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理与旅游协同育人平台构建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05 13:54: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地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一级学科。传统的地理科学与旅游人才实训已经不能满足新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分析了构建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协同育人的平台背景、意义、面临困境后,提出了以学科发展需求构建地理科学与旅游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以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地理科学与旅游协同育人实践平台等构建思路,以便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学生在协同育人平台掌握实践技能提供帮助。

关键词:地理科学;旅游管理;协同育人;平台构建

本文引用格式:陈修文,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理与旅游协同育人平台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68):9-10.

一构建背景与意义

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及《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全会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为充分就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提出要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打造“双创”升级版,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以提升创业来带动就业,培育创新创业集聚区[1,2]。

从产业发展看2018年广东全省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4.4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36万亿元,居全国第一。[3]2017年茂名市城市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1096.32万人次,增长30.0%。其中国际游客4.45万人次,增长15.5%;国内游客1091.87万人次,增长30.1%。旅行社组织国内游21.18万人次,出境游1.43万人次。全年旅游业总收入328.33亿元,增长35.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178.3万美元,增长51.1%。星级酒店开房率68.5%。[4]

茂名市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旅游产品,随着国家新的旅游产业政策调整,茂名地方旅游产业亟待升级、旅游休闲管理教育结构性调整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等高等教育,应大力推动应用型大学转型,搭建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以便为服务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的应用型人才。[5]

二 协同育人背景下实践平台面临的困境

(一)校内协同育人实践基地无法满足地理科学与旅游教学与实践的需求


我校地理系现已招收地理科学与旅游休闲管理17、18级计4个班,16级3个班,15级4个班,本科11个班,在校学生300余人。尚缺地球与天文应用实验室、测量与地图应用技术实验室、3S应用技术实验室、国土规划实验室等。而且未来专业发展可能将是地理科学新师范与旅游休闲管理方向。学校的外国语学院及文法学院也招收相关的历史旅游等相关方向的本科生,但都缺乏相应的实训场所与实践平台。旅游实训缺设酒店实训室、餐饮实训室、礼仪实训室等地,2017年10月初步建成的“3D情景模拟实训中心”也被学院收为其他专业作为计算机室进行应用,由于荷载有限安装的旅游软件、设备、仪器几乎无法应用,旅游实训工作几乎无法在此开展。

\

 
(二)校外协同育人实践基地无法满足地理科学与旅游教学与实践需求

尽管在茂名市16中学、茂名市17中学及惠州南昆山度假山庄、茂名御水古温泉景区、电白国家海洋气象观测站、庐山国家名胜区、茂名森林公园等地建立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平台少,面向高水平平台建设的先进性、前瞻性平台少,对于校外实践平台需要建设的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几乎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外协同育人实践基地的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如由于缺乏旅游休闲管理实践平台,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实地体验导游业务的需求,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弱,降低了学习兴趣,影响了导游资格证的考试通过率。目前我系的实训、实习仅能满足学校教学基本需求,对于企业要求的协同育人实践平台的人才培养有一定差距,如企业要求至少半年、一年的平台协同育人实践时间,而我们大都无法满足,旧的实践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新工科建设提倡的交叉学科的融合发展。

三 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建设思路

(一)以学科发展需求构建地理科学与旅游协同育人实践平台


我们从地理科学专业调查情况看,广东省多所高校如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韩山师范学院、韶关学院、嘉应学院等多所高校都进行了专业整合,为了适应广东省地理科学与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多与国家产业发展及广东省产业发展吻合,先后建立了地理与旅游学院(如韩山师范学院、韶关学院、嘉应学院等)或者单独的旅游学院(如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均从地理科学学院分出),目前这些院校均在广东省内外建立了多个地理与旅游协同育人平台,收到良好效果,这为我校地理科学与旅游实践平台规范构建提供了示范。

(二)以广东省、茂名地区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地理科学与旅游协同育人实践平台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战略,刺激了茂名地区产业革命,更加促进了产学研融合,我校地理科学与旅游专业与方向亟待优化学科,积极为融入“一带一路”与大湾区产业分工体系中去,对接广东省与茂名地区的龙头产业,并与龙头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依托两个平台,即地理科学与旅游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和校(校)企合作示范实习平台,利用两种资源,即学校和实践基地(校)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规划设计、旅游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地理科学与旅游人才培养应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积极创新与转型培养模式,以便为服务广东省、茂名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学校是地理科学与旅游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毕业人才要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相吻合。[6]

(三)以学生技能发展需求构建地理科学与旅游协同育人实践平台

我校地理系于2005年建立了地质地貌实验室、气象水文实验室,计划建设测量与地图实验室。2017年10月初步建成“3D情景模拟实训中心”,计划建设酒店实训室。同时在庐山国家名胜区、电白国家海洋气象观测站、茂名森林公园等地建立实习基地,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第一批实践协同育人平台。在校外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建设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根据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的学科特点,来培养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学生在新师范技能、3S技术应用、测绘与地图、国土与旅游规划、设计、计算机制图及景区管理、酒店管理、旅行社运行、餐饮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如导游业务教学与实践可以设计成“素质+技能+业务+考试+平台实践”五维一体的模式。计划构建地理系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一个,其下包括地理新师范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与旅游实践协同育人平台。其中地理新师范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可以在茂名地区中小学设置。而旅游实践协同育人平台计划在珠三角,粤北,粤东设置。要求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不仅要有实践基地,而且要有完整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合理的“双师”队伍与之配套,使地理科学与旅游人才培养形成体系,将协同育人平台实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7-9]

综上所述,地理科学与旅游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校企共建的实践平台的多模块的综合训练,使地理科学课程内容与产业化发展融合,落实了应用型、新工科、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培养了符合当地经济发展中的地理与旅游人才,满足了新经济需求。将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既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又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学生在协同育人平台能够很好地衔接交叉学科和不同课程的实践知识,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成文日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2015.05.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中国政府网,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解读《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2018.12.14.http://www.gd.gov.cn/zwgk/zcjd/wjjd/content/post_165385.html
[3]2018年全国各省旅游总收入汇总:广东突破1.36万亿位居首.2019.4.2.http://www.sohu.com/a/301977098_545092
[4]茂名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茂名调查队.2017年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8年3月28日
[5]赵宏利,彭梓洺,陈修文,等.茂名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旅游产品开发探讨[J].南方论刊,2017(07):22-23.
[6]姚冬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茂名市委书记许志晖:抓住三大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J].中国经济周刊,2019(05):50-51.
[7]徐明姣,韦钰.产学研模式下地理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及策略探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5(03):111-116.
[8]张国福,陆爽,沈洪艳,等.新工科协同发展的工程训练体系建设探析[J].南方农机,2019,50(04):13.
[9]马帅旗.基于协同创新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9(02):93-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99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