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以“双创”能力培养推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19 17:06: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日益增长,市场就业岗位的缺乏,势必掀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潮,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其重点则是推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双创;人才培养;课程实训;教学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陈金娥.以“双创”能力培养推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0):50-52.

Research on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l of Computer Course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Cultivation of"Double Creation"Ability

CHEN Jin-e

(Anhui Medical College,Hefei,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the lack of market jobs in China,the upsurg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bound to arise.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training mode is the key to achiev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nd its focus i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Key words:Double creation;Talent development;Curriculum training;Teaching mode

2010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1],各高校为响应上级号召,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教育,从而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为了有效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要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基于课程实训不断深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现状

《CC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中提出:创新与创业教育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教育理念。[2]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还处于摸索和试点阶段,在“双创”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虽然也开展了一些创新创业活动项目,但重视程度不够,大从人才培养方案、小到课程体系构建都没能很好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很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起初都抱有很高的热情,但最后在实践中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寥寥无几。第二,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不完善。高职院校中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可有可无。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列入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教学没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和大纲,其他课程里面也没有明确如何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这就让很多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了解,缺乏全面的认识,不能很好的适应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正是培养方案、课程实践教学大纲的欠缺,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成为创新创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以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推进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

\

 
二构建以“双创”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实训的教学模式

(一)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虽然开设计算机课程,但是计算机实践教学体制改革推荐比较慢,对创业人才培养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首先应当高度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不断强化其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个性化实践能力。其次,需要高度重视学生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方面要给予正确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从事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教师创新创业意识淡薄,有关调查发现25%以上的计算机教师认为创新创业不重要。由于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重视,导致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工作滞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计划也受到很大影响。

由于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存在较大问题,导致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践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脱钩,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使用相同的教学案例实施教学,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

(二)“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3]

本文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高职教育理念为基础,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探索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构建了以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层次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融合CDIO(构思—设计—实施—运行)思想的“一体化多层次”实践课程体系,按“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知识的积累—创新创业实践的探索―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的人才培养路径推进实践课程的创新创业教学改革。[4]我们按照专业、模块来构造课程平台,以满足不同需要,以训练、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运行流程。

2.“双创”能力培养对计算机课程实训的推动作用

为实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目标,我们应实施课程实验、创新项目与创业活动“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三位”中课程实验室基础,创新项目是提高,创业活动是实战,“一体”指的是一个教学平台。

\
 
①课程实验。根据课程体系改革,优化并调整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条件。整合部分课程实验内容,确保基础实验,建立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观和整体观。如:计算机组成、体系结构等等。课程实验主要由授课教师根据专业特色进行设计,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或“模拟系统软件”让学生完成课程实验,从而达到最基础的课程实验的效果验收。

②创新项目。创新项目对于大学生来说,主要有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系级的一些创新项目,以及各学科的竞赛等。比如: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科技能大赛……。大家首先面临的是要撰写申报书、汇报ppt,需要文字格式、ppt的美化排版与制作,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基础知识。近年来,学校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将各类大赛作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改”,积极构建“面向全体、贯穿全程、结合专业、融入模块”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大赛为载体,加强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③ 创业活动。学校积极组织系部及相关部门为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创业活动,班级成立创业兴趣小组,讨论各专业实施的创业项目范围,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中。

\


三教学模式改革与思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全院各年级的一门必修课,“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资格证书是他们就业的“敲门砖”,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他们地就业时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而现今国内高职教育却让他们迷茫。因此,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实现课程实验、创新项目与创业活动“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达到一些传统的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动手、分析解决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实现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育部教办[2010]3号文件)[EB/OL],[2010-08-01].http://info.jyb.cn/jyzck/201005/t20100514.359988.html.
[2]曹胜利,雷家骕.CC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5-6.
[3]李双寿,李乐飞,孙宏斌,等.“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02):111-116.
[4]钱国英,白非.注重创新性人才的能力培养探索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方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7(8):116-1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21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