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以网络教学模式为主的开放大学融合通识教育理念,具有体系和网络的双重优势。国家开放大学在其教学体系中已开设通识课程模块,但是存在对通识课程重视不够、在教学体系中占比少、教学平台网络技术应用落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开放大学通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关键词:开放大学;开放教育;通识教育;改革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卢林,等.基于网络教学的开放大学通识教育现状及改革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70):68-70.
The Reform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the Open Universit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Route
LU lin,SUN He
(Jili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Jilin Changchun,China)
Abstract:Integrated with the concept of General education,the Open University which is mainly based on the network teaching mod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ystem and network.Many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have been offered in the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such as neglect of general education,negligible proportion in the teaching system,slow development in network technology.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e Open University needs to create a new rout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the Open University.
Key words:Open university;Open education;General education;Rout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近年来,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和重要方向。通识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可见,当前国家十分重视与通识教育理念相符的立德树人的素质教育,而通过互联网办好网络教育、继续教育正符合开放大学以网络教学培养人才模式的定位,因此将开放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加快开放大学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是我国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开放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优势
所谓“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专业教育是给予学生某种职业能力的教育,而通识教育旨在全面发展人的理性、心智,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提升精神境界和人生质量的教育。可以说,通识教育比起专业教育更注重培养人全面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是通才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1969年英国开放大学成立之后,全世界各国陆续开办以开放教育为模式的开放大学或远程教育大学。在我国,1979年成立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也是具有开放教育性质的高等院校,2012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更名成为国家开放大学。虽然我国开放大学成立较晚,国内普通高校也已经广泛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但是与普通高校封闭式教学相比,开放大学开展通识课程更具优势:
第一,体系优势。国家开放大学脱胎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拥有以国家开放大学为核心,各省级开放大学(电大)为中坚,市、县级电大为支点的多级体系。可以利用这一体系优势,将国家开放大学和各级地方开放大学(电大)制作的精品通识课资源全国铺开,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全国各地开放大学(电大)的优秀通识课教师也可以组成课程团队,实现师资共享。
第二,网络优势。目前,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是以网络教学为主,面授辅导为辅。作为非专业课程的通识课,更适宜网上教学。国家开放大学成立之前,中央和省级电大都使用各自独立的网上教学平台,不便于各级电大课程学习过程的统一。国家开放大学挂牌以来,各级开放大学(电大)开始逐渐使用国家开放大学统一的教学平台进行教学与网上辅导,极大的便利了全国范围课程的资源整合,有利于通识课程的广泛普及。
因此,作为以开放教育为主的开放大学,更应顺应形势,大力开展通识课教育,提高开放大学学生素质,并承担起社会通识教育的普及任务。
二国家开放大学通识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家开放大学的通识课程分为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其中本科40门、专科44门,共84门课,包括历史文化、哲学、地理、法学、教育、军事、礼仪、书法、音乐、舞蹈等多方面的课程供学生选择。虽然国家开放大学已设有通识课程,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识课程在开放大学不受重视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重视专业教育,忽视通识教育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作用,特别是成人、高职、远程开放院校,通识课仍处于专业课的补充地位。由于开放大学通识课教师大多由专业课教师兼任,且每个教师负责几门甚至十几门课程,因此教师大多不重视非专业的通识课,仅仅在教学平台上上传少量学习资料了事。开放大学的学生也因通识课与所学专业不甚相关而缺乏学习热情。虽然国家开放大学专业说明中提到通识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通识教育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国家开放大学通识课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非常低
要实现通识教育培养有全面素质的学生,通识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就应该占有足够多的比重,然而目前国家开放大学通识课在各专业所占的比例是非常低的。以国家开放大学2018年秋季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为例,课程设置有9个模块,各模块最低毕业学分依次是:公共基础课5学分、专业基础课23学分、专业课19学分、专业拓展课3学分、补修课12学分、通识课2学分、综合实践11学分、思想政治课5学分、公共英语课6学分。其他专业与社工专业基本相同,通识课都只占2学分。也就是说,每个学生虽然都得选修通识课,但只要选择一门即可达到2学分的最低要求。如此低的比例,难以调动学生选修通识课的积极性,无法达到通识教育实现全面型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初衷。
(三)在网络教育技术层面上仍存在问题
网络教育是开放大学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也是相对于普通高校最大的特色。随着现代网络技术不断推陈出新,5G时代即将来临,“互联网+教育”对技术层面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提升。国家开放大学成立以来,利用Moodle平台建设的全国电大系统统一使用的学习平台已经运行多年,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Moodle平台设置繁琐,教师使用平台建设资源时,需要设置的要素非常复杂,不够人性化,教师操作平台设置耗费精力较大,无法轻松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想顺利设置课程网页,而且开放大学的教师一般都负责多门课程,造成课程网站建设质量普遍不高,很难吸引学生网上学习。二是平台更新不断,系统运行不稳定的现象频发,有些教师进行网上教学活动的时候经常无法一次上传资料,需要反复设置才能上传,学生时常无法登录平台,造成网上教学的失败。
三 开放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
为解决开放大学通识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更好的发挥通识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的积极作用,我国开放大学可以通过以下三个路径加强与通识教育的融合。
(一)培养开放教师通识教育理念
开放大学培养教师通识教育理念是十分必要的。第一,各级开放大学应在校内聘请国内外高校通识教育领域的专家对教师进行通识教育的培训讲座或研讨会,让全体教师逐渐理解开放大学开展通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深入体会通识教育的教学理念,学习掌握通识课程教学的方式与方法。第二,定期举办校内或系统内通识教师座谈会,邀请优秀通识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提升通识教学品质。第三,鼓励通识课教师开展通识教育与开放教育融合的研究,对于申报通识教育研究课题及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并积极协助教师将学术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二)调整通识课比重
以前文2018年秋季社会工作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模块比例为例,公共基础课、公共外语课、思想政治课中的课程都有具备通识教育的性质,国内很多普通高校也将此类课程划为通识教育范畴。社工专业综合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设身处地的考察,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毕业论文指导也是训练学生论文写作的能力,可以算作通识课模块中的一类。因此将公共基础课、公共外语课、思想政治课和综合实践并入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之内,在学分不调整的情况下共24学分,通识课程比例可达到全课程的34%。补修课是开放教育的一项特殊的模块,是对于部分不具备相同专业专科学历的学生开设的具有补偿性的专业必修课,可以与专业课基础课、专业拓展课一起并入专业课模块,占比66%,共62学分。
上述课程模块的调整,不是简单的课程类型合并,将公共基础课、外语课、思政课及综合实践纳入通识课模块,由国家开放大学统一设计,进行教学安排,将通识教育的理念融入其中,使原来枯燥固定的公共课教学模式变为互动灵活的通识课教学模式,更好的实现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效果。
(三)打造国家开放大学统一的通识课程体系
我国开放大学从中央到各省,由各省到地方市、县都有办学机构,具有辐射全国的系统体系,这是我国开放大学相对于普通高校最大的优势。在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该充分利用系统优势,建设全国开放大学统一的通识课学习平台,并对通识课程进行统一的规划与管理。目前,国家开放大学的通识课程平台建设还不完备,应该加快技术更新,保持与时俱进,打造全国开放大学教师与学生都方便使用的统一课程平台,整合全国优秀教师和优秀资源,实现通识课师资和资源的全面共享。
四 结语
我国开放大学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将通识教育理念引入开放教育,改革现有的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统一的开放大学通识教育平台,是开放大学实现全面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当然,通识教育改革还存在很多困难,需要全体开放大学通识课教师继续努力,在研究和实践中逐渐取得通识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B/OL].人民网,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613458,2017-10-27.
[2]国家开放大学教务部编.国家开放大学2018年专业规则(本科)[M].北京: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2018.
[3]刘文.通识教育研究三十年:热点聚焦与前沿探讨[J].教育评论,2018(01):39-44.
[4]林琳,安泽会.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研究进展:网络、热点及演化——基于CNKI数据库814篇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高教探索,2017(05):36-42+122.
[5]别敦荣,齐恬雨.论我国一流大学通识教育改革[J].江苏高教,2018(01):4-12.
[6]王宁宁.北京开放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初探[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43-47.
[7]王赫.开放教育中发展通识教育之策略[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3(04):57-61.
[8]韩瑞婷.远程开放教育中的通识课程改革——以“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为例[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4):65-70.
[9]孙赫.英国开放大学合作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成人教育,2017,37(06):91-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