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茶文化是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元素。深入挖掘茶文化的廉政元素,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充分应用茶文化进行探索创新,对丰富高校廉政文化的内容形式、增强实效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茶文化;廉政文化;高校
本文引用格式:黄红.将茶文化运用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65):268-269,282.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既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2014年教育部党组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高校“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充分挖掘高校自身优秀文化中的廉洁元素,推动校园廉政文化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提升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品质和实效”。[1]茶文化是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精神内涵与廉政文化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一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反腐倡廉的现实所迫
近年来,高校再也不是一方净土,腐败案件频发。仅2016年,中纪委官网就通报了27名高校领导干部违纪违规案件。学术权力寻租、学术腐败现象也屡见不鲜。腐败的霉菌污染了原本应该纯净的校园环境,对高校自身和社会风气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刻不容缓。通过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对校园内各群体的廉政意识教育,筑牢清正廉洁的思想基础,培育清白、清正、清廉的校园政治生态。
(二)立德树人的使命所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最根本的使命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理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使命,坚持“三全育人”理念,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廉洁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当前,受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良莠不齐,崇尚权力金钱、贪图安逸享乐、漠视法律道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各种不良思想不同度存在。要抵制这些不良思想,高校就必须开展廉政文化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大学生们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接受廉的理念、培育廉的意识、弘扬廉的精神,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钮扣,为出彩的人生奠定深厚的基础。
(三)和谐校园的必然选择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器物层面,就是美丽、有序、治安稳定的校区环境;二是精神文化层面,就是公平、团结、友爱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成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任务的必然要求。廉政文化是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和谐校园的保障,更是和谐校园的必然选择。通过廉政文化的建设,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办学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实现公平正义、团结友爱、稳定有序的校园环境。
二 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不足
当前,高校普遍开展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成效初显。但是,因为认识不够重视、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等原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大的问题在于缺少特色主题,难以形成生动活泼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内容单调、生动性不够
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上更多是注重廉政知识的讲授和宣传,缺少生动有趣能够吸引人的主题。高校在挖掘、整合资源和优势,打造富有特色的廉政文化精品方面做得不够。没有能够形成特定的廉政文化品牌,品牌效应难以发挥。
(二)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
多数高校总体来说还是偏重于传统教育方式,把廉政文化建设变成了挂横幅、文艺演出、书画展,缺乏创新拓展。[2]对校园各类不同的群体没有开展分层分类教育,针对性不强。
(三)效果欠佳、感染力不强
因为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多样,导致师生们普遍兴趣不强,往往活动过后,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廉政教育的效果欠佳,没有达到廉政思想入心入脑的目的。
三 茶文化中蕴含的廉政元素及启示
茶文化发轫于中国,在悠久的发展过程中,以茶为载体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元素。从本质上讲,茶文化崇尚俭朴、清正,与廉政文化高度契合。
(一)主张节约俭朴
陆羽《茶经》中提到:“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所谓精行俭德,就是倡导一种勤俭节约的操行和品德。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对抗士族的奢靡之风,出现了“以茶养廉”的观点和做法。节约俭朴是廉洁的源泉、是事业成功的根基。对此,我国古人有过精辟的总结,《宋史·范纯仁家训》中把俭和廉的关系归结为“惟俭可以助廉”,李商隐在总结历史兴衰时写下了“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警世名句。崇高俭朴,是廉政文化的重要品格。
(二)秉持清正廉洁
茶,因广纳天地山川之灵秀,日月寒暑之灵气,形成了清正而廉洁的秉性。著名茶学家、茶学教育家庄晚芳先生把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廉美和敬”。其中,“廉”主要是指品茶者品性的廉洁清白,廉俭方能育德。茶已然是清廉的代名词,我国有很多广为人知的廉政名言都与茶有关,如“一杯清茶问今古,两袖清风为苍生”“茗溢芳醇满天地,人修廉洁和乾坤”“人生当如茶、清廉胜浮华”等。古人常常以茶代酒、以茶会客,甚至形成了“一杯芳茗成清宴”社会风尚。茶与廉已相互融合:茶风廉韵,息息相通;茶道廉理,浑然一体。
(三)崇尚艰苦奋斗
采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一斤茶叶多达数万个嫩叶,一般采茶人一天采摘的茶叶加工出来只有二两。没有采茶人的艰苦奋斗,就没有韵味无穷的香茗。同时,品茶的过程也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正如廖华在《依托茶文化发展廉政文化的思考》一文中指出,“茶叶的本味是苦涩。一口茶流入口中,先是苦涩的,苦涩过后却是一种甘甜的味道,苦尽甘来,回味无穷”。[3]浅茗细品中感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韵。由茶韵进而感知人生韵味:幸福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生活,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注重道德意识
茶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茶德。所谓茶德,是强调通过饮茶的艺术实践过程,引导饮茶人完善个人的品德修养,实现人类共同追求和谐、健康、纯洁与安乐的崇高境界。茶文化中这种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的精神,与当前我国廉政文化“务实、为民、清廉”的核心价值观是息息相通的。
四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的茶文化应用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内含深厚,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廉政元素。深入挖掘茶文化的廉政元素,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充分应用茶文化进行探索创新,对丰富高校廉政文化的内容形式、增强实效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凝炼茶廉文化主题
很多廉政教育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因为主题不鲜明、不突出,难以形成深入人心的效果。“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已成为中国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物品。将这一具有生活气息的物品应用到廉政文化建设中,突出茶廉主题,既接地气又让人耳目一新。在校园环境布置中突出茶廉主题,精选名人轶事、茶赋诗词、民谣漫画等制作成茶廉文化镜框,悬挂在部分食堂、教学楼、办公楼等公共场所。在宣传教育中突出茶廉主题,以茶为媒,将茶文化与廉文化有机结合,引导广大师生了解茶文化,进而探寻茶道精神、茶德内涵中的廉政思想。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利用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组织力量对茶文化的历史传说、内涵进行深入挖掘,系统整理长期以来产生的大量富有哲理的谚语、楹联、传说、诗歌等,提炼编著为茶廉宣传小册,发给师生阅读。
(二)搭建茶廉文化教育平台
廉政文化教育离不开好的教育平台,如廉政文化活动室、网络廉政文化空间、廉政教育基地等。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或所在地理区域的条件选择搭建一个或几个教育平台,拓展廉政文化教育空间。比如,可以设立廉政文化活动室,活动室功能区域包括廉政文化展览区、廉政文化教学区、廉政文化活动区。廉政文化展览区主要是展览廉政文化相关文史资料,展示名人轶事、名言警句,其中茶廉文化是一个重要主题。廉政文化教学区主要是供观看电教片、上课研讨使用。廉政文化活动区,可以开展具体活动,比如茶艺展示、茶道表演、品茶体验等。通过看、听、说、尝等全方位体验感受茶廉文化,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开展茶廉文化活动
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载体,展示、宣传茶文化,突出茶文化的廉洁思想。如开设茶文化选修课,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感受茶文化的魅力;组织茶文化社团,不定期开展茶艺、茶道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吸引同学们接受茶文化的熏陶;组建茶文化文艺宣传队,打造以茶廉为体裁的文艺精品;每年开展廉政文化周,开展茶廉格言警句征集、茶廉文艺节目展演、茶廉文化讲座等活动。通过各种各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融入茶廉文化教育,打造具有特色的茶廉文化品牌,使师生们在茶廉文化的浸润中陶冶情操、接受教育,形成“崇廉尚廉”的校园文化氛围,真正地将廉政教育内化为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邱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J].中国教育学刊,2015(1):42-43.
[2]邵学汶,孙晶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观察,2018(16)111-112.
[3]廖华.依托茶文化发展廉政文化的思考[OL].https://wenku.baidu.com/view/78f8cf5a2b160b4e767fcfba.html.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6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