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涂料涂装课程群建设与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0-11-04 08:48: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涂料涂装课程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群建设的思路与方法,并总结了课程群建设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涂料;涂装;课程群;课程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曹献龙,等.涂料涂装课程群建设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65):111-112,127.

一涂料涂装课程现状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涂料产业受益于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提升,获得了迅猛发展,截止2016年年底,中国涂料年产量1899.78万吨,几乎是15年前的10倍,主营业务收入达4354.49亿,可谓是进入了涂料行业全面崛起的新时代,而相关原材料和涂装产业链的规模更是高达数万亿元以上。我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中的表面工程方向一直以来都瞄准涂料涂装行业,重点培养涂料涂装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在重庆乃至西南地区都具有显著办学特色。该方向迄今已有9届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毕业学生500余人,大部分毕业生在汽车、摩托车、机械、材料、冶金、船舶、航空航天、仪器仪表、家电等大中型企业及研究院所从事涂料涂装等材料表面处理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大多已成为企业的技术主管和骨干,为经济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毕业生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

这些涂料涂装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学质量的保障,而课程建设又毫无疑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1,2]。当前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中涂料涂装类的课程主要包括涂料化学、涂料工艺学、涂装工艺学、涂装车间设计、涂装三废处理等,这些课程对于表面工程方向学生的培养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然而,随着涂料涂装行业的高速发展,这些涂料涂装类课程内容逐渐无法适应人才培养,进而导致部分人才逐渐暴露出对高级技术岗位适应性的问题,企业缺乏高素质的涂料涂装专业人才。而这一问题急需通过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途径进行解决。课程群建设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3-5]。

基于此,本文分析涂料涂装类课程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建设思路和方法,建成以涂装工艺学为中心,涵盖涂料化学、涂料工艺学、涂装车间设计和涂装三废处理等5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涂料涂装课程群。

二 课程群存在问题分析

(一)涂料涂装课程内容陈旧


涂料涂装是比较传统的制造工艺,教材和手册更新速度慢,加之专业教师接触涂料涂装技术前沿机会少,导致部分课程设置内容过时,理论脱离实际现象依然存在,甚至有些内容多年不变,已经落后于行业技术发展水平,特别是有些新兴、交叉、边缘等学科内容得不到合理的充分运用。对课程内容研究和分析发现,在课程体系中应加强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

 
1.自动化涂装生产线、智能机器人喷涂系统、自动化喷抛丸生产线、智能机器人喷抛丸强化系统、涂装节能环保设备等先进涂装技术及其设计急需引入课堂。

2.为了适应涂料行业的发展,水性涂料、紫外光固化涂料、粉末涂料等新型涂料的知识急需补充和进一步重视。

3.涂料涂装带来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主要是废气、废水、废渣的危害,其中最严重的是废气对大气的污染。所以涂装三废处理一直以来都受到政府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因此,在涂料涂装环保问题日趋受到关注的前提下,涂装三废处理课程急需加强。

(二)涂料涂装课程内容重复

涂料涂装类课程建设中过于强调某一门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缺乏对与其相关课程的横向与纵向关系研究,造成课程间内容重复过多而亟待整合优化。

(三)涂料涂装课程内容和开课时间衔接不畅

涂料涂装类课程内容前后衔接存在问题,导致先修课程在后续课程的作用很难发挥。课程体系设置先后逻辑顺序上还有待调整和完善,某些前沿性课程开设较早,缺少前期准备会导致学生学习吃力。而有些基础性课程如果开设较晚,则会使学生失去专业的整体性,产生逻辑上的混乱。

三 课程群建设思路与方法

基于课程群存在问题,以原有涂料涂装类各门课程的单独建设成果为基础,以涂装工艺学为中心,协调各课程之间的关系,打破课程与课程之间传统的单维关系,使其互为补充、相互关联,以“点”成“面”,构建逐层递进、整体优化的体系结构,使课程群体系更加符合涂料涂装行业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需要。

(一)挑选核心课程

从学科知识“性质相关或相近”入手,选择涂料化学、涂料工艺学、涂装工艺学、涂装车间设计和涂装三废处理5门课程组成涂料涂装课程群进行建设,涂装工艺贯穿于整个涂料涂装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故将涂装工艺学作为整个课程群的核心环节。

(二)企业需求调研

走访市外内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宗申摩托、重庆福泰涂装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利普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剑桥涂装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及设计院所,了解其对课程群中各门课程内容和知识点的需求。

(三)主讲教师研讨

为了满足企业需求和有效克服课程内容之间重复交叉、知识陈旧等问题,课程群组织专业相关核心课程的主讲教师进行多次讨论研究。

\

 
(四)课程群大纲优化

根据课程群的内容组织主讲教师共同制定合理的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注意协调各课程之间的内容和逻辑顺序,将各课程中的重叠部分内容进行合理衔接、自然过渡,使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知识系统化,将课程设法融为一体。课程群编写大纲时,由每门课程的负责人负责组织课程群教师进行研究讨论,互相进行多次集体讨论与不断完善。此外,每位课程负责人每次执笔完善之后需发送给课程群内其他教师进行审核和检查。

(五)教材选择与编写

课程群主讲教师共同研究合理选取各门课程教材,并逐步积累素材为编写课程群教材奠定基础。由于涂料涂装教材更新速度较慢,特别是适合我校培养特点的教材奇缺,导致了课程群在选择教材时存在较大难度。经过课程群讨论,最终筛选出当前使用的教材,同时着手开始编写适用教材,如涂装车间课程设计教程、金属材料工程实验教程、涂料工艺学教程等。

四 课程群建设成效

(一)整合了与优化涂料涂装课程群教学内容


课程群以知识单元为线索优化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强化课程群内部的每一门课程之间的知识联系及完整性,归并或剔除重复性较高的教学内容,使涂料化学—涂料工艺学—涂装工艺学—涂装车间设计—涂装三废处理5门课程组成的课程群体系更趋合理。例如:1.在涂装工艺学课程中剔除了与涂料工艺学课程中重复的关于涂料的命名和分类部分;2.剔除了涂装工艺学中关于各种前处理槽、电泳槽、喷漆室等结构上的介绍,而将其归入涂装车间设计中;
3.涂料工艺学中弱化了关于树脂合成具体原理的深入分析,而将其归入到涂料化学这门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课程中;4.涂装车间设计中关于废水的计算得以剔除,而将其归入涂装三废处理课程中。

(二)引进涂料涂装前沿知识点

紧跟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将先进的前沿涂料涂装技术引进课程内容。例如:1.涂料工艺学中引入了更多的新型涂料知识,包括各种水性涂料、粉末涂料、光固化涂料等的理论、特点和适用场合等,以适应当前国家环保政策要求;2.涂装工艺学、涂装车间设计和涂装三废处理课程中都引入和强调了先进的涂装技术手段和新型环保三废处理手段;3.涂装工艺学中引入了硅烷化、陶化等绿色环保的前处理技术的理论知识体系。

(三)明确涂料涂装课程群内课程的逻辑衔接关系

重视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促进课程群内课程与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机衔接;统筹考虑课程的开课学期,合理设置教学计划,保障课程群内部课程之间的先后逻辑顺序。例如:1.涂料化学内容设计时,特别强调了有机化学内容对涂料工艺学的支持关系,并突出了涂料化学课程中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等树脂的重要合成反应过程及思路,为涂料工艺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撑;2.涂料工艺学中对各种涂料的特性进行了强调和对比,以此为涂装工艺学中进行涂装设计时选择涂料提供依据;3.涂装车间设计和涂装三废处理两门课程中的有关三废处理理论、设备等方面的相互结合。

参考文献

[1]盛亚男.我国高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热点与趋势[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2):78-81.
[2]张举刚,李锋,王毅.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1:60-63.
[3]佟庆伟,罗辉.高校现代课程设置的理念与实践[J].北京教育,2004,(4):32-34.
[4]崔金超,杨永清,金英花,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思路与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215-216.
[5]王艳芬,张晓光,王刚,等.电子信息类专业信号处理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11-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46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