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微课课程模式的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4 14:49: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视唱练耳课程是其中基础性教学内容,传统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需要,基于此,本文提出在信息化时代下高校视唱练耳课程与微课课程模式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改革策略,介绍了微课课程模式与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并探讨视唱练耳课程内容改革方法。

关键词:微课课程;视唱练耳;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童玲.基于微课课程模式的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4):258-260.

随着现代化教学理念及教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短视频形式的线上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相互结合,共同发展,极大地推进了现代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这种情况下,可全面促进微课视频与传统课程的相互结合,推动专业发展,丰富教学形式,通过微课教学模式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 微课的内涵

所谓微课,就是针对某一知识点,采用多媒体技术与信息化设备,向学生播放5~10分钟以内的在线教学短视频,以满足教学目的,属于一种在线教学课程。微课的概念最早诞生于2011年的可汗学院提出的“微教学视频”,随后这种短小精炼的教学视频被更多人所接受,并逐渐进入国内。2012年中国举办“中国微课大赛”,全面凸显了微课在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引爆了全国微课教学视频的建设热潮,成为中国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新路径。

现阶段,人们已经更多地认识到了微课视频在课程教学中的巨大优势,越来越多的学校及教师都在不断探索微课视频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与实施方法,但就目前来说,大学艺术及相关专业的微课视频更多地集中在声乐、器乐等专业教育领域,在大学视唱练耳中的以应用较少,因而应当积极探索视唱练耳与微课视频相互结合的有效路径。

微课视频是以课堂教学视频为核心的教学材料,微课视频的创作需要以教学内容及教学主题为核心,开展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并开展教学反思,同时也可通过微课视频对学生进行测试,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教学点评。在这一过程中,教学设计乃至教学评价等全部环节,会共同形成教学资源的小环境,在这一环境下,学生可以成功分利用先进的网络化渠道与教学模式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及时提问,并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与互动渠道,及时解决问题,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率[1]。

\

 
二高校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视唱练耳教学现状


就现阶段来说,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多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进行90分钟左右的面对面教学授课。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也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教学模式,拓宽教学路径,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

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精髓就在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反复练习与思考分析,从而有所感受与体会。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高校学生往往对传统的学习模式与技能课程的兴趣有所不足,很大原因就在于传统课程中学生需要尽量接收、理解、消化、吸收与练习,就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影响。同时,学生在视唱练耳中无法实现知识的全面接收与消化,就会难免造成学生由于学习效果不佳而逐渐产生畏难心理,造成学生失去信心,影响课堂效果。这种情况下,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视频,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进行高效学习,对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二)视唱练耳课程现状

音乐专业较为特殊,在实际教学中,不仅强调理论教学,也注重实践教育,是理性分析与感性认识的相互结合。在各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意识到音乐专业的交叉性与融合性,以音乐专业与音乐知识为基础,融合多个学科。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活动也强调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充分结合,开展音高音准教学、调式调性教学、节拍节奏教学、声部视唱教学等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形成开拓性思维能力,奠定其他音乐学科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技能。就目前而言,高校音乐专业无论办学规模、招生质量还是教学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存在,都导致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始终以传统的音乐元素为主,以音乐知识的理论体系为主要脉络形成课程架构。

目前高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多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视唱练耳》教材,该教材的内容从无调号调式调性训练为起始逐步制定并完善教学单元,在教学单元中进行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安排。将这一教学材料的具体内容与微课教学方法相互融合,优化设计思路,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与教学内容,可以切实提高视唱练耳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可以帮助学生切实有效地提高其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

三 微课课程模式下的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路径

(一)灵活选取教学材料


而就目前来说,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的应用并不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与差异化发展的需要,也无法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愿与自我教育能力,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这种教学模式以促进教学问题的优化解决[2]。

在微课教学模式下,高校视唱练耳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充分促进微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教学材料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在教学材料中,就已经发生或发现的实时进行客观陈述,可以很好地反应客观事物的本质,体现事物的基础本质与基本原理。视唱练耳是一种音乐专业教学中的就出课程,视唱练耳课程中充分融合了基本乐理、和声曲式等多种课程,多种课程相互结合并相互交叉,且共同构成教学材料。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对于视唱练耳教学课程的调整,应当充分结合多学科与多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与优化调整,完善教学材料内容,并充分体现微课教学视频的灵活性、开放性等技术特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局,利用教学平台促进本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教学方法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信息更新。

(二)重新构建教学框架

微课教学视频在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充分利用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技术,调整教学框架,通过视唱训练、视听训练与听写训练等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促进教学知识的高效累积与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在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方面,应当充分考量学生在不同专业方面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活动。但就目前而言,高校视唱练耳教学方面还缺少对于不同专业学生实际需求的全面了解。

微课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同步教学的方法,重新构建教学框架,在线上教学中,可利用微课视频与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重新构建教学框架,同时利用微课视频与教学平台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与作品赏析,进行在线测试,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并反馈相关信息;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则根据线上渠道收集到的相关问题,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并开展现场示范与答疑解惑,通过师生之间的合理互动,更好地向学生展示展业技能,并进行教学实践。教师应当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对原有教学框架中的合理内容进行保留,并充分运用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重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内容,保障教学内容的多角度与立体化。

(三)视唱练耳微课内容

微课教学中,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作为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基础,优化开展视唱练耳教学课程。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与影响,为此应合理优化并划分教学内容的具体类型。视唱练耳微课应当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音高、乐感、节奏及音乐记忆力等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具体教学内容包括音高感与音高记忆、旋律音程及和声音程、节奏与节拍、旋律、音阶及旋律的调式调性。

在视唱练耳微课教学内容的制定与调整中,应保证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合理提炼教学重点,利用微课视频开展碎片化教学活动[3]。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受到教学时长与教学计划的影响,不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应当相互配合,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师可利用微课视频短小精炼与时间灵活的技术优势,利用线上渠道进行课堂内容的归纳整理,根据教学进度实现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有机调配,通过碎片化的理论与知识整理,并上传至信息化教学平台,帮助学生学习进程的有效延伸,充分保证线上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全面性,也可以更好地结合线下课堂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

 
(四)构建立体教学资源

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活动中,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开展信息化教学,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支持。可基于视唱练耳课程的基础内容,进行基础理论、听辨技巧、音乐鉴赏相互结合,构建一体化的教学课程体系。在进行微课视频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Photoshop等多种设计软件,结合格式工厂等应用程序与摄录设备,形成微课视频,通过多元化教学信息平台进行微课视频的上传与共享,包括课程中心网络教学平台、手机超星学习软件等,实现微课视频的分析、提炼与重组。通过微课视频与教学平台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料的整合与上传,微课内容包括音色、节奏、音程、和弦、调式及调性为主要框架,充分学习并整合音乐基本元素,深入剖析音乐构成,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听辨能力与基本方法[4]。

构建实用性与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应充分体现视唱练耳学科的交叉性、渗透性与融合性特征,对传统的视唱练耳课程进行调整与改变,整合教学材料与音乐技法知识,优化当前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知识点重复与罗列等现象,凸显教学知识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充分保证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精炼效果。

(五)推进教学课程落实

微课教学模式下,高校视唱练耳教学活动的开展,传统的“说教-训练-检查”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视唱练耳教学活动的开展,保证教学活动的统一性,全面促进学生整体专业水平的提升。高校视唱练耳微课教学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的基础上,还应当切实保证教学课程的全面落实,利用教学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首先,在课前学习阶段,应当重视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视唱练耳教学内容及音乐理论进行合理划分,形成若干知识点,并就每一知识点通过微课视频进行讲解与共享。其次,在课程教学阶段,应当充分考虑教学课程的具体内容。通常来说,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应当是由多深度教学主题活动构成,调动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意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与合作学习。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索对音乐技能的合理利用,以解决实际问题,获取音乐信息并对音乐知识进行整理。最后,在课后学习阶段,教师应当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探究性与创造性的课题调整,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学习任务,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体现音乐教学的实践性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迁移。在利用微课视频开展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微课视频构建良好的教学情景,利用微课在视觉与听觉层面的展示效果,提高教学内容的感染力与表现力[5]。

四 结语

高校视唱练耳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与微课教学模式相互结合,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灵活选取教学材料,重新构建教学框架,视唱练耳微课内容,构建立体教学资源,并大力推进教学课程的有效落实,充分保证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精炼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澎旎,肖雅.“微课”对《视唱练耳》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艺海,2019(04):112-113.
[2]赵楠.基于“微课”模式的高等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音乐创作,2018(11):178-180.
[3]肖雅.“微课”在高校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改革与应用研究[J].艺术评鉴,2018(10):114-115.
[4]张增赋.“微课”教学探索进程中高校音乐专业学业评价机制的改革研究[J].音乐创作,2018(01):189-191.
[5]周昕佚.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多样化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2):327-3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679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