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威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19 14:12: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是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宝贵的育人资源,挖掘、提炼、整合、利用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高校教育教学和红色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威海高校应发挥区位优势,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深入理论研究,从历史名人、重大历史事件入手,开展系列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孙亚红.威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6(70):282-283,289.

威海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海洋文化特色,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育人价值,高校要着力将威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中,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一 威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

(一)威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特点


威海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党和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岁月中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资源的统称。以物质为载体的主要有:威海红色基因的源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公岛;荣成地区的郭永怀纪念馆、龙山革命纪念馆、荣成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谷牧旧居;乳山地区的胶东育儿所、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文登区的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红色胶东馆。精神层面的资源主要有:一是代表威海人精神的群像,如“胸怀天下、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百折不挠、矢志不移”的奉献精神、“诚信友善、大爱无疆”的乳娘精神、“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支前精神、“鱼水情深、同舟共济”的爱民精神。[1]以及“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永不服输”的“文登学”精神、“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二是承载威海红色精神的相关文艺作品等,如乳山红色经典冯德英的“三花”系列长篇小说、民族舞剧《乳娘》、吕剧《邵本道》、电影《马石山十勇士》及《红色乳山》、《威海人物》等书籍。

威海是红色胶东的重要组成部分,威海红色文化贡献大、成就高、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深受海洋文化的润育而具有海洋文化特色。依海而生、因海而兴的历史地域文化的丰厚积淀以及共产党先进文化的引领锻造了威海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威海人民在与大海的交往中砥砺了性格,磨练了意志。大海波澜壮阔、博大包容塑造了威海人民不甘屈服、勇于斗争的精神,大海的包罗万象、广阔无私也雕琢出威海人胸怀天下、大爱无私的品性,渔民在海上救人于危难、相互帮助铸就了威海人最朴素的道德品质。这些红色基因使威海成为胶东红色的摇篮,威海人的名片。

\

 
(二)威海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威海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智慧。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传承历史,不仅带给人民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同时本身就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国家的强胜要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

是开展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财富,是激励人、教育人、启迪人、警示人最好的给养。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刘公岛教学区时说:“我一直想来这里看一看,受受教育。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3亿多中国人要发愤图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强大。”[2]威海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反抗侵略和为国奉献的爱国精神、支前精神、革命斗争精神是教育人、感化人,党性培养的重要来源和重要载体。

二 威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红色文化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本源性优质资源和优秀文化根基,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文化传承使命的必然要求,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一)是大学文化传承使命的必然要求

威海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高校育就地域特色、内涵的前提基础,肩负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和历史使命。威海高校对威海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宣传教育,既可以让红色文化富有鲜活的生命力,有助于威海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同时可以沁润大学生的心灵,使大学生真正承担起红色文化的继承者和传递者的责任。

(二)是培养现代人才理想信念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威海红色文化资源饱含地域文化特色,锻造了威海人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民族精神。不论是回国投身“两弹一星”事业的郭永怀,还是养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的乳山乳娘们,他们身上的红色基因对涵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三)对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参与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威海红色历史中,学生是重要的革命力量,他们挺身而出,积极参与爱国救亡运动,积极宣传党的主张,成为革命火种的散播者和宣传员。如1928年至1932年威海连续爆发的三次抵制日货运动,最早就是威海青年学生首先奋起响应发起并且坚持斗争的。他们为革命、建设所做出的努力、牺牲奉献可以增强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责任感。

三 威海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一)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威海高校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利用的研究十分缺乏,造成威海红色文化资源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发整合不够、提炼升华不够、推广运用不够、融入方式比较单一,未形成体系,更没有完整的计划方案来持续实施。

威海高校对威海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和价值认识缺乏以及未形成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应因“地”施教理念是重要原因。对地域红色文化的忽视,会造成红色文化的利用舍近求远,也将导致学生对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忽视,使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发挥不了应有的价值。例如1938年至1945年日军侵占威海卫期间,烧杀掳掠,罪恶多端。据不完全统计,惨遭杀害的有827人,致残的有455人,被抓劳役173万人次,被抢粮食7854万多斤,被毁房屋5000多间。[4]在调查中发现,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居然无人知晓。对本地红色文化的忽视,不仅使威海高校缺乏传承弘扬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造成高校开展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缺乏根基和抓手。

(二)应用分析

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要考虑学校、学生的实际,要强化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当地红色文化精神,使其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可开发使用的资源。

1.从理论研究入手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历史不该被封存和遗忘,威海人民英勇不屈、奋起反抗、勇于牺牲奉献的斗争史不应该被忽视、被遗忘。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抓手、有依据,成体系,就必须对威海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进行系统整理,从而形成适合本校的教育资源。如威海起义、血战雷神庙、如通过查阅《民国威海纪事》、《中共威海历史人物》、《红色乳山》等书籍资料,收集观看相关影视作品等了解威海红色文化内涵,整理形成可供开展教育教学的教材资料。

2.从研究历史名人入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给大学生“补钙”可以从研究威海重要党史人物和革命英烈入手。例如曾被毛主席称“长江王”水利部原顾问林一山,献身革命、公而忘私的天福山起义主要组织者和领导人理琪,“胶东青年领袖”林江,屡建奇功的天福英雄于得水等,他们为争取革命的胜利,呕心沥血、英勇不屈、视死如归,展现了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不论是代表威海人民的群像还是英雄个像,都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好资源。高校应主动深入威海历史人物事迹的挖掘、阐释,讲好红色人物故事,用红色精神涵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坚定其马克思主义信仰。

从重大历史事件入手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威海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威海人民的斗争史就是一部爱国奋斗史。高校要充分利用历史事件纪念日、人物诞辰逝世纪念日、建党、建军、国庆等节日,借势发力,讲好红色故事。高校可在每年建军节或天福山起义纪念日时通过对天福山起义的介绍和观看影片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4.开展系列校园实践活动深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既要通过组织实践参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出去”,去听、去看、去感受红色文化,聆听红色故事,走进红色人物。同时也要通过“引进来”方式积极将红色文化资源引入校园,让更多的学生感知、感受、参与。如红色故事征文比赛、探访威海地区老红军、观看红色电影、话剧演出,红色宣讲进校园、进课堂等方式,让更多学生了解威海的红色文化精神。2018年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组织学生编排了演绎郭永怀大爱情怀的话剧《爱在天际》,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尝试。2019年2月乳山市组织首次大规模寻访活动“小远落——你在哪里?”,威海高校可以此为契机,发起学习乳娘精神系列活动,让学生成为寻找“小落远”的参与者和宣传者。

\

 
四 结语

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是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需要各高校根据所在区位、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安排,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参考文献

[1]侯仕福.威海革命历史文化资入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及实现[J].理论观察,2017(07):66-68.
[2]新华社济南.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N].人民日报2018-06-15(01).
[3]汪立夏.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以江西省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0(07):54-57.
[4]威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威海人物(威海文史资料第七辑)[M].威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2(11):1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20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