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大学体育教学的效果取决于锻炼持久性,不坚持长期锻炼,就无法有效发挥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然而许多大学生在短期参与锻炼后就迅速退出,甚至有些学生在体育课程之外不进行任何身体锻炼。本文主要探索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身体锻炼坚持性的影响,研究不同心理机制下大学生的身体锻炼坚持性差异,为促进大学生的长期身体锻炼提供心理学参考。
关键词:情绪调节;一次性身体锻炼;坚持性锻炼
本文引用格式:李慧敏.大学体育教学中情绪调节策略对锻炼坚持性培养的作用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6):263-264+269.
体育锻炼必须持久进行,才能充分促进人的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但大多数锻炼者的坚持性不强,在几个月时间内就会退出原有的锻炼计划,大学生的身体锻炼坚持性尤为不足,许多学生在短期参与锻炼后就迅速退出,甚至有些学生在体育课程之外不进行任何身体锻炼。如何提升大学生身体锻炼的坚持性,已经成为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探索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身体锻炼坚持性的影响,研究不同心理机制下大学生的身体锻炼坚持性差异,为大学体育教学中锻炼坚持性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一 研究方法
目前学界对于锻炼坚持行为的定义已经形成共识,每次锻炼时间大于20min视为一次有效锻炼,每周的有效锻炼次数不低于3次,并持续6个月以上,则视为锻炼坚持行为;本文依据这一定义开展相关研究。
随着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学者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运动心理机制模型,然而大多数模型侧重于考察锻炼参与性的心理机制,不太适用于锻炼坚持性的研究。T.K.SCANLAN等在1993年提出了运动承诺模型,成为首个适用于锻炼坚持性研究的运动心理机制模型。陈善平等在2006年对运动承诺模型进行进一步完善,并与认知决策理论相结合,形成了基于锻炼承诺的锻炼坚持性认知决策模型。该模型将体育锻炼者对持续锻炼的渴望与决心量化为锻炼承诺,并假设锻炼承诺由锻炼动机、锻炼效果和锻炼自我效能三个指标共同决定。吴健等使用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该模型对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解释和预测能力都比较强。不过,该模型仍然存在一些缺陷,首先是没有充分考察锻炼者的实际锻炼坚持行为,而只是考察了锻炼坚持意愿,其次是仅仅考察了理性的认知决策对锻炼坚持性的影响,而未能顾及锻炼者的情绪调节策略因素对锻炼坚持性的影响。
针对以往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行为的影响机制。
二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某高校的在校学生,研究过程中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40份,剔除完全不进行锻炼的73份以及未能有效作答的52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415分。其中包含男生264名,女性151名,学生平均年龄为18.67岁,年龄方差为1.675。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使用横断式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锻炼情绪调节策略、锻炼承诺以及锻炼坚持水平。问卷中针对锻炼承诺、锻炼坚持性、积极情绪表达效能、沮丧/痛苦调节效能、生气/愤怒调节效能五个方面分别设置4道题目进行考察。每题均使用Likert 5点法,让测试者选择“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不反对”、“反对”和“非常反对”五个选项,分别计为5分至1分。此外,通过调查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认知模式,考察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情况。
四 研究结果
调查数据统计结果
男生的沮丧痛苦调节效能和表达抑制策略使用显著高于女生,同时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也大大高于女生。
对模型进行拟合的结果如图1:
五 结果讨论
(一)情绪调节效能和策略对锻炼承诺和坚持性的影响机制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可知,情绪调节效能既可以对锻炼坚持性产生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情绪调节策略和锻炼承诺对锻炼坚持性产生间接影响,其中最主要途径是通过情绪调节策略对锻炼坚持性产生间接影响。情绪调节策略既可以对锻炼坚持性产生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锻炼承诺对锻炼坚持性产生间接影响。锻炼承诺对锻炼坚持性可以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可以看出,锻炼承诺对锻炼坚持性的直接影响最为显著,其他因素主要通过锻炼承诺对锻炼坚持性产生影响。
(二)不同情绪调节效能、策略的作用程度
在情绪调节效能因素当中,最重要的是沮丧痛苦调节效能,其次是生气愤怒调节效能,而积极情绪表达效能则影响较小,这说明负面情绪的控制能力对情绪调节效能的影响程度更大。在情绪调节策略当中,认知重评策略的使用起到非常显著的积极作用,而表达抑制策略的影响较小。这说明在情绪调节策略中应当更加注重使用认知重评策略而不是表达抑制策略。
(三)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启示
根据本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情绪调节效能和策略使用越好,就越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锻炼承诺水平和锻炼坚持性。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的运动坚持性,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提高情绪调节效能,并使用恰当的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调节策略的培养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前宣讲进行,也可以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结合进行。教师应当积极学习相关的心理学和运动学知识,加强自身对情绪调节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掌握能力,以便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增强情绪调节效能,掌握恰当的情绪调节策略,提升锻炼承诺水平,最终实现锻炼坚持的目标。
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中,认知重评策略的积极作用较大,表达抑制策略的作用较小,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当主要加强认知重评策略的使用,通过对负性情绪的反复应对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认知重评能力。在不同情绪调节效能中,负面情绪控制效能的积极影响较大,正面情绪表达效能的影响较小,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当主要培养对负面情绪的控制效能。在负面情绪控制效能中,沮丧痛苦情绪的控制效能更加关键,生气愤怒情绪的控制效能位居其次。情绪调节策略主要通过锻炼承诺间接影响锻炼坚持性,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当将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效果体现在锻炼承诺上。
研究结果还表明,女生的情绪调节能力相对男生较差,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女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培养,特别是要加强其对沮丧痛苦情绪的抑制能力,从而提高女生的运动承诺水平,改善其运动坚持性。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当积极进行相关的探索和创新,利用心理学和运动学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寻找新的情绪调节策略教学方案,取得更加优化的情绪调节策略培养效果,与国内外体育教学领域的专家多加交流。促进我国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坚持性不断增强,为我国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全社会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意识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SCANLAN T.K.,CARPENTER P.J.,SCHMIDT G.W.,et al.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ort Commitment Model[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1993,15:1-15.
[2]陈善平,李树茁,闫振.基于运动承诺视角的大学生锻炼坚持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12):48-55.
[3]吴健,陈善平,潘华山等.锻炼坚持认知决策心理机制的实证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29(6):72-81.
[4]姜媛,张力为,毛志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情绪调节策略的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16(04):570-576.
[5]吴洲阳,毛志雄,郭璐.锻炼坚持认知决策模型的拓展——积极情绪体验的增值贡献[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6,31(01):77-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