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根据日常在班级内对C同学社会性表现的观察与记录,结合教师访谈,对的社会性发展从自我意识、人际交往、亲社会行为、社会认知以及归属感这五个方面进行相应的评价,归纳出其社会性发展特点及水平,并对家长和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社会性;发展
本文引用格式:李宛凝.幼儿教育的社会性发展特点探究——以对幼儿C的观察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4):234-235.
幼儿C是一个六岁的男孩,现在上大班。语言发展水平较高,在整个班级中的状态较为活跃,在小班时,C的母亲自杀,他所处的班级是大三班,整个班级氛围较为轻松自主,管理班级的两位老师认真负责,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水平,并为孩子们提供相应的材料与情感支持,本文从对幼儿C的观察与记录来对幼儿教育的社会性发展特点予以探讨。
一 自我意识
(一)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且自我评价较高
C有较强的的自我意识,这表现在对自身的强调和对自己所有物的所有权意识方面,且C的自我评价较高,事实上他的围棋水平并不是最高的。但他的自我评价依旧需要获得他人的承认,特别是成人权威的认可,当得到积极的回应时,会表现的非常开心,当得不到回应时,会进行自我的肯定。
(二)自尊心较强,不能很好的接受失败
自尊心是一种内驱力,激励着个体尽可能地努力以获得别人的尊重,尽可能的维护自己的荣誉和地位1。C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当受到消极的评价或否定时,他会表现出强烈的不快,甚至会出现攻击性的言语和动作行为;当教师对其进行批评和否定时,他也会尽快的改正,以获取积极的评价。
(三)自控能力较差
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主要由自制力、自觉性、坚持性、自我延迟满足这四个方面组成2。在自制力方面,C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经常脱离集体活动去做自己的事情,在自觉性方面,他是为了获得奖赏或逃避惩罚而遵循一定的规则,只有在成人的监督下才可以完成相应的行为,如教师让C安静的睡觉他不会直接听从,更不会自觉地去做,但一旦教师说要没收其iPad或不让他参加某个活动,他便会立刻躺好,不再说话,说明其自觉性较低[1]。
二 人际交往
(一)有较好的人际理解与人际感受能力,有正义感
C有较好的人际理解与感受力,他能够根据对方的动作和语言感受到对方的需求,例如,同伴A想玩同伴B的玩具,但同伴B并不乐意,这时同伴A开始纠缠,并伸手抢夺玩具,C便对B进行批评,“人家不想让你玩,你就别烦了”,这时C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做出批评不遵守规则的一方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他还能够在看到、听到教师的手酸时,帮教师捏捏手,主动提出为教师拿吃的,他能够站在他人角度去感受,并给予对方一定的关心,具有良好的人际感受能力。
(二)有一定的协调合作能力,喜欢同伴交往
C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加入对方的游戏,同时,他也会主动发起游戏,比如自己在玩iPad时邀请其他同伴来观看其玩iPad,看到一个有趣的东西时,会拿到同伴之间去进行展示。还具有一定的协调合作能力,例如,当有好多同伴想玩他iPad上的游戏时,他能够充当领导者,让想玩的幼儿石头剪刀布,赢得一方就先玩,输的一方就后玩,从而解决纠纷,并使大家信服[2]。
(三)交往技能欠缺,常出现攻击性行为
当遇到一些矛盾无法解决,需要更能代表权威的人来仲裁或合作失败时,C往往会选择向教师告状,此外,当他自身的利益受到侵犯时,如有人误伤或故意伤害他,有人侮辱或嘲笑他时,他会出现攻击性的行为,基本上都不属于故意性攻击,而大多为工具性攻击,例如当他觉得拥挤时会推搡,当他在游戏中输了之后会对对手进行言语上的攻击,当别人误伤到他时,他会用殴打来攻击他人以实现报复的目的。
(四)亲社会行为
C在与同伴交往中会有合作和帮助、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出现,在与教师交往中会出现关心、同情的行为,例如在老师累的时候帮老师捏捏手,在老师辛苦工作的时候主动问老师要不要吃东西。这些都证明其有一定的亲社会行为。但当其权益遭到侵害时,也会有明显的工具性攻击行为的出现。
(五)社会认知
C能够理解一定的规则规范,他也会用规则规范去要求他人,例如,当他看到有人在课堂上说话或是做小动作时,他会去向教师或是值日生去告状,来维护规则;或是看到他人因为不遵守规则而产生同伴冲突时,站出来去用规则解决冲突。但C也经常是规则的破坏者,在集体活动中,C往往有两种状态,当他想听时,他会非常的专注,并积极地回答问题,当他没有兴趣时,则会完全不听,在别的地方做自己的事情[3]。
(六)归属感
C对幼儿园有一定的归属感,对集体也有一定的归属感,有一次,老师在认识小学的集体活动上,向大家提问马上要上小学了,有什么样的心情,C举手回答“很不开心,因为幼儿园、大家就要分散了。”可以看出,C对于离开幼儿园,离开幼儿园的同学还是充满了不舍的情感,这说明C对于幼儿园、对于整个班级已经产生了归属感。
三 社会性发展成因
(一)幼儿自身因素
根据传统的气质类型分类,C属于胆汁质的气质类型,他对待任何事情都有较高的反应性,性格比较直率,但其脾气暴躁,这些气质类型的特点,都会对其社会性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C有容易照看的一面,也有难以照看的一面,他会有关心、帮助他人的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同时也会以自我为中心,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则会产生一些过激行为,这样的特点也会影响成人对其关照的程度,会产生比较矛盾的亲子关系[4]。
(二)家庭教养因素
C的家庭结构属于单亲家庭,其母亲因为在其小班时自杀,而导致核心家庭的解构,只有父亲而没有母亲,容易导致C出现自卑等不良情绪,有过激反社会的攻击性行为,不利于其社会性发展。C在家中主要由祖辈抚养,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轮流抚养。外公外婆对C过分的溺爱,会更加加重C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爷爷奶奶在权威型与宽容型两种极端的教养方式之间切换,有时对其无要求的溺爱,有时又会通过暴打等方式来惩罚C的错误行为,这样的两种对立的教养方式,会让其无所适从,影响其社会性的发展。
(三)幼儿园的教育因素
C所在班级的两位教师和保育员都十分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有耐心和爱心,在C发脾气是能及时安抚C的情绪,并慢慢的给他讲道理,让C逐渐懂得在交往自己存在怎样的问题,怎样才是合适的交往方式。同时两位教师还有一定的教育方法,能够常与家长联系,保持家园教育要求的一致性,并真正从孩子出发,告诉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来纠正C不良的社会性行为,逐渐和幼儿之间形成了良好有效的师幼互动,为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提供了正确的榜样[5]。
四 结语
对家长来说,首先,要密切与幼儿园联系,保持与幼儿园教育要求一致。幼儿在家往往与在幼儿园的表现有很大的差别,在家时幼儿是独自一人享受家长宽容,但在幼儿园中,因为要与大量的幼儿进行接触,家长可以及时与幼儿园交流,了解幼儿在家表现不出来的问题,并有意配合幼儿园一同纠正幼儿所存在的问题;其次,父亲应承担其相应的教养责任,做好榜样。而不应当将孩子养育完全托付给祖辈,只由祖辈照料的孩子容易出现更多的社会性发展上的缺陷。父亲可以多与孩子交流,进行亲子阅读或是辅导孩子的功课,建立起亲密关系,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再次,要努力构建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减少溺爱。在C的家庭教养中,是溺爱和严罚夹杂的,其家长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标准,对C的要求往往出于主观意愿,这会导致C在规则面前往往抱有侥幸的心理,规则意识较为淡薄。
对教师来说,首先,要给予幼儿更多的耐心,减少刻板印象。教师在教育幼儿时,往往会因为其刻板印象而导致一些冤枉、错判的发生,这不利于教师威严的确立与教师良好师幼关系的构建,并会导致一些不良社会性行为的发生。其次,要对其过激的攻击性行为给予纠正,教师可以用角色扮演法和移情训练法让幼儿能够更有效地体验别人的感受;再次,要帮助幼儿掌握解决社会性冲突的技能与策略,让幼儿能够用亲社会的手段来解决不必要的冲突,引导幼儿掌握合理的心理宣泄方法,让幼儿能够通过精神宣泄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及时表扬和奖励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给予幼儿相应的正强化,让幼儿通过游戏和体验的方式逐步树立起规则意识。
参考文献
[1]宋京芸.关于开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实施建议[J].现代交际,2016(17):34+33.
[2]孙佳文.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园社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王增萍.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J].教育现代化,2018,5(21):243-244.
[4]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2006(6):164-167.
[5]冯晓霞.努力促进幼儿教育的民主化--世界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J].学前教育研究,2002(2):7-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