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通信技术专业国际化认证过程中教育目标确立机制之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09 09:09: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IEET要求参加认证的专业具备公开且明确的教育目标,该目标要能展现专业的功能与特色,符合时代潮流与社会需求并且应该与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具有关联性。本校通信技术专业在确立教育目标的过程中,采用了“三会两环”的机制,不仅明确了教育目标,而且对教育目标的达成度建立了精准的评价体系。本文对此机制展开分析和研究,为其他院校相关专业申报国际认证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通信技术;IEET国际认证;教育目标;三会两环

本文引用格式:成超,等.通信技术专业国际化认证过程中教育目标确立机制之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9):77-78,98.

一引言

在IEET国际认证体系的九大认证规范中,教育目标是位于首位的核心规范,是整个认证体系的起点和归宿。确立合适的教育目标不仅关系到专业能否通过IEET国际认证,更是专业展开日常教学活动、专业建设改革和衡量专业办学成效的依据。本文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为例,对其在IEET认证过程中教育目标的确立机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相关专业申报国际化认证或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 通信技术专业教育目标确立之总体机制

IEET要求参加认证的专业具备公开且明确的教育目标,展现专业的功能与特色,且符合时代潮流与社会需求。同时,专业教育目标应该与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具有关联性。为了达到上述要求,通信技术专业在制定教育目标的过程中,采取了“三会两环”之机制,如图1所示。


\


图中三会即:
1.IEET认证咨询委员会:由企业代表、学界代表、校友代表组成;
2.IEET认证规划委员会:由学校和学院领导以及专业骨干教师组成;
3.专业课程规划委员会: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代表组成。

两环即:

1.教育目标确立之闭环(图中闭环1)
2.教育目标评价之闭环(图中闭环2)

(一)教育目标的提出和论证

教育目标的提出和论证即图1中闭环1的过程。具体实施流程为:聘请业界知名企业的高管、知名学府教授和近年毕业的校友代表组成认证咨询委员会,召开专题研讨会议,对信息通信技术行业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掌握业界对毕业生人才的质量要求,提出对专业教育的希望和建议。随后由学校和学院领导组织召开认证规划委员会会议,对咨询委员会所提出的建议与要求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进行梳理和提炼,形成教育目标草案。然后由教研室组织一线任课教师代表成立课程规划委员会,针对教育目标草案展开研究和讨论,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修订,使得专业课程体系能覆盖到教育目标的全部范围,保证教育目标得以达成。随后将教育目标草案以及修订后的课程体系提交给认证咨询委员会论证,若论证通过,则教育目标得以确立,若论证不通过,则将论证结果提交认证规划委员会修订教育目标,随后课程规划委员会修订课程体系,如此反复,直至教育目标确立。

(二)教育目标的评价与更新

如图1中闭环2所示,教育目标的评价主要来自毕业生、企业和校友三部分。对于毕业生,主要评价方式为学科成绩、综合测评、就业情况。来自企业的评价主要是顶岗实习考核,企业对实习生的工作表现进行综合评分,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教育目标所描述的程度。来自校友的评价则是属于中长期的评价,考查学生毕业五年、十年后的发展程度,由此获得对专业教育目标在中长期职业生涯中价值的评估。

评价结果若显示毕业生普遍能较好达成教育目标、教育目标能符合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毕业生在中长期的职业生涯中能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并取得职业和事业的长足发展,则表明无需对教育目标进行更新,只需要根据专业技术的动态发展以及教师、学生的反馈对课程体系进行适当的修订优化即可。

若评价结果显示大量的学生无法较好达成教育目标,或者因为行业、技术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用人单位认为现有教育目标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用人的要求,或者毕业生在中长期的职业生涯中意识到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存在重大缺陷和不足,则意味着教育目标已经不再合理,需要即刻重新启动闭环1,对教育目标进行修订。

三 通信技术专业“三会两环”机制之成效

“三会两环”机制在通信技术专业国际化认证实践过程中取得了相当的成效,通过该机制的运作,专业确立了客观合理的教育目标,制定了与教育目标匹配的课程体系,也初步形成了教育目标评价体系。具体成效如下。

成效1:确立了三大教育目标

经过IEET认证咨询委员会、IEET认证规划委员会和专业教研室的研究和论证,通信专业继承了学校的校训,切合行业的发展,从德、识、才、能方面制定了本专业的教育目标:

目标1:具备基础科学与知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目标2:熟练运用电子通信及网络知识来解决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工程问题的专业技术人才

目标3:文理兼修、学养兼备且具备国际视野的技术人才

成效2:制定了与教育目标相匹配的课程体系

为培养专业毕业生核心能力,最终达成专业的教育目标,制定了以下课程体系:

1.专业形成了立足通信全网,构建电信工作场景,职业素质与岗位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以就业为导向、能适应通信产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专业根据工作场景和岗位实际,确定了数据通信方向、无线网络方向、移动终端方向三个典型就业领域,并以此为目标制定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以培养专业学生具备通信电子、通信网络、无线接入、传输交换等知识,掌握通信设备的生产、测试和维护技能,并能够具备通信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和网络运维、优化的能力,最终达成专业的教育目标。

3.专业注重实验和实训课程,每学期设置3-4周课时集中实训。将部分课程以理论+实验的方式开展教学,培育学生实务、应用的能力。

4.除了开设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以及实训课程外,专业还开设了大量通识选修课程,以塑造学生的身心健康、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社交礼仪以及爱国敬业的精神。

成效3:形成了稳定的教育目标评价体系每一年在应届毕业生顶岗实习任务中除了正常的专业实习任务之外,增加了三项评价任务:

1.实习生自我评价:毕业生结合顶岗实习的工作感受,对教育目标达成度进行自我评估
2.企业评价: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工作表现评估其教育目标的达成程度
3.往届校友评价:通过实习生代为收集在该实习单位中工作的往届校友评价,考查其在事业发展中,对专业教育目标的中长期成效的评价上述评价方式灵活多变,可以采用面谈、问卷、电话或网络访问等方式展开。通过这些评价,专业可以收集到大量的原始材料。专业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形成初步评价结果以供专业规划委员会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

 
四 结论

教育目标是专业认证的最重要规范,也是专业办学的起点和归宿。确立合适的教育目标无论是在专业建设还是在申报专业认证的过程中都是最重要的环节。为了让教育目标符合专业特色、贴近行业发展且传承学校使命,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采用了“三会两环”的机制。经实践证明,此机制能精准有效地确立合理的教育目标、对教育目标的达成进行有效保障,而且能够对教育目标进行动态评估和及时修订更新。

参考文献

[1]邵小桃,戴胜华,刘颖,等.积极开展国际IEEE专业认证推进特色专业教育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30-32.
[2]丁妍,王颖,陈侃.大学教育目标如何在学生评教中得到体现——以24所世界著名大学为例[J].复旦教育论坛,2011,9(5):18-22.
[3]张晋勇,董兵,司徒毅.通信技术专业国际认证教育目标与核心能力的关联性[J].电脑与电信,2017(06):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04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