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BIM实训平台建设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16 11:02: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逐步推广应用背景下,高校相关专业将BIM技术作为平台化工具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以及针对BIM技能的专业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传统实训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专业实训平台的建设思路,分析了BIM实训平台建设的优势和意义,从校内实训及校企合作方面讨论了BIM实训平台建设应承担的主要功能及任务。结合BIM实训平台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平台、组别、项目三级运行管理机制。

关键词:BIM;实训平台;校内实训;校企合作;运行管理

本文引用格式:谢伟,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BIM实训平台建设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70):30-32.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工程设计、建造管理、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2]。

目前国内BIM技术人才的奇缺,促使高校相关专业必须适应行业的发展趋势,围绕BIM技术开展人才培养[3-5]。从国内目前发展的状况来看,BIM人才总体来说分以下三类[6]:

(1)BIM标准制定人才:做BIM标准研究的人才,属BIM标准提供者,为建筑信息和建筑信息数据处理建立和维护标准。

(2)BIM工具开发人才:做BIM工具开发的人才,属BIM工具开发者:开发和实施软件及集成系统,提供技术和数据处理服务。

(3)BIM专业应用人才:应用BIM技术支持本人专业分工的人才,属BIM工具使用者。

其中,BIM专业应用人才数量最大、覆盖面最广、最终实现BIM业务价值的贡献也最大,也是目前缺口最大的BIM类人才。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层次的相关高校的相关专业则应以BIM专业应用人才为培养关注对象。相应的,BIM实训平台亦应以此作为建设目标。

一 建工行业相关专业实训平台建设思路

(一)实训平台及实训环节存在问题分析


建工行业所面对的工程对象具有周期长、规模大、跨专业协作要求高、现场环境复杂等特点。从建工行业特点及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来看,相关专业(包括: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传统实训平台及实践教学环节尚存在如下不足:

(1)实训平台以单项专业技能的实验室建设为主,各自所承担的实验环节联系比较薄弱,缺乏协同效应,对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体系在系统性、连贯性方面的帮助有限;

(2)实验教学环节,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比重相对偏多,综合性、设计性实训相对不足,缺乏支撑综合性、设计性实训所依托的平台;

(3)在实践实训环节,相关专业之间相互协作方面的锻炼较少,不能较好适应建工行业跨专业协作的要求;

(4)基于建工行业的特点,综合性实践训练依托工程项目开展的效果最为理想,但由于建工行业的特点,受到经费、场地、学生规模、时间周期以及安全等因素的限制,全面依托实际工程开展相关实训存在较大困难,且面临学生管理、实训过程控制、实训质量控制方面;

(5)针对实际工程项目开展的实践环节,多停留在参观了解的层面,缺乏更深层次的参与和操作层面的实践实训活动。

\

 
(二)实训平台建设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建工行业的特征以及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层次的相关专业实训平台的建设发展思路主要需体现如下几点:

(1)相对于建设单项专业技能实验室,应重点建设适用于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践环节的实训平台,并关注其利用率及利用价值;
(2)建设的综合性实训平台应能够纵向涵盖建筑工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而适应不同阶段专业教学的需求;
(3)建设的综合性实训平台应能够横向涵盖建工行业相关专业对实践训练的需求,能够模拟实际工程项目开展中不同专业间的相互协作过程,进而能够锻炼学生专业间协作的专业素养;
(4)建设的综合性实训平台需要与目前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与实际工程应用需求相适应。

二BIM实训平台承担的主要功能及任务

(一)BIM实训平台的主要功能


综合考虑行业及专业特征,传统实践教学平台存在的不足以及BIM技术的属性特点,BIM实训平台需具备的功能及任务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依托BIM实训平台,实现建工行业相关专业(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之间在实践实训环节上的相互融合,从而锻炼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和配合的专业素养;

(2)充分发挥BIM技术涵盖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优势,依托BIM实训平台开展适应学生不同阶段及不同专业课程间的实践、实训活动,实现学生不同阶段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整合,进而帮助学生建立基于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专业知识体系;

(3)托BIM实训平台有机整合建筑制图、结构设计、建筑设备设计、工程计价等相关专业软件实验室,提升相关软件的利用率及利用价值;

(4)依托BIM实训平台,实现BIM技术相关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趋势相结合,促进建工行业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型升级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BIM实训平台承担的校内实训任务

依托建筑信息模型(BIM)实验室开设的校内实训项目主要围绕两条理念进行设置:①以案例式、项目式、任务式实训为核心思想组织实训任务;②一体化实训理念,即:纵向贯穿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横向强调跨专业协同开展。实训项目任务内容分解及对应专业技术能力训练见图1所示:



\

 
(三)依托BIM实训平台开展的校企合作任务

综合考虑行业内企业特性,结合BIM技术特点,依托BIM技术实训平台探索多层次校企合作模式。

(1)针对行业一线企业,如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商等,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构建校企信息互通机制,了解企业对专业技术的需求,作为专业建设依据,为BIM实训平台引入工程案例,作为教学素材;

(2)针对行业二级服务企业,如项目咨询公司、设计单位等,开展产学研基地建设,依托技术服务项目,师资及学生参与企业技术服务项目,从而达到协助企业、师资培养以及学生实训实践的目的;

(3)针对行业平台服务企业,如软件开发商、软件二次开发企业、专业教育培训机构等,利用企业在科技资源、产业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优势,结合企业在政府资源、行业资源以及人才资源的整合能力,重点开展协同育人、联合培养等校企合作项目。

三 BIM实训平台管理与运行机制思考

BIM实训平台考虑三级运行管理机制,见图2所示:

\


第一级平台层级,总体负责实训平台建设、运行、管理与维护,平台运行方案和制度的制定,与学校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及工作汇报,负责实训平台资源的调配以及各方的合作事务,以及对外联系和校企合作等事务。针对实训平台的日常管理制定相关运行管理制度,比如:教师岗位职责、学生实训守则、安全管理规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并定期进行软件调试及安全、卫生检查。定期组织教师针对实验室运行开展关于实践实训环节的集体备课和集体讨论。

第二级实训组别层级,分实践教学组、校企合作组、创新训练组三类,各组组长负责组织开展相关活动以在运行与使用期间设备的维护、安全、卫生等管理工作,并负责向实训平台主任汇报工作。

第三级项目层级,根据所开展的实训课程或校企合作项目,由授课教师或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实训课程或校企合作项目开展期间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安全及卫生方面。授课教师或项目负责人按照实验室教师岗位职责做好岗位工作,并按照学生实验守则对学生开展管理工作。

四 总结

建筑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相关专业开展BIM实训平台建设,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本文针对BIM实训平台的建设的背景及思路展开了讨论,主要总结如下;

(1)传统实训平台缺乏跨专业协同效应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训,且受到场地、经费的制约,学生参与度受限;

(2)结合建工行业特征以及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层次的实训平台建设应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考虑跨专业协作以及涵盖建筑工程实施的全过程;

(3)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BIM技术既是专业学习的目标任务,也为专业教学提供横向融合、纵向贯通的平台化工具,其双重属性赋予BIM实训平台建设的优势;

(4)BIM实训平台所承担的校内实训需围绕协同设计、建模施工、施工技术、计量计价、施工组织、招投标、施工技术综合应用等7个校内实训任务及专业技能展开;

(5)依托BIM实训平台可针对行业一线企业、行业二级服务企业、行业平台服务企业探索多层次校企合作模式;

(6)BIM实训平台综合考虑平台任务目标、运行使用情况,设置平台、组别、项目三级运行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何关培.BIM和BIM相关软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2(4):110-117.
[2]何关培.《中国工程建设BIM应用研究报告2011》解析[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2,4(1):15-21.
[3]赵彬,肖芎.基于BIM的高职院校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06):64-67.
[4]邱兰.BIM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8):135-138.
[5]游业刚,付旭,李茜,等.BIM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发展现状及改革思考[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8,10(2):68-71.
[6]何关培.建立企业级BIM生产力需要哪些BIM专业应用人才?[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2,4(1):57-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17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