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多联动”导师制模式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19 17:12: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大批生源涌入高等院校,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压力激增。导师制作为一种可推动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在我国已有十余年的实践探索经验,但其在实施过程以及反馈结果上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且有待改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培养符合社会发展、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其导师制工作也应围绕这一背景展开。针对现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围绕其特殊的应用背景,文章对导师制的模式展开了探索,从制度的根本出发,结合大环境下的多信息渠道,整合校企资源,激发师生工作学习法积极性,实现管理考核联动、高校企业联动、师生多信息联动、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联动的“多联动”导师制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导师制;模式探索

本文引用格式:张嘉超,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多联动”导师制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70):112-113,128.

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中级层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中居于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本科教育质量逐步受到重视。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建立新型互动式师生关系,实现个性化培养,推动教学研全面发展从而推进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教育管理机制。本科生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其核心思想是在教学上强调个体单独指导,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德智并重,在学习环境上营造和谐、自由和宽松的氛围[1]。该制度的运行为牛津大学带来了极大的荣誉和丰硕的成果,随后该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高等院校中得到推广。在我国,本科生导师制被较大范围的推广是从2002年在北京大学开始的,随后国内各大高校相继实施。目前,我国约有200多所院校开展本科生导师制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整体来看,虽然我国本科院校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问题较多,仍旧处于积极探索阶段。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院校都在针对其院校特色进行模式的改进和调整。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其需培养符合社会发展、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殊使命也在进行积极的探索。

一 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现状分析

(一)教师自身教学科研任务重,缺乏工作积极性


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导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以引导学生在导师制中实现互动教育。然而,现阶段由于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自身教学、科研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很难再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导师制工作中,对于导师制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更多的是为了完成学校指定的导师制工作指标,对于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个性培养等较为细致的工作内容,无法一一落实。此外,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一些新进教师本身对企业项目等了解甚少,因此在担任导师时会因自身能力不足而出现工作懈怠。

(二)学生与老师缺乏有效互动,主动性较差

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导师制大致分为全程制与阶段制两种[2],全程制即从学生入学起开始配备导师对其进行未来四年学习课程及专业发展的指导,阶段制是针对学生不同阶段(新生阶段、毕业实习阶段、毕业设计阶段)根据具体面临问题配备导师给予详细的指导。但无论以上哪种方式,多出现单向输入与接收的情况,即老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被动受教,学生不愿意沟通或者不轻易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缺少相应的反馈与主动性交流,师生间互动缺乏使得指导效果不理想。

\

 
(三)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不足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完成应用型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与输送任务。然而,现阶段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并不理想。一是由于导师本身的实践教学水平不足,多数教师是在博士毕业后就进入高校工作,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且没有追踪与更新企业各阶段的技术需求,相应的,学生也无法学习到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技能。二是现阶段的培养方案对于实践应用平台搭建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有所欠缺,多数应用平台滞后企业实际情况,学生的所学无法实现有效验证更无法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实现创新。

(四)学校缺乏有效的导师制运行管理体系

目前国内诸多高校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度,但对本科导师制的核心理解又没有统一定论,学校缺少具体的指导方案和辅助管理体系,在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等职务的岗位设定上界限划分不清,使得导师工作繁杂、任务冗余,且耗费大量精力。导师与辅导员、班主任的任务应该分工明确,辅导员、班主任等负责思想政治辅导、日常生活管理、课务考勤管理、心理健康疏导等,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序进行,而导师负责专业性知识体系构建、科研能力培养以及专业前景导向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专业性综合素质[5]。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多联动”导师制模式探索

(一)完善导师制运行管理机制与考核体系,实现管理考核联动


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导师制实施效果首先要从完善导师制的运行管理机制入手,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明确导师制开展任务方向、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着手的关键点。要详细划分导师与辅导员、班主任之前的任务分工,避免相互之间的工作重叠和各自的工作内容冗余。其次要明确导师制中导师所需具备的条件,尤其要结合应用型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导师筛选,尽量避免出现本身没有任何应用型项目经验的教师作为导师。再者要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明确导师制考核内容,将导师制工作进行量化转化为教师工作量或抵消部分工作量,并将导师制工作考核结果与教师年度工作考核挂钩。最后,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注重过程考核与阶段性反馈,可收集导师、学生的半年度/年度反馈,客观合理的反馈意见可作为管理制度与考核制度的修订依据,以实现导师制考核与管理的有效连接。

(二)深化学校企业合作方案,实现应用型高校校企联动

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培养符合社会发展、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其导师制工作也应围绕这一背景展开,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方案以实现校企联动。首先要通过“走出去”提升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将学校导师们派到企业里进行实践学习,开展应用型课题研究,了解实际需求,掌握发展走向,积累经验以服务于后续的教育教学工作。其次要“迎进来”,将企业具有优秀资质与丰富经验的工程师邀请到学校开设课程,设立较为简单的应用型研究课题组,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再次就是整合资源,推进校企双导师制度,借助企业的实际应用背景与企业导师的丰富工程经验,弥补高校教师理论性指导多实践性指导少的不足,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的培养。最后高校要多为学生提供参观学习和实习的平台与机会,让学生多接触了解相关专业依托背景、现阶段应用平台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三)创建多媒体师生互动平台,实现师生多信息联动

目前导师制教育教学工作仍旧停留在面对面指导层面,但这种面对面的传统性指导方式存在时间、地点等诸多约束性。在网络信息平台多元化的今天,创建多媒体师生信息互动模式,实现师生的多信息互动也是本科生导师制有效实施的途径之一。首先要善于运用QQ、短信、邮箱等通讯工具进行短期沟通,让学生做到遇到问题可及时与老师获得联系,且在短期内能够得到回复,解决时间、空间等约束性问题,通过日常零碎的时间完成即时交流,重要的或者统一性的任务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其次通过信息平台建立学习群组,进行周期性学习,比如创建线上学习小组,定期开展集体线上讨论学习,分享学习心得,探讨专业前沿知识等等。最后善于运用成熟的学习平台,如学习已有平台的课程如MOOC公开课、新浪公开课等;或通过微课平台等进行相关课程编辑,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也可设立学习公众号,让学生针对自己专业内容进行投稿,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等等。

(四)探索多元化学生培养模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联动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目的是将每位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人才,而学生间又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考虑学生的个人喜好与兴趣所在,因材施教,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在导师制过程中将学生的成长培养阶段分为两个大部分,第一个部分为第一第二学年,此阶段为全面培养阶段,通过通识课的教育以及专业基础课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专业方向兴趣,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参观学习或者初步实践活动,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优良的学习方法,为后续的专业培养做基础。此阶段作为共性培养,可依旧沿用之前的一个班一个导师的方式。第二阶段即大三大四学年阶段,此阶段作为个性发展培养阶段,需要根据学生个人兴趣所在、结合其专长以及前两年的学习积累情况进行个性指导,比如对于一些之后想要继续深造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生,着重对其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计划毕业后工作的同学为其提供实践机会,并在此过程中积极鼓励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类、创业类等竞赛,挖掘学生潜力。此阶段为精细化的个性培养,学生导师比对比共性培养阶段应大幅降低。

三 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模式总结

导师制作为一种可推动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发展的有效机制,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顺利实施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现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围绕其特殊的应用背景,提出从制度的根本出发,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与管理考核机制,结合大环境下的多信息渠道,整合校企资源,激发师生工作学习法积极性,以实现管理考核联动、高校企业联动、师生多信息联动、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联动的“多联动”导师制模式,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符合社会发展、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强力支撑。

\

 
参考文献

[1]魏霞.基于调查分析的本科生导师制发展动力分析[J].高教学刊,2018(3):194-196.
[2]赵富旺,权立红,杨继涛.本科生导师制发展措施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36-38.
[3]岳宗福.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实践路程、模式比较与经验反思[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02):54-59.
[4]曾艳玲,曾晓峰,张琳.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15(18):85-87+91.
[5]段正锋,尹文专.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7):121-1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22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