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被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今后教育改革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的主要阵地,必须将本学科的知识点及特色与“立德树人”理念进行有效衔接,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教学,突出对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课堂教学 立德树人有效融合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永恒问题也是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并将青少年时期的价值观比喻成“扣好人生的扣子”。高中阶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人格健全、品德形成和情感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受到经济转型和信息化、网络化、功利化教育的影响,部分高中生价值观迷失、道德淡漠,出现了成“才”有余、成“人”不足的现象。“立德树人”作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必须积极应对时代的挑战。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政策的需求,也是德育主阵地发挥核心作用的需求。
一、挖掘教材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念为指导,主要 对学生进行政治、法制、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教师若 要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就必须 打破传统思想政治课偏狭隘、偏泛化的教育倾向,深刻把握课程的政治性与思想性。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机渗透到政治教学中,深化教材的内在精神理念,真正实现政治与生活、思想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人格修养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等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佳载体。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文本资源, 创造性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处理、加工、更换、增删、改编等,使其更好地为“教”和“学”服务。思想政治教学在体现国家对高中生政治要求的同时,也要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人生价值、思想认知及社会参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公民政治素质。
例如,在教学“市场资源配置”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 引入下面一段材料: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 消费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存在 着先付款,后提货;先取货,后付款;本地付款,异地取货 等多种交易形式,在这种趋势下,市场交易会衍生哪些风 险?人们如何把控风险?
教师在教学中选取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现象创设 问题情境,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经济生活的认知。教师要引 导学生对现代市场经济环境进行分析与探究,使学生发 现在现实的市场交易过程中,有可能因为商品质量信息 不对称而出现欺诈消费者或因交易延时损害消费者利 益等现象,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市场交易中可能存在的 风险。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法律意识、合同意识、风险 意识、诚信意识等方面正确看待市场风险,进而寻求完善 市场经济环境的有效策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诚信意 识的形成。
二、创新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理论式”的思想政治教学,让学生觉得十分乏 味,但面临高考压力,学生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 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学生 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直接作用对象,因此,高中思想政治 教学要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就要根 据高中生的生活认知、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需求,创新教 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及教学方法,使其更加生动、活泼且富 有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知识灌输 的对象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样,学生才会主动进 行深入学习与探究,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运用,领悟 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进而提升个人的思 想道德品质。
例如,在教学“价值与价值观”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 给学生播放《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晚会》中“见 义勇为”篇章的一段短片:徐丽华是一位教师,教书是每 位教师的天职,但是她却为了救学生而牺牲了自己,她用 自己弱小的身体挡住大汽车的一幕让人们记忆犹新。教 师借助徐丽华教师的先进事迹报道及社会舆论对徐丽华 的道德评述,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的相关 理论,对徐丽华的先进事迹进行评析,使学生在探究过程 中感受徐丽华的光辉形象,并体会徐丽华身上体现出的 为人性立尊、为世人立信、为社会立标的榜样作用,使学 生将其作为自我人生价值评判的导向,从而树立更高的 思想道德目标。
三、注重生活实践,促进德育养成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生活实践在培养 高中生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中,具有润物细无声 的作用,也是学科教学的一种拓展与延伸。教师要让学生 在亲身体验和实际锻炼中,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教师 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义务劳动、志愿者活 动、社区活动、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 国家和社会,逐渐形成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自觉 付诸行动,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进 而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道德品质和价 值观。
例如,在教学“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内容时,教师可 以结合江苏省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设计开放性的探究 性课题。
材料一:江苏省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江苏 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0 项,国家级 146 项,省级 611 项,市级1424 项,县级 2773 项。
材料二: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实物见证,江苏省秉持着敬畏先人、敬畏历史、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态度,在保护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实施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升工程, 开展文化单位文创开发试点工作,加强传承人作品和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在课前一周,教师将学习材料和导学任务发放给学 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针对江苏省的某 项文化遗产,如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舞蹈、传统技 艺、民间文学等进行实地考察、文献阅读和走访,了解当 代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在分工协作 的基础上设计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并在课堂上以 PPT 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 解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 思想情感以及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实际和实 践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设计、互动交流、归纳总 结、自我反思等,使学生从实践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矫 正以往错误的认知和过激的价值倾向,用正确的德育规 范来要求自己。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与“立德树人”理念相融合,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人文修养与道德品质,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突显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开展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教学活动,将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情感成功地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让学生成为“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深化。
参考文献:
[1]姜凤.寓“情”于境 立德树人——以“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5(6).
[2]蔡隆.让高中思想政治课成为正能量的“释放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4(10).
[3]顾娟娟.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7(7).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合实践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14/20190114111541763.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