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食品营养与健康》项目化教学实施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15 13:43: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项目化教学是采用任务驱动法,围绕学生为教学中心,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同时还强调了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参与度。本文以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为载体,在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引入项目化教学,通过设置六个具体的项目,让学生主动设计、实施,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知识掌握的能力,保证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健康;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法

本文引用格式:毕可海.高职《食品营养与健康》项目化教学实施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70):246-248.

项目化教学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与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其过程是通过模拟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任务、情景和工作过程组织教学,确定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实施教学的手段等。在项目化教学中,将以教师为中心调整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设计并实施每一个完整的项目,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全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食品营养与健康》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基础营养学相关知识,能灵活的运用基础营养学相关知识对人体的营养和膳食状况、不同人群的膳食情况作出合理的评价以及指导等,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课程[1,2]。但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辅之以少量的实训环节,但是学生却对这种教学方式很是厌烦,课堂表现不积极,教学效率低[3]。因此在对本课程的教学中迫切的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方式。本文以《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为载体,系统地阐述了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以及呈现的教学效果。

一 学情分析

项目化教学理念的实施主体对象是学生,因此需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在信息、通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职业院校的学生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学习理论知识困难,偏爱动手实践

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呈现理论知识学习困难的现象。不希望天天坐在教室听课,甚至有部分同学把在教室学习当成了一项苦差事,上课不认真听课,也不积极回答问题,学习效率极为低下;但是对于有更多动手实践机会的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效率很高。而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更多的是偏向于理论基础,因此大部分同学对于本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低,但是因为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在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专业必修课程,所以大部分学生对待本课程更多的是被迫学习,而非自己主动汲取。

\

 
(二)学习方法不当,缺乏自信

经调查,超过60%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学不好,没有自信,尤其是对于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基本上是依赖于教师的安排。因此在课堂上表现的很慵懒,回答问题时也缺乏主动性,不愿意表现自己。而且很多学生反映,自己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有效的记忆方法,更多的是基于传统的背诵模式,记忆不牢固、容易遗忘。同时大部分学生在课前也没有主动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的习惯,对课上所讲的内容极为生疏,无法有效地记笔记,并且课后基本上没有复习的习惯,甚至对于期末考试也是依赖于考前突击。因此学习效率较低。

(三)电子设备依赖性强,但合理利用可助力

在信息化大环境下,各种智能手机、平板和电脑走进学生的生活中,“低头族”成为了常态化,各种手机游戏充斥在学生的生活圈中,课堂上玩手机已经成为了常态,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4]。但是学生对各种新鲜出现的事物表现出极强的接受能力,比如在教学中引入的蓝墨云班课、先电教学平台等教学平台,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反响,同时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教师在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也说明了教师在教学实施的环节中存在着问题。经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时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一)授课内容枯燥,学生学习乏味

近几年,食品、保健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并且发展势头迅猛。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保健品已经充斥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不管是提高免疫力还是改善皮肤等等,无处不在,这说明,更多的人在解决温饱后,开始关注于吃的营养与健康。本课程的开设也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但是在教学时发现,教学内容更多的是基础营养学和强化食品等概念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内容枯燥,学习乏味,而且教师在讲课时,也仅仅是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同学,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化,也没有趣味性,因此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授课模式单一,考核方式简单

由于本课程理论知识简单,教师在授课时更多的是依靠PPT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与实际行业发展现状相结合,注重于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授课模式依赖于讲授法较为单一,课堂上的互动极少,因此学生也不会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课程知识的学习上。同时,考核方式也比较简单,没有过程性考核,更多的是依赖于学期末的考试,忽视了学生的平时表现。而考试内容也比较简单,所以学生在备考时更多的是依赖于考前突击,因而在平时的学习中放松了自己。使得各种不良现象频频出现。

三 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鉴于目前的教学面临着如此多的问题,因此推行项目化教学很有必要,结合我院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我院所处的地域特色,以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为载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本课程项目化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目前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切实体现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对威海市及周边其他地市的食品、保健品企业的调研,分析得出从事食品营养工作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确定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分别为,知识方面:掌握营养配餐的基本技能和社区人群营养指导和咨询;了解基础营养学的相关知识,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各类动植物食物的营养价值;理解食品营养与健康之间关系,了解强化食品和保健品的相关知识。能力方面:能熟练运用食品营养学的基本知识,进行营养配餐和营养指导、评价,并初步掌握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情感方面:项目的完成依赖于团队协作,推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锻炼学生交际、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项目设计

教学项目的设计是依据学生面向的工作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等要求。其内容选择标准上是依据对相关食品行业的调研、依据注册营养技师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兼顾企业岗位就业群的需要;通过解析营养指导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获得。培养学生具备注册营养技师、配餐员、保健品研发员等工作的职业技能为目标,根据保健品、食品行业的发展需要和工作岗位需具备的岗位知识、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要求,与行业内各食品、保健品企业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开发与设计;体现课程职业性、实践性等要求,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最终确定了六个教学项目,分别是:儿童、成人体格检查;营养标签解读和制作;食品能量密度及营养质量指数计算及评价;一日膳食中能量和营养素的计算及评价;大学生营养食谱制定及评价;糖尿病人饮食指导。

(三)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1)创设情境


以项目食品的能量密度及营养质量指数及评价为例,将背景设定为某人体内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B2,现需要通过食物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B2,请各位同学作为营养师,对其进行饮食指导。任务实施过程中实施角色扮演,教师作为需要进行营养指导的病人。学生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

(2)制定、实施计划

学生分组进行,培养团队意识,利用食品营养成分表结合地域特色及教师自身特点,如身高、体重、体质状况、饮食习惯等等因素,给教师进行科学的营养指导,提出适合于教师的饮食指导,然后教师选取其中两组审查并给予指导。以此为例,提供参考,各小组完善建议方案。然后从食物模型中寻找、搭配食谱,选择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2的食物,并根据教师的个人特点形成具体的饮食建议。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交际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评估

学生首先自我进行评估,同时确定对知识点的是否理解、掌握。教师给予及时评价,并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然后学生以自身为需求对象,依据营养学相关知识,为自己提供科学的饮食建议,这样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可以为自身提供饮食指导,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具备科学运用营养学知识,提供营养指导和建议。

(4)教学方法的选择

以工学结合、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设计教学方法代替了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方法。讲授法可以保证教师可以把控课堂节奏,传授的知识比较系统、全面,但是学生的主动性却没能调动,学习效率也较低。而以行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结合了讲授法、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法,而且在授课内容的编排上也更为合理,依据先理论后实践再技能培养的方式,将学生置于情景中,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如蓝墨云班课、先电教学平台等等,实施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四)项目化教学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做了调整,将原本学期末的笔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改为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并且过程性考核的成绩比重超过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60%,更关注于学生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表现。过程考核主要是考察项目的设计、实施和完成情况等,注重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行为,引导学生适应“预先布置实践项目→学生自主预习→实践环节设计→实践操作→撰写报告→教师辅导和理论知识点讲解→学习反思”的循环式教学方法[5],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40%。主要是对本课程知识点的巩固复习,考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能力。

四总结

在课程实施的环节中,通过运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独自思考和创新、团队协作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了基础。

\

 
参考文献

[1]汝骅.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营养学课程项目学习实践[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0,21(1):79-82.
[2]黄小明.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当代职业教育,2015(05):58-60.
[3]姜秀英.关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10(1):73-75.
[4]张冲杰.智能手机在高职商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7):63-64.
[5]陈志兵,吴晴晴.高职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8,32(02):112-1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15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