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独立学院建筑设计结构选型课程教学探讨 ——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建筑学院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11-21 14:09: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独立学院依托母校的学科优势和资源办学,但在发展过程中,却不应照搬母校的教学模式,而应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探索出真正适合自己的教学道路。本文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建筑学院为例,从教学目的、教学难点与重点设置、教材选择与调整、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这四个方面,对独立学院建筑设计结构选型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结构选型;教学;独立学院

本文引用格式:刘亚娇.独立学院建筑设计结构选型课程教学探讨——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建筑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6):120-121.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建筑学院自2011年创立以来,在依托母校的学科优势和资源办学的基础上,自力更生、不断突破,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学院以建筑设计为核心课程,开设相关专业理论课程。[1]其中,建筑设计结构这门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学生三年级上学期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也应以培养建筑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尽可能地服务于主干课程。

一 教学目的

建筑设计结构选型这门课程的出发点是结合建筑学专业的实际需要提供结构选型的基本知识,课程落脚点在于使学生在建筑设计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可分四个层级:首先是要掌握基本的结构选型知识;继而要能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建筑的结构类型;进一步,要求学生在建筑设计时能够增强结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以取得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的完美结合;最后,拓宽学生在结构专业方面的知识,开阔其眼界和思路,从而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二 教学难点与重点设置

若按照建筑形式进行划分,建筑可分为低多层建筑、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这三大类,每一大类可进一步细分,而每种具体的建筑形式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结构类型。建筑设计结构选型这门课程会对这些结构类型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因其在本科期间设计课上所设计的建筑类型主要是最为常见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低多层建筑,对其他结构类型鲜少接触,他们对于高层、超高层和大跨度建筑是较为陌生的,故而,这些建筑形式的结构类型自然也就成为课程的难点。又由于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将进行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这个设计任务会涉及高层住宅单体设计,再加上高层建筑的毕业设计明显较其他类型的毕业设计题目难度大,所以,将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除了能够为学生的建筑设计课和毕业设计提供充足的先导知识以外,从长远来看,高层建筑也是设计单位常见的项目类型之一,这样的课程设置也为学生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也打下了基础。

\

 
三 教材选择与调整

二本独立学院的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能力较弱,在教材选择方面,一定要持重点明确、难度适宜的原则。通览市面上现有的教材可知,有些书虽然成书时间较新、分类合理、内容充实,但内含大量力学、结构、构造方面的理论知识及相关计算,难度很大,更适合学习能力强的一本院校建筑专业学生或土木专业的学生;有些书难度适中,但却存在结构分类太多、分类方式不利于讲解或是与其他的专业领域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经过反复比较,终于选择了戚豹主编的《建筑结构选型》这本书作为课程教材。该书的优势在于,其内容经典、分类合理、难度适中、讲解清楚;章节顺序安排比较恰当,由易到难,并且在教学时间上能够跟设计课相匹配;配图及实例较多,便于学生理解;高层建筑结构部分的内容详实,切合教学重点;最重要的是,该教材是唯一与规范紧密结合的书,涉及规范的内容都有明确征引,这与学院一向重视规范的教学思路的高度契合。然而,因该教材成书年代较早,部分概念和规范已经过时,教师需要在备课时更新替换,并加入部分新知识。

综合考虑之后,对教学内容作出如下调整:对于教材中力学基础部分的内容,因为学生已经在先导性课程中学过,故而授课时只进行概括讲解,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复习;由于教材中没有系统讲解钢筋混凝土楼盖体系,在授课时,结合其他参考书,加入了肋梁楼盖、密肋楼盖、井格梁楼盖、无梁楼盖等内容,作为一个章节进行重点讲解;教材中没有系统讲解框剪、框支和筒体结构,在授课时,结合其他参考书,补充了该部分的知识,并做重点讲解;在课件中更新了课本中的过时规范和过时知识点,并在授课时进行强调。

四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深处教学实践一线,不难发现,二本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明显有别于一本母体学校学生的特点,这会带来很多教学方面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合适的方法和手段积极地解决这些问题,即“因材施教”。

首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经常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对此,一方面可适度翻转课堂,利用学习通、雨课堂等网络学习平台引导学生预习,期间发布几个容易引起他们兴趣的先导性视频,充分做好课前铺垫;另一方面,除了布置必要的课后习题督促学生复习,还可安排学生进行文献阅读和调研汇报以开拓他们的眼界。

其次,很多建筑学专业的学生都觉得涉及结构的课程难以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提不起兴趣,甚至是产生畏难心理,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教学的难度,多一些定性的、偏向于理解记忆的概念类知识讲解,少讲或者不讲复杂的、定量的计算类问题,一切以实际应用和职业需要为目的。此外,在课件制作时,还应做到“少枯燥文字,多视频图片”,避免课堂气氛过于沉闷。

再者,在理论课学习方面,学生往往不注意理解知识点,而喜欢在考试前临阵磨枪、死记硬背,以至于出现了知识点混淆、考试分数偏低、考后马上遗忘等不良状况。为此,可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例如,在讲解某一结构类型时,教师不直接抛出抽象的概念,而是先展示几个较为经典的建筑案例,让学生相互讨论,归纳出这些案例的共同点,进而总结出该结构类型的特点。如此,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既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又利于其把握学习重点。

最后,也是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产生较大冲突的一点就是,大多数二本独立学院的学生不知如何才能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针对这个问题,将理论课教学尽可能地与设计课相结合,同时开展丰富的建筑实地调研活动可能是较好的办法。譬如,在讲到“楼盖结构”这一章节时,学生正在做建筑系馆的设计课题。该课题的任务书要求设计一600座报告厅,那么对于这种大跨度的空间要如何进行楼盖的选型?是采用桁架结构,还是采用井格梁?本课程将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报告厅的楼盖设计,并将设计成果直接反映到建筑系馆设计的正图上。事实证明,经过这一训练,学生不仅将楼盖结构的相关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以往学生在报告厅布置方面深度不足、错误百出的设计课教学问题也有了很大改善。又譬如,广州学院位于广州,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学生有很多调研优秀建筑作品的机会。在讲到超高层建筑结构时,安排学生对西塔、广州塔等建筑进行调研,而在讲到扭壳时,安排其对星海音乐厅、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体育馆进行调研等等。如此,学生便能感受到,理论知识就在身边,实用,也不难懂。

五 结语

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不应照搬母校的教学模式,而应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探索出真正适合自己的教学道路。在设计结构选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当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建筑学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

 
参考文献

[1]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建筑学院.学院简介[EB/OL].http://jz.gcu.edu.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 5&id=3,2013-10-11.
[2]田亚男.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绿色建筑教育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0):259-260+2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68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