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利用心理学规律提高大学生在多媒体学习中信息加工的 效率 ——以《果树生理生态学》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05 15:39: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介绍了梅耶的多媒体学习模型,从信息输入、信息传递、信息组织与整合、信息反馈等角度阐释了相关心理学规律在《果树生理生态学》多媒体授课中的应用,为提高该课程的授课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学习;心理学;信息加工;信息传递;授课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王南南.利用心理学规律提高大学生在多媒体学习中信息加工的效率——以《果树生理生态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9):150-151.

学生上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好地做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什么是学习?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方面相对持久的变化[1]。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P.Ausubel)认为,按学习方式可将学习进行二维划分,分别是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其中,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校学习的主要方式[1]。这主要是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适宜于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知识,且只要学习方法得当,也可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指以定论的方式向学习者传授新知识,并能够使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非人为联系的学习方式。在大学教育中,多媒体课堂授课是完成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本文在对《果树生理生态学》课程建设与实践及课程授课效果调查的基础上[2,3],进一步基于梅耶(R.E.Mayer)的多媒体学习模型,从信息传递的角度阐释了学生信息加工各环节的心理学规律,以期为该课程授课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

一 梅耶的多媒体学习模型

梅耶的多媒体学习模型主要基于三个基本假设:双通道假设、工作记忆容量有限假设和主动加工假设[4]。该模型认为,学习涉及感觉记忆(可维持约0.25-4秒)、工作记忆(也叫短时记忆,可维持约5秒-1分钟,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长时记忆(可维持1分钟以上,记忆容量无上限)三种类型;当信息以多媒体呈现时,学习者用听觉和视觉两个相对独立的通道接收信息,形成感觉记忆;然后筛选和组织两种信息,并与从已有知识中提取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工作记忆。然而,该模型没有考虑信息反馈的环节、通道效应的适用阶段、机械学习方式、动机和情绪等非认知因素的效应等[5,6]。学习既是一个主动对信息加工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6]。基于此,笔者构建了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生成-信息传递模型(图1),并从信息输入、信息传递、信息组织与整合、信息反馈等角度阐释了相关心理学规律在大学课堂中的应用。

\

 
二 信息输入

影响多媒体教学信息输入的相关心理学规律有多媒体定律、多模态定律、冗余性定律、静态媒体定律和空间邻近定律等[4]。多媒体定律是指利用文本和图片两种媒体呈现同一种信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的现象[4]。多模态定律、冗余性定律和静态媒体定律等则分别从信息输入的呈现类型(动画、语音解说、屏幕文字)、呈现数量和呈现方式(静态、动态)等方面说明了双通道假设和工作记忆容量有限假设的合理性。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同时合理地利用视觉和听觉双通道;信息输入量要适中,应避免无关信息在多媒体屏幕中的出现。图文并茂固然好,花里胡哨可不妙。空间邻近定律是指屏幕文字与相应画面邻近呈现比隔开呈现效果好[4]。所以,一个知识点应尽量集中于一张幻灯片。对于过大的知识点,可通过分解目标(总-分-分……-总)或浓缩知识点的方式呈现。对于一张幻灯片,应将重点内容放于左侧。

三 信息传递

影响该过程的相关心理学规律有时间邻近效应、系列位置效应等[4-7]。时间邻近效应是指画面和相应解说同时呈现的学习效果好于分离呈现[4]。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信息回忆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信息遗忘得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信息,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其中,最后呈现的信息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信息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7]。在幻灯片制作和讲解过程中,要考虑学习者注意力的变化情况——应将重点知识放在课堂最前段和最后段;讲解过程中可通过分享相关热点事件或最新科研进展、随堂讨论、随堂测验等缓解学生注意力的疲劳。

四 信息组织与整合

影响该过程的心理学规律有相关性定律、标记性定律等[4]。相关性定律是指学习者对不含无关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要素的多媒体材料的学习效果要好于包含无关要素的多媒体材料[4]。在讲解知识难点时,应注意搭建难点与已知之间的桥梁,如联系学生的已学知识、科研或生产上的案例、形象的类比或说明性的辅助图等。标记性定律是指学习者对标记过的材料的学习效果要好于未标记的材料[4]。常见的标记方式有序数词、箭头、图片注释、颜色背景(效果通常为黄色>红色>黑色)等。此外,老师还可通过提高音量、放慢节奏、使用指示性连接词(因为……所以……)和特定字体(黑体、宋体)等方式起到提示授课线索的作用。

\

 
五 信息反馈

影响该过程的心理学规律有个性化定律、交互性定律、学习效果律等[4-7]。个性化定律是指交谈性风格授课效果通常好于解释性风格;交互性定律是指当学习者能够控制多媒体材料呈现进度时,其学习效果较好[4]。学习效果律是指学习的结果(即反馈,主要包括奖励和惩罚两种)会对学习效果有加强或减弱作用[7]。上述规律表明,师生互动(尤其学生主动)是提高课堂授课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具体方法如下:

(1)翻转课堂,让学生走上讲台;(2)在课堂中多设计一些探索性的话题或多问几个“对吗?”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与判断;(3)留课后作业,并及时批阅返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其学习的不足之处;(4)让学生开展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实验,并与学生探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此外,还可通过耶克斯-道德森定律[1,7]、学习的高原现象[7]、练习的幂函数定律[1]等心理学规律来调节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受挫后的情绪等。

六结语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只有通过不断地试错摸索,将自己锻造成为一个具有自觉、自治、自控、自励、自评意识的自主学习者,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服务日新月异的社会。

参考文献

[1]王小明.学习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王南南,赵彩平.《果树生理生态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39):143-145.
[3]王南南,赵彩平.高等农业院校《果树生理生态学》授课效果调查——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1):224-225.
[4]闫志明.多媒体学习生成理论及其定律-对理查德.E.迈耶多媒体学习研究的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8(06):11-15.
[5]李智晔.多媒体学习的认知-传播模型及其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13,34(08):112-116.
[6]黄娟,张晨彧.多媒体学习“知觉-语义模型”及其分析[J].海外英语,2018(13):31-34.
[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四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0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