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我国教育逐渐由“科研型”人才培养转为“素质型”人才培养。我国各高等院校也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响应“新课改”号召,不断改革教育模式,力求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对现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创新能力进行初步分析,简要阐述了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深入地探究了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举措,以期为我国各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探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素质教育;大学生;创新能力;作用
本文引用格式:张莉.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9,6(66):274-275+290.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具体指出,自2006年起我国对人才的培养方针主要围绕培养创新能力开展,直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1]。高等院校教师可以利用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更有利于推进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要想充分地发挥素质教育对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与发展的作用,就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营造创新型学习氛围,完善创新实践活动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多方面资助,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兴趣,充分地尊重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场地、资金及教育支持。
一现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的基本含义
结合我国学术界近十年的研究成果,虽然存在许多种对创新能力的理解,但殊途同归,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创新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基本标志之一,是人类在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通过有计划的创新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其中包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而产生某种新颖的、独特的以及具有个人价值或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2]。
(二)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想象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能力共同组合成为了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具备创新能力的人的基本特征。具备创新能力的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力较好,善于观察细节并提出问题,能够提出条理清晰的观点和思路,能够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创新能力是人类基于已有事物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人类基于文化底蕴、综合知识、开放化的思想和崇高精神境界的外在能力的体现。创新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含创新意识、创新素质、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其中创新意识是人类具备创新能力的基础,决定了知识的产出;创新思维决定了创新产品是否具有价值;科技素质及创新素质决定了创新的水平[3]。创新能力不是单一的、片面的,其具有综合性特征、结构优化性特征等。大学生要想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不仅培养自身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还需要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
二 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可以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已成为目前各阶段教育的核心内容,这说明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只有大力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完善的创新型人才教育模式,才能弥补过去几十年间只重视智育而忽视素质教育发展的缺陷,才能均衡促进我国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国人才的综合能力[5]。
(二)有利于推进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还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创新能力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因素。我国高等院校要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作为己任,有规划、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大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为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三 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举措
(一)转变教育方理念,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各高等院校要想充分地发挥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首先就要转变现有教学理念,摒弃“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陈旧观念,改变“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现状,积极响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理念,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坚持“以学生为本”,打造适应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要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求异思维及创新思想,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6]。
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有计划地让学生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举个例子,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法知识进行造句,并鼓励大学生利用此语法造句或描述自己的见闻,若教师提供的句子是饮食方面的,学生表述的句子需要是文化、旅游和生活等非饮食方面的内容,让学生逐渐形成求异思维,为创新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兴趣
各高等院校要想充分地发挥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还要为大学生创建良好的创新型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创新行为的兴趣。温家宝曾表示:“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这表明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和基础,是推断一所学校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的基本标准[7]。
高等院校想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竞赛,比如建筑学院可以开展“校文化与新媒体因素结合,我的校内雕塑创新设计大赛”,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参与设计比赛,并在学生设计的过程中加以引导,重点传达“创新”二字,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创新创造,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然后要对获得“最佳创意奖”的同学给予一定份额的经济鼓励,并将获奖设计制作成景观雕塑设立在校园内,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最后教师要让获奖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探讨,深化本次创新教育活动,让学生处于创新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维。
(三)完善教学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生长环境
各高等院校要想充分地发挥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还可以在校内成立创新实践中心,完善校内的创新教学设施,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提供生长环境。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心内开展大量的创新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发掘大学生的创造潜力,让大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能力。
在创新实践中心内开展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创新”的方法,就是组织学生开展理论知识的科学研究活动,让学生自选课题展开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自然地进行创新行为,提高创新能力;第二种,以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由教师引导学生投身于课外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象牙塔”,促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深化思维模式,感受现代社会中的创新精神,从而引发相关思考,激活思维;第三种是在实践活动中心引进企业设备、先进技术和校内的优秀青年教师,共同组科研创新研究办公室,建立教学与科研结合的紧密型创造基地,吸引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大学生,对大学生进关于科研创新的科普及定期培训,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
(四)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资助,帮助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工作
各高等院校要想充分地发挥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自资助与支持。比如高等院校要为大学生提供系统、规范性的引导,帮助大学生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新能力;高等院校还要为大学生定期提供具有权威性的创新思维训练和实践,帮助大学生认识创新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和阅历[8]。此外,高等院校还可以给参与创新科研实验办公室工作的学生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支持,具体可分为勤工助学奖金、创新科研专项经费及科研生活补助等,保证大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够顺利开展,并为参与创新研究的学生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使大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研究,无后顾之忧。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大学生充分地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进行创新创造,锻炼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我国社会培养专业化的创新型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国际局势瞬息万变、各国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领高地,掌控国际资源主导权,就要大力开展全面素质教育。以大学生为例,加大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力度,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能够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综合能力,推动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提供助益。
参考文献
[1]许萍,王骏飞,刘佳超,李颖.基于素质教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1):85-86.
[2]孙祈文.对目前大学生素质教育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31):167+169.
[3]张建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与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8(24):210-212.
[4]隋俊宇,吴润衡.在数学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8,5(02):113-1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