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现代学徒制工作推进的实践与特色分析 ——以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11-04 13:55: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化工行业是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但安全形势严峻,推进化工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工作迫在眉睫。石油化工技术专业通过成立职教集团,形成职业教育联盟,实行2年级下半年企业选拔学生,3年级再招工的化工特色现代学徒制。推进“工学交替”两段育人机制,强化双主体育人属地管理。建设实际生产装置与仿真操作结合、手动操作与集散控制操作兼顾的实训基地,创新面向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实践教学环节,做到企业育人环境三年不断线,强化工作情境的真实化和工作过程的整体化。以现代学徒制为契机,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助力智能化工厂的腾飞。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作推进;双主体;人才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饶珍.现代学徒制工作推进的实践与特色分析——以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4):3-5.

化工行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推进具有化工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双身份管理、双主体育人、双场所教学,双导师,对提高高职院校化工专业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意义[1]。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围绕广东省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完善化工专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积极推进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工作进程,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学徒制模式,推进“工学交替”两段育人机制。

一 化工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困境

(一)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于满足企业高发展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广东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之一,地处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进驻了全球500强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埃克森美孚、壳牌化工,巴斯夫化工等国内外企业,构建了巨大化工产业链[2]。但是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企业高发展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探索并推进适合石油化工类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二)化工生产安全风险大,招工与招生难同步

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但是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并不适合化工专业。因为化工行业属于高危行业,生产操作高温高压,工艺技术复杂,生产规模大,装置大型化,连续化强,运行条件苛刻,生产过程中常常涉及危险性大的物料,易出现突发灾难性事故[3],要求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娴熟生产操作能力,而且要懂得判断事故隐患,处理事故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刚进校的学生还没有接触专业,虽然被学校录取,但综合素质、安全风险应对能力能不能达到化工从业人员的要求不能确定,企业不可能签订劳动合同,难于做到招工与招生同步。探索适合化工生产的校企联合招生方式是开展化工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关键。

\

 
(三)化工生产人员素质要求高,校企“双主体”育人合作要求高

化工行业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智能化工厂正在普及,传统的精细化岗位分工被灵活、整体化的系统操作岗位综合任务所替代,要求员工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任务职业能力学校培养模式无法独立承担起这一重任,而企业需要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生产,也不可能独立完成培养任务。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主体”育人,谁主导,谁实施的问题很难解决,探索深入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方式是现代学徒制最核心的部分。

(四)企业生产安全压力大,双场所教学难于理顺

由于化工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加上化工生产过程易燃易爆炸危险性大的特殊性,化工生产作业情况复杂,工作责任较大,对安全要求特别高,对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更加严格,要求操作人员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应对异常事故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事故预防处理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才的培养需要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而企业生产任务紧、安全压力大,不可能在生产装置设置异常事故来训练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化工现代学徒制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化工特色学徒制模式是双场所教学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培养工匠精神的基础。

二 化工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工作推进

(一)创新“双主体”育人模式


学校成立广州工程职业与职工教育集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打造新型职业教育共同体,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4]。推进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共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共同开展技能培训考核、共同完成顶岗实习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基础上,创新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依托广东省石油化工协同育人中心,组织广东石油化工行业第二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茂名职院、广州石油化工学校、广州石化、中国石化职工教育研究会、深圳巨正源公司等12家石化行业单位,形成了职业教育联盟,缔结了《石油化工专业群职业教育联盟公约》,共同培育石油化工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校、政、行、企、会“五方协同育人机制,为化工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工作顺利推进打下基础。

(二)创新化工特色校企联合招生方式

根据石油化工生产特点,结合石油化工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出化工特色的具有灵活性的招生制度和教学方式的,采用先招生再招工,学校先招生,合作企业在学生中招工方式。第1,2学年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技能训练,根据企业的意向,第2学年下半年选拔符合化工生产要求,适应企业人才培养高标准规格的学生,第3学年实施现代学徒制,同时实行学分互认制订,专业拓展课程学分与企业学分互认,校企联合精准培育石油化工人才。

(三)实行“先学后训”,“学训交替”模式,两段育人机制,推进“工学交替”

第一段学生第1-2学年在学校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任务,掌握专业所需各项基本技能,第二段第3学年实行现代学徒制,落实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签订师徒协议。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与深圳巨正源、万华化学、华达石化、中冠安泰等企业开展实施现代学徒制,选拔学生与招工同步,推进“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创新学徒制模式,针对岗位轮训实习、专项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期间采用灵活交替的随师傅学徒方式。

\

 
(四)创新双主体育人管理模式,强化属地管理

创新双主体育人管理模式,强化属地管理,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分工,完善学徒培养管理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管理办法,明确学生在校培养主要由学校管理,学徒在岗培养主要由企业管理。合作企业制定学徒管理办法,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和分配工作任务,保障学徒权益。

在学校培养主要是采取工学一体化教学方式,在企业培养主要是主要通过企业导师带徒方式。第1-2学年学生的培养由学校主导,第3学年企业结合岗位需求确定,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职业素养等,企业为主导确定具体培养任务。

(五)创新任务式实践教学环节,做到企业育人环境三年不断线

按照“虚实结合、能实不虚”“工学交替”的实践环节教学思路,创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构建面向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实践环节培养模式,做到企业育人环境三年不断线。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中,以“理论知识教学+校内仿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企业生产装置实习”为原则,完成“做,学,教,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全面实现石油化工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技能竞赛、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社会培训五大功能,建成石化行业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广东省选拔赛竞赛和国赛培训基地。

建设符合化工生产特点的实操与仿真两大实训系统。通过实操系统着重营造与化工企业生产流程和企业氛围相一致的实训环境,促使学生真切感受化工行业的特性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通过仿真操作系统着重模拟化工生产过程中某些特殊操作、事故判断及其处理,帮助学生掌握化工操作技能和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两者相互补充,优势互补。

建设省级石油化工重点实训室精馏中试实验装置,构建面向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实践环节培养模式,以真实职业岗位任务为基础,提高工作中的计划、决策和分析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养与职业操守。实验装置选取典型的化工生产岗位工种精馏现场操作、典型的化工产品生产仿真操作,并以化工总控工职业标准(高级工以上)要求进行考核项目设计。将石化工业文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入到实习实训环节,树立了正确的工作价值观。

三 工作推进重点

(一)政策引导是实现高质量的双主体育人的重要保障


目前职业院校寻找合作企业主要方式还是靠“熟人”关系,私下找关系,学校“走亲访友”,走访专业相对对口的企业,一定意义上讲校企合作都是“走”出来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不牢固,处于浅层次校企合作,没有形成政府层面的制度保障以及制度压力,合作也可能只是1-2年的事。校企能够实现合作共赢,现代学徒制的道路要走得更深,更远,更长久,还是需要政府引导,政策保障。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现代学徒制“学习工厂”。

(二)以现代学徒制为契机,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

现在的社会进入了全民职业教育时代,化工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可以根据不同生源特点,实行多种招生考试办法,为接受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学徒提供机会,打通职业发展路径,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5-6]。创新招生招工方式,拓宽生源范围包括中职学生、高中毕业普高学生、自主招生学生、社会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等)、注册入校。随着石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迫切需求具有专业技能、文化素质、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技能型人才,现有企业有些员工的素质已经达不到要求,学校可以采用自主招生的方式招收企业员工为学徒,帮助企业提升员工学历层次和职业能力,促进企业人才培养层次的高素质迁移[7]。

(三)现代学徒制助力智能化工厂腾飞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实现智能化生产是化工企业的发展目标,智能化能够实现协同一体化生产管控,实现故障自动诊断及预知性维修,实现产能与用能的全程闭环管理与分所评价。智能化使员工数量减少了,像中国石化镇海分公司装置8000个控制点只需要7名员工,但对员工要求却越来越高了。企业需要工匠,需要工匠精神,需要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在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框架下,学生对于企业文化、工匠精神的领悟能力,对企业核心生产力的理解,对操作规程、设备运行的把握以及节能降耗意识,都有一定优势[8]。

四 结语

化工生产操作技能是智能型操作技能,实训生产装置与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利用,现代学徒制能够发挥职业院校的教育优势和企业的技术优势,建设实际生产装置与仿真操作结合、手动操作与集散控制操作兼顾的实训装置[9]。建设校企数字化互联网教育平台,运用“互联网+”培养学生具备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各自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助力智能化工厂腾飞。

参考文献

[1]张慧芳,李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13(4):63-64.
[2]佚名.广东:发布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信息公开目录[J].招标与投标,2018,6(11):20-20.
[3]关允峰.影响当代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及管理对策探究[J].化工管理,2013,35(12):33-33.
[4]曾晨.依托职教集团平台的高职院校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08):163.
[5]陆杰.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现状与改革途径探索[J].文教资料,2016(24):109-110.
[6]王长文.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与实践——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际职教论坛上的讲话[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7-9.
[7]张瑜.高职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现代学徒制推行的路径研究[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6):140-141.
[8]王永红.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与技能培养[J].中国高校科技,2017(3):55-56.
[9]曾照香,李高建.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48):6-8+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46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