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项目制:创新新生专业引导教育模式论文

发布时间:2020-11-04 14:23: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专业引导教育模式以新生为研究对象,以专业成长为目标,以专业认知为基础,以实践导向为原则,按照项目有序推进,通过参与岗位与专业认知、对照行业标准、榜样与成就、书籍与阅读、公司与(准)职员等五个项目尽快了解和熟悉本专业的知识和要求,从而使新生以最直观的方式了解所学专业特点、就业前景及方向,尽快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未来做好准备。

关键词:项目制;专业引导教育;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梁晓理.项目制:创新新生专业引导教育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9,6(65):101-102.

一 专业引导教育的现实

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峰论坛会议上透露:1999年后新升本的600所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向职业教育类转型,她还强调:改革主要方向是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将按照企业的需求、岗位的设置对接。这意味着高校需要进一步改革,改革的方向悄悄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强化学科转变为强化专业,从而使专业与市场相对接。既然要强化专业,就要对专业进行引导,如何对专业进行引导,这是在转型当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观察,发现较多学生即便到了大三、大四仍然在问:我们专业学的是什么内容?毕业后,我们这种专业能做什么?我们的就业范围在哪里?他们的困惑以及疑虑无疑反映出我们在专业引导教育上的的失败。

走出迷茫以及困惑,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是专业引导教育的目的。但如何进行专业引导教育,使其受到良好的教育,让学生清楚选择这个专业后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基本的专业技能,这是每个专业在进行专业引导教育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成功的专业引导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性知识、技能,不断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零对接”,这不仅会使学生终身受益,而且有利于培养其专业兴趣,增强职业意识。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项目入手,以项目形式存在,有专门的项目负责人,需要一定的周期,直观、直面现在的引导教育问题,从而改变新生专业引导教育流于形式、效果不是很理想的局面。

\

 
二 项目制专业引导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一)岗位与专业认知


智联在2018年7月份招聘发布了《2018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报告显示,在智联招聘开展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市场调研”活动中,共计90168名应届毕业生完成了调研问卷,近四成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这说明了我们现在培养的毕业生在专业和岗位选择上处于被动的状态。究其原因,无非在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就业竞争激烈,专业能力差的毕业生被迫选择其他行业。第二,兴趣所向,有些毕业生对自身专业不感兴趣,毕业后就业意愿有所改变,因此选择了与自己专业不一致的岗位。对于第二种原因,这是毕业生积极主动的选择。对于毕业生由于自身专业素质较差,除了大学生自身原因以外,这跟高校自身培养模式以及与市场接轨等有很大关系,其中专业引导不到位对学生的就业意愿有很大影响。

因此,专业引导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清楚所学的专业对应的岗位是什么?了解自身的特长和兴趣点,从而使含恨而来或者稀里糊涂来的学生确立职业目标。笔者在入学专业教育时,首先向学生抛出这样的问题:这个专业是你高考的第一志愿吗?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你了解过这个专业吗?这个专业以后所从事的岗位是什么?学生就会针对这些问题来回答,从回答中大致了解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以及选择,从而针对性进行引导。这一项目由分管教学和教研室主任负责。

(二)对照与标准

了解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让学生确立职业目标之后,就应该让学生了解所学行业有哪些要求和标准。每个行业有各自的行业标准,学校要求学生根据这个标准来学习,教师根据行业标准来授课,从而避免我们的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脱离,不断推进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根据社会的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对接职业标准,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特别是与区域产业的紧密对接,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这是专业引导教育要明确的要求。此外,根据教育部在去年官宣职业教育要推进1+x职业证书制度。虽然教育部首先在职业教育层面推进1+x职业证书制度,但职业证书制度未来或将成为所有毕业生就业的“入场劵”,这就需要学生掌握某种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的掌握需要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专业技能的提升需要了解和熟悉行业的标准,不断促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可见专业引导教育的第二步就是要求学生查询与专业相关的岗位网站,了解行业所需人才的标准,并按高标准严格自己。这一项目推进由专业负责人和专业课任老师负责。

(三)榜样与成就

希望优秀,渴望成功,是每一个人的梦想,模仿优秀者、成功者是人类普遍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在人类生活中,那些在某个领域有成就者皆是人们模仿的对象。榜样的形象是高大的,榜样者在职场上的突出表现,是学生未实现但是可及的目标,其在职场上的优异表现可以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不断努力,能像榜样一样实现自己目标。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能力能带动一片”的榜样效应,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在学习中,榜样效应一直在发挥着积极的影响。90后和00后处于青春期,朝气蓬勃,有个性,易受外界影响,易模仿。针对这些特点,榜样效应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总之,榜样者的优异表现、较强的专业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更容易让学生从内心钦慕、向往,进而促发学生仿效行为。根据榜样效应,可以邀请本专业有所成就的毕业生和成功人士到校做讲座,传授成功经验,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这一项目主要由班主任或者辅导员负责。

(四)书籍与阅读

专业能力的形成需要专业理论的支撑。对专业的理解不仅仅单纯去对专业认知,要对专业熟知和掌握,这需要阅读大量的专业性书籍。对于专业性书籍的选择,刚入学的新生可能是一头雾水,如何让学生快速选择专业性书籍,这需要专业教师列入书籍清单,学生能尽快了解学本专业的书籍。因此,教研室需要建设小型资料室,专供本专业学生阅读。此外,建议专任教师每周与学生一起举行专业性交流会,就专业书籍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能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本专业知识,形成专业理论。强化学生理论,了解专业知识,需要不断阅读专业书籍,这也是专业引导教育重要一步。考虑到专任教师对本专业知识以及书籍的把握程度,这一项目主要有专任教师担任。

(五)公司(单位)与准职员

前面的项目更多地让学生从感官上去认知专业以及专业要求,要对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需要学生亲自体验。根据“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的规律,要透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还必须亲身实践。超前体验职业生涯,是学生通过不断实践认知专业的特性以及职业的要求,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因此实现校企合作,让学生走出去,参观与专业有关的公司(单位),并以准职员身份了解其工作的流程,超前体验职业生涯,从而实现校内外沟通和衔接,实现学生与社会的“零基础”,为学生根据专业规划打下良好基础。在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学生超前体验职业生涯,因为要涉及到校企合作的问题,这就考虑到资源的整合。这需要学校领导以及专业全体老师与企业方一起合作才能完成。

以上的专业引导教育我们称之为项目制专业引导模式,这种模式特点也非常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以项目的方式进行,项目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不仅仅在教室里介绍专业的基本情况,它是让学生走出教室,有更多平台直观地认识本专业。其次,时间上有保障。项目制专业引导教育不仅仅是在新生入学阶段进行,作为一个系统的项目,它的周期至少需要一年,可以保障学生有更多时间充分了解本专业特点、要求。第三,分工更明确。每一个项目根据项目内容的不同,负责人不同。负责制的优势在于每个项目需要负责人各司其职,做好本项目工作,并对项目的推进和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估,实现项目效果最大化。

\

 
三 结语

专业引导教育模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以项目制的方式在推进,每个项目要求实行指导老师负责制,旨在要引导学生从入校开始就树立专业思维和职业理想,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广大学生在了解专业的基础上,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引发新生对未来职业的思考,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为专业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柳海民.我国目前人才培养最大的问题是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5,5(5):5-6.
[2]张典兵.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基本问题[J].教育现代化,2015,5(5):52-57.
[3]吴园园,王帅,吴定国.新形势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6,6(5):72-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47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