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路径研究——以一则大一学生危机干预工作案例分析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4 14:40: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大学生心理危机已成为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要求,本文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从时间和人员层面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路径进行探究,以期健全人格发展,促进身心健康,构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危机;思想政治教育;干预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边陈琛.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路径研究——以一则大一学生危机干预工作案例分析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4):215-217.

本文以一名大一心理危机学生为典型,通过对其干预的工作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从时间和人员层面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究,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显性和隐性教育相结合,以期形成立足于整体性,时间上具有延续性,空间上具有覆盖性的行之有效的干预路径,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人生意义。

一案例背景

金某,女,该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小父母离异,母亲外出打工,与妹妹两人由父亲打零工抚养长大,自初中起受国家资助政策帮扶保障其基本生活。该生性格较为内向,但积极进取,心怀感恩,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成功考入大学,新生入学初的心里普查结果显示该生无异常。然而,由于父亲青光眼久治未愈,渐渐导致心情抑郁,在该生大一期间,其父亲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对其造成极大的打击与伤害,导致其无心学习、心情抑郁、彻夜难眠,陷入心理危机。

二 案例分析

(一)问题始于原生家庭的破碎


案例中的金某是家中长女,自小父母感情一直不是很好,经济问题常常成为他们争吵的导火索,后来父母离异,母亲外出打工,她和妹妹两人由父亲打零工抚养长大,平时与母亲的交流甚少,与父亲的交流也不多,自己还承担着照顾妹妹的责任,其心理负担重、思想易波动,但表现出异于一般同龄人的成熟与懂事。虽然表面上显得自强,但事实内心脆弱而自卑,表现为与人交流时眼神的闪躲不敢直视、说话声音细小、不愿成为人群的中心表现自己等。

(二)问题爆发于丧亲之痛

尽管金某家庭贫困,但父亲一直鼓励其好好读书,自己承担着全家的生计,不让其担心。一直以来她以学业为重,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学习成绩也比较优异。考上大学,在全家人都为其欣喜时,父亲已慢慢陷入了心理困境,半年后,父亲的离世给了她沉重一击,超越了她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且其父亲是选择自己离开,导致她非常懊恼为什么自己意识到了父亲的一些异常行为,却没有及时带他就医,阻止悲剧的发生。

(三)应激事件导致该生陷入心理危机

父亲的离世使家庭失去了物质和精神支撑,让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乖巧懂事的金某开始担心年迈的奶奶和年幼的妹妹,担心家里的经济状况,陷入深深的焦虑和悲痛,返校后出现失眠、情绪低落、少言寡语、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陷入心理危机。

\

 
(四)缺乏社会支持系统使其负面情绪没有出口

金某是转专业学生,在学校,性格内向的她在这一学期中只与室友的交流较多,在同班级里并不活跃,加上选课制度的影响,在班级中没有能够交心的朋友;在家里,母亲不在身边,上有奶奶下有妹妹,无处话惆怅。因而,由于缺乏社会支持系统,负面消极情绪得不到很好的宣泄、严重压抑[1]。

三 解决方案

(一)多方协作,统一部署


班主任了解相关情况后,及时与她进行沟通交流,让她感受到关怀和支持,使她有一个宣泄的出口。此外,向辅导员告知情况,辅导员逐级上报学院领导。院领导组织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班主任、辅导员等召开会议,做出以下安排:

1.联系家长,共同解决。班主任第一时间与其母亲取得联系,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并如实告知该生在校现状,希望家长引起重视,共同关注,并与家长商议,建议该生接受心理咨询,努力促使其早日摆脱不良情绪、走出心理困境。

2.加强社会支持系统,及时关注其情绪反应。金某性格内向,朋友较少,与室友关系较为密切。因此,由班干部及其室友成立班级危机干预小组,对她进行经常性的安慰和开导,给她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对其进行24小时全方位持续监护和陪伴,防止她出现不测。

3.全程跟踪,始终关注。在院领导的统一部署下,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室友和班级同学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从物质上进行帮扶、精神上给予支持、身体上实施保护。

(二)安排心理咨询,进行专业诊治

在与其沟通,征得其同意后,学院及时安排心理咨询,对其心理状态做出专业判断,并对其郁结进行疏导。鉴于金某自身有就医意愿,没有轻生的想法并希望及早的走出阴霾,结合专家的建议,安排年级辅导员对其进行重点关注,同学对其陪伴和支持。

(三)多方位丰富其课余生活,实现其人生意义

老师积极鼓励,由同学带动一起参加各项活动,例如义诊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等,进一步提升该生的综合素质,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卓越的能力面对生活。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其帮扶形式不仅仅局限于生活保障,坚持将“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相结合,实现资助工作形式从“给予型”向“强能型”的转变。通过发展性资助提升其写作爱好,该生在浙江省学生资助征文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受邀参加浙江教育科技频道专题录播,从一开始的委婉拒绝,到勉强接受,到不虚此行,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进步成长,并开始相信一切都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四 心理危机干预路径探究

(一)从时间层面上干预的具体路径


1.危机前的预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大学生,具有普遍性,重视日常的教育管理,可全面的防范于未然,并有面及点各个突破,为心理危机的干预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进行价值观引导,构建全员、全课程育人格局。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大多表现为学业、人际、竞争等各个方面压力,究其本源在于缺乏抗压能力、坚强的意志、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抱负等。外界的应激事件是否会转换为心理危机,不但与应激源的大小,对当事人的刺激程度相关,更与当事人对该事件的看法和态度相关,因此价值观的引导尤为重要。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价值引领中的核心地位的同时,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发挥一切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全体教师的育人职责,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2]。

第二,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心理危机的预防。校级层面应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危机干预、心理健康等专业培训,掌握工作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并定期组织大学生心理状况普查。院系层面应采取一切方法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定期进行思想动态研判;同时对特殊问题学生建立一人一档,进行实时关注。班级层面设置心理委员,同时发挥班级主要干部及党员深入同学发现问题的优势,及早发现并协助解决问题。学生层面,通过班会、讲座、主题团日活动、征文演讲比赛、网络推文、团辅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增加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认识教育并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帮助大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2.危机中的应急处置。心理危机若得不到及时缓解,会使得个人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功能失调,严重心理危机者失去理智和辨别力而采取自伤、自杀或他伤等极端行为[3]。极端行为一旦产生,将严重破坏日常教育运行系统,一套强有力的干预系统至关重要。干预应从学校、院系、班级、寝室四个维度展开,建立四级干预网络系统,其中学校领导小组统筹指导,组织院系、学生处、保卫处、心理咨询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总体工作框架;院系组织辅导员、班主任等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并对危机个体提供心理支持,稳定情绪;班委和室友协助承担监护任务并给予关爱、提供精神支持。各级网络群体相互贯通,形成立足于整体性,时间上具有延续性、空间上具有覆盖性的危机干预网络系统,有效提高干预效率和能力。

3.危机后的善后处置。在危机的善后处置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从两方面着手进行干预。

首先,对心理危机者进行持续干预。在此阶段,工作的终点不仅仅是解决或者控制危机情景,而是需要更进一步,转危为机,将此次事件转变为成长的契机,针对性的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抗压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

其次,对与危机事件有关的学生进行干预,并通过适合的角度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进行危机干预时不仅是处理当事人的情绪创伤,更重要的是回复整个系统的稳定”[4],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危机事件的发生不仅是当事人的事,同时会对其周围的人造成影响。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需要立足于整体,根据其思想动态、心理特征制定教育方案,将显性及隐性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相应技能,提高心理素质,防范危机的发生。

\

 
(二)从人员层面上干预的具体路径

第一,领导层面包含院系及校级领导,在危机干预阶段做好统筹指导工作。校级领导完善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管理和建设,开设相应课程及讲座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召集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等相关部门对心理危机前的预防、危机中的应急处置以及危机后的善后处置专题研讨,构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并落实到位;组织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进行相关专题培训,并施教于学生。对于心理危机学生,组织给予物质上的帮扶和精神上的支持,争取及早帮助当事人走出困境,并做好后续的教育。

第二,教师层面包括班主任、辅导员、思政老师及其他任课老师,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构建全员育人格局。通过教师联系寝室制度、导师制、一对一帮扶制度等做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中的热点难点,对其进行监管及引导,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

第三,学生层面包括主要学生干部、心理委员、党员及室友,发挥朋辈监督和帮扶作用。心理委员需要具备责任心强、观察力强、人际交往能力强等品质,且经过专业的培训,能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识别心理异常的能力,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一旦发现行为异常或情绪不稳定的同学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反映,并做好朋辈咨询,提供心理支持与引导[5]。

第四,专家层面包括心理咨询师、专业危机管理人员,作为心理干预的核心力量,具备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能有效的进行危机干预。承担着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系列专题讲座、组织专业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及团体心理辅导等职责。

第五,其他层面包含保卫处、后勤服务处等相关部门成员,结合自身职责,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五结语

大学生心理危机关乎学生个体的发展、学校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从学生实际出发,构建危机干预网络系统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有效的从时间和人员层面进行干预,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候桂芳.新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234.
[2]田喜.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路径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7.
[3]申青,李晓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1):78-79.
[4]王太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机制构建路径[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02):43-47.
[5]杨雅雯.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结合[J].教育现代化,2018,5(21):258-2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678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