。

三是内部系统管理员:公司拥有自己的ERP管理系统,这类人员需要懂得ERP系统的操作。随着自身的经验与技术的提升,逐步向部门的ERP关键用户,内部顾问,业务分析,外部顾问,项目经理等高级人才角色转变。

高职学生毕业后一般从事系统管理员、ERP运维工程师、ERP初级咨询顾问的职务。随着经验增长,逐步成长为内部咨询顾问和外部咨询顾问。

三 ERP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通过企业用工调查和对毕业生追踪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在培养ERP方面人才时,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课程体系较分散,学习内容较多,但不是特别深入,就业后还要进行岗前培训才能上岗。全面的、多面手式的人才是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的。企业反馈学生虽然掌握多种软件使用,但是都处于初级阶段,不能精通、熟练的根据企业需要操纵软件。学生进入企业后还要进行二次培养才能达到要求。

(2)实践实训环境有待加强,学生希望在校期间就能够熟练运用企业运营管理所需的软件工具,熟悉企业信息化管理开发环境,拉近与企业需求的距离,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平滑过渡,达到培养工程型技术人才的目标。

(3)实践课程与岗位结合不紧密。实践课程安排比较丰富,但内容上学生希望选取真实案例,采用真实工作任务[2]。

因此,建设一个符合SAP ERP订单人才培养教学要求,具备一定前瞻性、引领性,能够支持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升教学能力的必要和有效举措。

四 ERP岗位及能力要求

“技术性”和“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3],职业教育是以岗位和能力为导向[4]。为了分析高职学生对应的具体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我们对典型的ERP用户企业进行了调研,并对ERP工程师人才的岗位分类和岗位需求进行分析。无论企业属于什么行业,均对IT业务咨询,ERP系统设计、ERP系统实施、ERP系统运营维护等高技能人才提出了岗位要求。

从业务领域看,我们把SAP ERP岗位分为财务管理顾问、实施工程师,供应链管理(SCM)顾问、实施工程师,客户关系管理(CRM)顾问、实施工程师,ERP系统开发工程师,ERP运维工程师这5个岗位。通过提取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总结出岗位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


五 实践教学体系

以SAP企业ERP方向五个岗位的能力为依据,以学生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就能上岗为指导,建立了SAP ERP订单班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岗位技能课程、综合实训课程和实践实习课程。利用ERP实训室、企业案例库等软硬件条件,岗位技能课程、综合实训课程全部案例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按照岗位模拟教学模式设计案例驱动的教学内容,采用企业真实的案例资源,随行业发展定期更新,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全球共享的培训资料、在线课程帮助师生自主学习。实践实习形式多样,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认岗、跟岗和顶岗实习。

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时,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出发,缩减验证性实验比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比重,实现信息技术与会计管理类等专业实验内容的整合,进行多层次、模块化实践教学,缩短学生与社会实际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能够把学过的多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实践更加深刻地理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先进理念和企业经营过程。学生通过贴近企业环境的实践训练,能够熟练运用企业运营管理所需的软件工具,熟悉企业信息化管理开发环境。与企业主流ERP接轨,拉近与企业需求的距离,实现由学生到企业ERP工程师的平滑过渡,达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为培养高端ERP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 实训环境

(一)校内实训环境


校内建立SAP ERP应用实训室,以SAP S4HANA为基础平台,以GMI2.0为数据集,使用SAP大学联盟认证的标准化课件和实践指导手册,完成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销售与分销(SD)、物料管理(MM)、生产计划(PP)、财务会计(FI)、管理会计(CO)五大管理模块的仿真操作以及业务实践。支持岗位技能课和综合实训课的授课需求。实训平台逻辑模块如图2所示。

\

 
实训平台纵向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层面、岗位技能课程层面和综合实训课程层面。横向分为功能演示层面和教学实验层面。横向层面与纵向层面功能相互交叉,即可以针对基础理论层面、岗位技能课程层面和综合实训课程层面设计不同复杂度的系统功能演示和教学实验。

(二)校外实习基地

建立“企业实践”基地,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实习基地能接纳学生实习,使学生对真实的企业工作流程和商务活动有所了解,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为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这些毕业生具备相关项目经验,就业前景远远高于一般毕业生。

七 总结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SAP﹒ERP订单班)是全国第一家与SAP合作的职业院校。专业核心课程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校企根据岗位要求,为岗位量身定做课程,确定了完全符合企业要求和岗位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建设时,围绕着“进行工程师培养,让学生能够真实地熟悉工作环境的要求”核心思想,按照“情景模拟”教育模式设计,从行业发展角度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ERP相关岗位的要求,设计出SAP ERP订单班特有的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ERP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后期实践教学中,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引入商务智能、大数据等实践内容。

参考文献

[1]熊耀.我国职业教育”订单培养”模式辨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38:265-266.
[2]吴玉凤.高职院校教学适应企业ERP人才需求的改革与实践[J].财会学习,2018,11:203-204.
[3]刘斌,邹吉权,刘晓梅.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逻辑起点与应然之态[J].中国高教研究,2017(11):106-110.
[4]石海燕.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18(2):43-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28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