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作为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基地,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以应用技术为教学重点,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以此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等,对任务驱动法在高职院校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研究认为:通过将任务驱动法灵活的应用到电子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电子技术的学习之中,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高职院校;电子技术教学;教育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周祥.任务驱动法在高职院校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64):248-249.
任务教学法是指,将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分解为若干个教育或学习任务模块,从而实现达成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任务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激励学生研究问题,从而开展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通过教师对问题的布置和在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过程中的指导,完成了以教师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通过思考教师布置的问题,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加强对习得的知识点的掌握,同时有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体现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建立的教学方法,有着更加灵敏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式。同时,任务驱动法将教学的能重点放在“学”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管能动性,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民主开放,让学生大胆的思考,发挥创造力,丰富了教学的互动,让学生能更加专注的学习,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尤其对于电子技术这一复杂困难的而枯燥抽象的课程来说,任务驱动法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效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在精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进行高效学习[1]。
二 高职院校电子技术教学现状
(一)缺乏创新意识
由于知识系统的完整性,教师往往会缺乏创新意识,更习惯于按照教材编写好的顺序对知识进行讲解,这种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牢固的掌握电子技术最根本的理论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对后续较难的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耐力的要求也非常的高,只有对电子技术有着足够的热情,对学习充满了耐心的学生才可以做到在有一定收获之前不断坚持,而其他做不到的学生往往因为受不了基础知识的枯燥而神游云外,无法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理论。
(二)教学方式过于形式化
因为缺乏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在后续较难的学习中就很难理解复杂感念的内容,使学生由于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失去学习兴趣。此外在有限的理论教学课时当中,教师面面俱到的对理论知识进行了讲解,也仅仅是完成了形式上的教学,忽略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许多学生不能做到熟练的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只能简单的模仿教师的解题过程,在后期的实践操作中不能做到灵活变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三)教学知识点零散
经过长期的发展,高职院校的电子技术的教学体系已经趋于完整,有着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教学系统,在高职院校教学当中大多按照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体系展开教学,从半导体的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深入,对电子技术的应用展开讲解。但是在这种体系下教学的开展,缺乏创意性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同时在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点的设置往往过于零散,很难将多个知识点融合进一个任务中,从而导致时间的浪费和学生对知识点吸收的不透彻,大大削弱了教学质量[2]。
(四)难以调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电子技术教学中,有关半导体和半导体器件的学习是最基本的知识点,也是相当复杂而抽象的,教师讲的内容过于单一学生会听不懂,因此会有很多同学因此产生了畏难心理,再加上许多同学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难收获好的学习效果,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不少学生会开始选择逃避问题。
三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情境,设计教学任务
为了方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我们需要对教学情境进行一系列的精心策划,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灵活的解决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教师要对教学情境和问题有一个清晰的描述,帮助学生对思路进行梳理,让学生更加有方向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3]。在教学时,可以打破针对每一个章节提出一个具有思考价值的小任务的常规,对整个系统提出一个较大的任务,打破章节的限制,对各个知识点和章节的布置进行一个初步阐述,让学生对学科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清楚各个章节需要完成的任务。此外,这个综合型任务的设置需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涵盖教学目标中的大部分内容,让学生在对章节开始具体学习之前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一个初步的规划。例如:我们在教学开始前设置一个“设计音响系统”的任务,让其包含音量发达电路、音调处理电路、音频功放电路和直流电源。该音响的设计基本包含除“信号发生电路”外虚拟电子技术教学的所有内容。在问题的提出后,教师可以对其进行一个简单的演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细化任务,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
系统的任务难度较由于大,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对任务进行细化,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理论灵活地应用到实践当中。在任务得到细化后,学生要及时理性设计目标,并对其所需要的知识点有一个充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完二极管元件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小的设计任务:利用发光二极管,为音响设计一个指示电路,当系统通电时,指示灯亮起,断电后,指示灯熄灭。在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分析和评价,积极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指示的总结和提升,以此加强其对知识点的记忆[4]。
(三)创新方案,改进方法
当学生完成对课程的学习后,对教师指导的完成任务的方案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可能会对方案进行一系列的优化,如缩小音响的体积或提升其音质、为其增添功能等,此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对任务进行二次完成,在此期间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完成任务的方法或效果进行改进,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即证明了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有了较为牢固的掌握。教师应帮助学生对其设计的方案进行比较论证,指出其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得到专业知识的提升。
(四)坚持目标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目标性,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不能过于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以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通常,我们将学习方针分解为多个知识点,并将其转化为可以具体实施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轻松而牢固的掌握新知识。操作性,也就是任务的动作化。教师在规划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要对任务的可操作性进行充分的考虑,避免给学生下达过于复杂甚至不符合常理的操作任务,使得学生因难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五)将知识点进行整合,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案对知识点的分布进行细致的规划整合,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分析透彻,使其与实际案例进行关联,从而设计出有价值的学习任务。在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将笔记进行整合,自主的梳理知识点中的关系,以此促进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率。同是教师还可以通过将学生发放导学案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将任务和学习目标明确在导学案上,让学生在拿到导学案的时候就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将学习目标进行细致的规划。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就能在课堂中张弛有度,对于重点知识进行重点学习[5]。
四 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为社会各个岗位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专业型人才。在高职院校电子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听课-做题-考试”的学习习惯,进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获得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未来的高职院校发展中会占据有利的地位,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这种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张黎红.EDA任务驱动法下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21):160.
[2]王芳,李东勤,孙玉涛,常郝.任务驱动法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8(08):162.
[3]周正,宋宇飞.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232+235.
[4]杜玲云,唐明涛.任务驱动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7(06):264-265.
[5]戴金桥,俞阿龙.项目驱动法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6):142-1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