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积分制”的高职学生奖励制度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4 13:45: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奖励制度的现状出发,针对传统奖励制度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剖析现行奖励制度与学生主观期望之间的差异。引入“积分制”的概念,尝试设计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实时奖励、多元参与、动态调整的积分自助式奖励制度,对现有传统奖励模式的不足进行弥补或补充。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需求,实现为学生每一次进步点赞,增强学生奖励管理的育人实效。

关键词:学生奖励;资助育人;个性化

本文引用格式:许馨月,刘锋.基于“积分制”的高职学生奖励制度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64):193-194.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可见,高职院校被赋予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使命,高职院校的资助奖励工作也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改善短板,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人群进行主动的改革创新。高职院校奖励制度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奖励工作的制度设计不够完善,激励主体覆盖面偏低且参与感弱;对高职院校学生奖励工作的研究不够深入,激励内容与方法创新不够,与时代需求和学校特色结合不够紧密;高职院校学生奖励工作队伍不够丰富,全员育人合力尚未形成[1]。

以往研究通常从高职院校学生奖励的现行制度出发,通过对政策实施现状阐述及问题成因分析,试图提出改进的对策和建议。但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政策介绍、现象及原因分析层面,尚未形成高水平的理论成果和行之有效的实践模式。本文旨在通过梳理文献资料,探索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实时奖励、多元参与、动态调整的积分自助式奖励制度,丰富高职院校学生奖励工作理论,并积极实践,推动高职学生奖励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一积分管理概述

(一)激励积分管理理论


“积分”这一概念最初源自于商业激励的手段,即商户为了鼓励用户前来消费,对于用户已经发生的消费行为给予一定额度的数字化标识。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引入积分这一已在商业激励中相对成熟的形式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对员工的能力水平与价值贡献的评估尽可能做好科学、合理与可量化,从而为相关管理工作如何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奠定定量分析的基础。二是积分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属于激励行为[2]。通过积分激励的方式提高用户的忠诚度,这种激励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激励诉求有一定的共通性。因此,借鉴消费积分和网络积分的设计理念和实践经验,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尤其是人才激励方面引入积分管理是可行的,也是具备一定应用基础。

\

 
(二)积分自助式奖励的概念

积分自助式奖励多用于商业会员激励,是激励制度的应用型创新。通俗来讲,就像“自助餐”一样,激励对象可以根据提供的奖励菜单,挑选适合自己的奖励项目。被奖励者根据组织提供的测评基准,以及自己获得积分可以兑换的奖励水平,即可及时兑换。自助式奖励运用到学生奖励,可以关注学生每一步的成长进步,及时提供正能量的激励。

二高职院校学生奖励制度现状及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既具有工匠精神、勇于创新、乐于实干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大任务,其中,奖励制度对于高职学生的管理、引导和教育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自高职院校循序渐进地开展和实施奖励工作起,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精神,使奖励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带动了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其中,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双管齐下,使我国高职院校在长期稳定快速地发展奖励制度,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3]。

高职院校奖励制度的教育问题的系统性论题比较少,并且大多零散的渗透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制度研究、大学生激励心理研究、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和多样性关等方面的论述中。虽然,已有不少关于学生奖励制度和效果的研究成果,但不像经济管理领域中的激励理论那么成熟。高职院校学生奖励问题主要集中在目的不明确、标准不科学、权威性缺失、奖励不及时、宣传不到位、奖励形式单一等方面。

三“积分制”奖励制度构建

(一)积分奖励指标体系


结合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及00后学生成长发展特点,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拟从思想行为表现、专业知识学习、职业素养培养、二课堂成绩等方面构建积分奖励指标体系。借助微信小程序、学校服务APP或官网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实时积分奖励累计,达到及时反馈的激励效果。在积分兑换过程中能实现实时削减,维持系统内部积分平衡[4]。

(二)自助式奖励单设计

拟设置四类奖励单,同学可按照相应积分换取,奖励内容也。荣誉类,如周/月/年排行榜、荣誉之星、优先评奖权限等;实物类,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观影门票等;校园消费类,如免费一餐饭、饮料小食、超市刷卡等;成长发展类,如出国交流学习、就业实习推荐、教师一对一辅导、校领导面对面等。

(三)成本控制

自助式奖励虽然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但是需要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财务的严格成本预算和控制下开展。制定奖励费用占总经费的开支比例,需要在开支比例许可和上级财务允许支出的范围内,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四“积分制”奖励制度创新

(一)过程激励,丰富学生获得感


自助式奖励制度的建立弥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激励缺失,是对阶段性评奖评优的有效补充。它有助于持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校对学生良好行为的一种积极肯定。它将促使学生增强这种行为,加速自我发展和完善,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学习成长的动力,持续丰富学生获得感。

(二)公开透明,提升学生认同感

通过实施自助式奖励制度,让学生参与设计奖励体系,共同制定可以获得奖励的行为、评判标准以及对应的奖励积分分值,让学生参与到考核标准的制定当中,鼓励自我考核。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或优秀的结果都要通过奖励加以鼓励和肯定,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考核的公平性和及时性,避免了“近因效应”,使得奖励更加透明化、公开化、公平化,提升学生的组织认同感。

(三)个性定制,增强育人实效性

未来五年,高职教育受众群体将从90后转向00后,以往约束管教模式对00后已经不是十分适用,因此在群体特征的差异化背景下,学生奖励机制应尽早准备,更多地采用激励教育、信念引导教育的方法培育00后学生。相较当前传统的奖励模式是“一刀切”地对所有的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自助式奖励奖项的多样性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个性化需求,形象直观的提供了学生实现自我需求和价值的途径、方法和目标,更加切合00后学生喜欢挑战和刺激的特点,切实增强育人实效[5]。

五“积分制”奖励制度意义

(一)实践意义


深入探讨和分析自助式奖励制度正向和负向激励作用进行有效性,在实际的激励体制改革中提供参考,实现对现有传统奖励模式的不足进行弥补或补充。积极将理论成果运用到工作实践,探索切实有效的高职院校学生奖励制度,认真总结凝练,形成可借鉴的经验做法,更好地指导具体工作,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理论意义

深入思考分析00后高职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精细划分学生类别,加强理论分析,形成适合高职院校学生成长发展特点的动态激励育人模式,为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做出理论贡献。深入探索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拓展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野。

\

 
六 结语

高职院校被赋予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使命,高职院校的资助奖励工作也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改善短板,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人群进行主动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晔,戴文静,吴东,李洪军.NLP技术在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03):170-172.
[2]彭远菊,熊昌云,崔文锐.高校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7(02):106-108.
[3]杭晨捷,孙旭.积分管理在人才激励应用中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02):38-47.
[4]刘彬霞,陆蓉,江浩斌.对在大学生奖助学金评比中引入积分制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0(07):79-80.
[5]薛秋.五年制高职积分学简析及其能力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08):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677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