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现代学徒制下“1+4+2”双向反馈式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1-04 13:59: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分析职业学校在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教学改革带动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构建与现代学徒制相适用的以就业为导向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1+4+2”双向反馈式评价体系。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1+4+2”;双向反馈;评价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王金武,崔华伟,张振亮,等.现代学徒制下“1+4+2”双向反馈式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4):6-7.

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点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求人才评价模式的改革,评价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内容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倡导以就业导向和专业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估体系,有利于更好地贴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产业发展,有效地为当地经济服务。

一教学评价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评价主要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在评估评估中,它侧重于以学校为中心的单一评估模式。对学生的评估采用终结评估,该评价忽视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评价[1]。

在现代学徒制建设期间,学校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在“产教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带动了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如数控、机电专业、计算机技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走“校企轮岗、工学交替”的路子,把企业引进学校,把实训室建成车间,把实训工件变成产品,由学校合格模式(60分合格)转变为企业合格模式(100分合格),学生使用企业或行业标准来评估实习或实际培训,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实习生。突出实习生的职业能力培训将逐步缩短学校培训与企业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但长期以来,没有一种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型,评价职业能力的系统还不够完善,也没有参与学生的整体评价,也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模式。综合评估模型,可以考虑学校,企业,行业,社会,家长和学生自身等多个学科的参与。在教学改革探索中经过论证,“1+4+2”的评价模式经过近几年在实际教学使用过程中,发现该评价模式,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为此学校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对评价模式再次进行论证和修改,以方便实际教学。

二评价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评价模式改革。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成才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形成天生我才必有用,行行出状元的人才审美观,让职业教育为塑造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服务,利于树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观。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素材教育不是选拔教育。

2.当前的教学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的要求和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当前的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学徒制改革应该坚持评价内容的“人性化”,在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评价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的内容除学业考试考核成绩外,还结合学生的德育成绩、心理健康状态、创新能力、校园与家庭生活行为、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同时注意评价过程中的定性与定量结合,过程与结果结合,自我与他人结合;评价内容的“发展化”,在学生评价中,从学生一入校开始直到六学期全面学习结束为止,注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全程化”。

\

 
3.评价模式改革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就业为导向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更好的贴近市场对人才需求,推进产业发展,有效的服务地方经济[3]。

4.有利于家校进一步沟通,详细制定每个学生的成长方案。学生刚入校时,学校不了解每位学生在家中和初中时的实际情况,为此需要家长要向学校真实反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下一步制定学生成长方案打下基础。

5.校企双方衔接建设的需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然带动评价模式的改革,评价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内容建设的重要内容[2]。

三 构建“1+4+2”双向反馈式评价体系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1.考核评价内容科学化。考核评价的内容参照企业岗位的职业要求,选入职业资格标准以及行业技术标准与技能大赛标准,人才知识能力结构评价指标的设置更考虑行业特点、用人企业、学生本人以及社会各单位的可操作性,侧重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2.考核评价形式多样化。在评价形式上根据专业特点与课程类型与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考核评价形式。既注重过程性考核,又注重总结性考核,全面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业状况。

3.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并与。将从学生自评、“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四方组成“教学评价委员会”、技能鉴定和技能大赛、家校“双向反馈式”全方位评价育人质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1+4+2”双向反馈式评价体系,将会推动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更进一步完善,探索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实现考核主体的充分多元化。

4.考核评价对象差异化。根据考核评价对象,提倡实行标准化考核与分层考核相结合,给学生以更大的弹性和人性化能力发展空间,有针对性的设计标准题与选做题。选做题为不同层次学生而设计,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挑战。标准题面向全体学生,综合考核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素质。

5.考核过程全程化。侧重全过程的考核,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引入全过程性评价,打破传统的期末考核终结评价模式,做到考核全程化,结合每门课程特点合理确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的相应比例[4]。

(二)基本思路

1.构建“1+4+2”双向反馈式教学评价模式。

(1)“1”是学生自评,每学期由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德、智、体、美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2)“4”是成立由“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四方组成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评价委员会”,该教学评价委员会牵头每学期组织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一次,其中包括学校教师评价、企业师傅评价、家长评价、学生代表评价。

(3)“2”是技能鉴定和技能大赛评价,学生在校期间,由国家相应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进行职业资格鉴定,把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内容;学生成绩特别优秀者,可推荐进入学校技能大赛中心队,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级技能大赛,把参加各级技能大赛作为检验、评价学生的有效手段之一[5]。

2.坚持评价内容的“人性化、多元化、发展化、全程化”。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评价内容的“人性化”,在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评价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的内容除学业考试考核成绩外,还结合学生的德育成绩、心理健康状态、创新能力、校园与家庭生活行为、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同时注意评价过程中的定性与定量结合,过程与结果结合,自我与他人结合;评价内容的“发展化”,在学生评价中,从学生一入校开始直到六学期全面学习结束为止,注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全程化”。

四 结语

在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期间,职业学校在“产教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从学生自评、“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四方组成“教学评价委员会”、技能鉴定和技能大赛、家校“双向反馈式”全方位评价育人质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1+4+2”双向反馈式评价体系,将会推动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更进一步完善。

\

 
参考文献

[1]黄吓珠.校企深度融合下的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2):1-2.
[2]陈和祥,董海青,赵春宝.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述评[J].当代职业教育,2017(2):14-18.
[3]鲍强,王晓怡.汽车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7):9-11.
[4] 代兵.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5):192.
[5]刘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跟踪管理难题及对策探讨[J].时代教育,2017(16):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46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