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艺术教育对于创新意识的培育和创造思维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客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公共艺术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为切入点,探索创客教育在艺术课程中的开展方式,研究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载体,融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为一体的艺术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艺术教育;创客教育;实践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陶绮骋.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校公共艺术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9):58-59,69.
艺术教育是通识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创客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形式。将创客教育融入艺术教学,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文以公共艺术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为切入点,旨在探索创客教育在相关艺术课程中的开展方式,研究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载体,融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为一体的艺术教学新模式。
一创客教育融入高校公共艺术教学的必要性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因地制宜创新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探索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艺术教育方法。”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旨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新时期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通过切实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创客教育结合学生兴趣,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目的性地探索学习,在实践和体验中获得新的知识,创客课程是实施创客教育的重要载体。基于创客教育的理念,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挖掘创客课程的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探索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创新路径。
二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公共艺术教学模式研究
(一)以学生为中心,研究符合创客教育理念的艺术教学模式
作为整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具有综合型和系统性。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育和创造思维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公共艺术教学的特点和近年来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通过深入研究艺术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相结合的途径与方式,在课程建设中形成具体的新的教学方案,建设具有创客课程潜力的相关艺术教学课程的新教学大纲,建立以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将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例,学校2019艺术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为:实践选修课36门,艺术选修课60门。其中,艺术教育的实践教学课时约占总体课时数的8%。实践教学板块中的大部分课程,如:创造性思维开发与实践、艺术创意与表达、博物馆文化与交流等课程着眼于艺术课程目标的确立和内容的设置,基于创客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建复合性的人文素养与创新实践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充分依托博物馆等艺术展馆为课外实践的优质平台,将课程内容结合实践教育开展;通过学科竞赛和设计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艺术创意与表达”课程中的“图形创意”一节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图形设计与构成形式等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图形创意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能力为重点,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比赛和活动。将“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设计竞赛的题目作为课程阶段作业的创作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将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参与各类设计竞赛中。课程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造思维,使学生在“做中学”,融创客教育于艺术教育,研究符合创客教育理念的艺术教学模式。
(二)以项目为驱动,基于学生兴趣提高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公共艺术教育目标是通过美育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健全人格,提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创客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应根据实际需求和特点,研究相关艺术课程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艺术教育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在艺术课程教学设计中,将创客教育与高校公共艺术教学相融合,以项目为驱动,通过项目或模拟项目等形式提高教学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真实的设计项目和产品,融创新思维与艺术教育中,将教学成果进行项目转化,切实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以“博物馆文化与交流”课程为例,该课程目的是介绍博物馆的功能和定义,使学生初步了解博物馆的基本任务和基本方法,了解博物馆文化与交流的相关活动等。立足时代,博物馆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从展览交流、文物文创等要素着手,如利用自身文物资源设计文创产品,加强文化传播,进一步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课程的实践环节,结合课程中关于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文化交流功能等特定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有目的性的开展调研和考察。课程中将“扬州市文博创意产品设计大赛”该项目作为抓手,指导学生开展创客教育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以团体合作形式进行考察和分析,共同开展调研,以扬州各博物馆、艺术展馆、纪念馆等馆藏文物为原型设计文创产品。
该项目的产品设计和构思需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结合人文、历史、民俗特色进行创意设计,旨在考察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设计完成后,经过分析和进一步完善,遴选优秀创意作品转化实际作品设计创作参赛。课程通过项目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意思维,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以能力为导向,利用课外平台开展艺术课程的创客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校的育人工作应结合切实有效的文化育人活动,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统筹起来,依托各种新载体,以新颖亲切、学生爱听爱看、乐于参与的方式,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断探索实践平台与学校艺术教育有效结合的机制与路径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应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利用校内外的平台和资源创新艺术教学模式,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通过讲座、艺术社团、艺术展演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创新观念,结合课程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深入发掘校内外各类平台的教育功能,充分利用课外实践资源,开展创客教育。使学生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塑造高尚品德,提高艺术素养。
公共艺术教育与创客教育的融合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以能力为导向的艺术教育创新实践课程。例如在讲授“视觉艺术表达”课程中“装饰艺术”一节中,除了基本知识点的讲解,还充分开展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课程中让学生结合近期在上海举办的“邬达克与近代上海建筑”艺术展,开展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装饰主义建筑的调研工作。展览展出的反映邬达克生平和近代上海建筑的文物、文献、照片等,是对课堂教学有效补充,学生通过展览可以了解近代海派建筑流变和邬达克的人生轨迹,对上海的装饰艺术建筑有概括性的体会。同时,课程还要求学生在参观后对建筑进行实地参观考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调研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
上海市文教结合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拓宽艺术教学实践,拓展学校艺术教育空间、丰富教学形式。”在实践和体验中获得新的知识,再把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是创客教育的根本目标。反映到艺术教育中,教学的实践环节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重要基础。公共艺术教学的实践环节可依托博物馆及艺术展馆等为课外实践的优质平台,以丰富多样的手段开展目标教学。例如在“艺术设计鉴赏”课程中,在讲授“漆器艺术”一节中,除了课堂讲授,影视资料片的欣赏等(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纪录片),在课程实践环节还可充分利用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参观近期的“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展览,听讲“红与黑•器与礼•礼仪与空间——从马王堆汉墓出土漆器看中华文脉的传承与发展”等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实践内容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理念,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进一步巩固知识,增强直观感受和认知,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结语
创客教育通过课程和项目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创新,在创造中成长,创客教育的理念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有指导和促进的作用。将创客教育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相结合,是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
[2]教育部《上海市文教结合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2016).
[3]《上海市文教结合2018年工作要点》(2018).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
[5]傅骞,刘鹏飞.创客教育理念下的折纸课程开发与实践[J],开放学习研究,2017(3):50-54.
[6]林峰,张军.新经济环境下“创客”教育在设计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经济师,2018(4):199-200.
[7]孟书远.论博物馆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J].西北美术.2013(1):8-10.
[8]胡相荣.互联网+创客教育概述[J].教育现代化,2017,4(20):99-100.
[9]庞钰平.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教育现代化,2017,4(32):199-2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