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广西某民族高校2015-2018届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4 11:44: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大学本科毕业生是否能成功就业的状态以及所签工作岗位与在校所学专业之间技能匹配均是学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关心的重要质量指标,本文通过统计描述法对广西民族大学2015-2018届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整理,对近四年毕业生生源情况、就业率情况、就业单位性质变化、就业所在地选择倾向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近四年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女生多、少数民族人数多、区内生源多和家庭困难学生多的特点,就业率较高,但是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偏低,就业单位类型趋向多元化,就业地选择倾向籍贯地和市级等特点。

关键词:生物技术;毕业生;就业率

本文引用格式:王文杰.广西某民族高校2015-2018届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65):227-230.

生物技术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新兴的、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1],涉及医、农、林、牧、渔、环保、轻工、食品、化工、能源和冶金采矿等,已成为解决当今社会人口、健康与环境等重大危机的主要技术手段[2]。广西民族大学自2002年开设生物技术专业以来,已为社会培养了13届毕业生。随着社会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数量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初次就业率”是指毕业生在离校前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比率,它是衡量一个专业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培养质量以及社会需求变化等[3]。为了解广西民族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的情况,笔者以该校生物技术专业2015-2018届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的数据为参考依据,分析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就业情况等,以期能为该专业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提供参考。

\

 
一 资料与方法

资料:资料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生物技术专业2015-2018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统计时间截止每年8月31日。

方法:通过对该校生物技术专业2015-2018届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并进行统计描述。

二 统计结果

(一)生物技术专业2015届-2018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该校近4年生物专业实际毕业生均维持在30+人左右。其中2015届实际毕业人数33人,2016届34人,2017届39人,2018届35人。截止每年8月31日,近4年该专业最低就业率为97.14%,整体就业情况良好。从毕业生性别方面看,该专业毕业生主要以女生为主,男女性别比例差别较大,近4届毕业生女生所占比例均在66%以上,其中2017届高达87.18%。由于该校是一所民族类高校,所有毕业生中少数民族比例较普通院校要高。最高年份达到71.80%,最低年份也有36.36%(见表1)。

从生源地情况来看,该专业生源主要以区内为主,但区外生源有快速提升的趋势。毕业生家庭状况方面,该专业毕业生属于贫困家庭子女人数较多,最高比例达到76.47%,其中属于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对象子女人数也较多。

总体上看,该专业毕业生基本情况呈现女生多、少数民族人数多、区内生源多和家庭困难学生多的“四多”现状(见表2)。

\



(二)生物技术专业2015届-201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布

从纵向看:2015届33名毕业生中有20人去私营企业工作,有5人参加了国家基层项目(特岗教师、三支一扶、选调生、西部计划)和党政机关,有4人在中等、初等教育单位做教师,有3人升学,还有1人去国有企业,其中去对口企业的人数仅为8人;2016届34名毕业生中有24人去私营企业工作,有4人在中等、初等教育单位做教师,有4人升学,还有2人参加了国家基层项目和党政机关。去对口企业的人数达17人;2017届毕业生共39人,有38人就业,其中15人去了私营企业,13人去中等、初等教育单位,5人升学,2人参加了国家基层项目和党政机关,1人去国企,1人去三资企业,还有1人去了其他类事业单位。去对口单位工作人数为26人;2018届毕业生共35人,有34人就业,其中13人去私营企业,8人去中等、初等教育单位,7人升学,4人参加了国家基层项目和党政机关,1人去了三资企业,1人去了其他类事业单位。去对口单位工作人数为19人。

\

 
横向比较:升学人数和比例均在逐年增加。比例从2015届的仅有3人,9.09%,逐步增加到了2018届的7人,占比20%。去私营企业的人数由2015届的60.61%降到2018届的37.14%,就业单位类型呈现更加多元化趋势(见表3)。近两年该专业毕业生去中去中学做生物教师的人数也较2015届和2016届显著提高。就业单位对口性上,近3年单位对口率在50%以上。这与该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平均68%的数值相比(数据来源:麦可思-广西民族大学2018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三)生物技术专业2015届-201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地分布

通过对近4年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地统计分析发现,该专业毕业生选择在生源地以外省份就业的人数在逐年减少,相应的选择在籍贯所在地就业的人数比例在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城市级别多在市级,近4年毕业生到县级城市工作的人数均在10人及以下。此外,近4年毕业生选择去广西自治区以外单位工作的人数比例在逐年减少,更多比例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区内单位工作(见表4)。


\

 

三 讨论与建议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学校、学生和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不仅关系到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更是检验高校教学成果和教学管理成就的重要指标[4],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认可度。从广西民族大学生物技术专业2015届-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情况分析来看,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每年均处在比较高的水平,但是在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和就业单位地点等方面还有待拓展。

(一) 生物技术专业2015届-2018届毕业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该专业2015届-2018届毕业生基本情况来看,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基本情况呈现出,女生多、少数民族人数多、区内生源多和家庭困难学生多的“四多”现状。如何针对这“四多”人群开展就业工作,成为未来提高该专业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工作方向。

(二)生物技术专业2015届-201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布情况分析

从该专业近4年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布情况来看,有三个显著特点。

选择升学继续深造的学生人数和比例在逐年增加。这与学校和学院重视学生考研密不可分。学校层面,为了鼓励毕业生积极报考研究生,学校出台相关激励措施。比如:设立专门学生考研教室,供考研学生复习使用;每年组织大型考研交了会,邀请当年成功考入名校的应届毕业生为学弟学妹做考研经验分享;为考研学生提供免费餐,给予进入研究生复试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次性交通费和住宿费补助等。学院层面,将毕业班考研情况纳入学院绩效奖励;组织考研动员会、报考指导会和院内考研经验交流会等系列活动;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做学术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大一进入导师科研课题等的方式,拉近学生与科研的距离,增强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树立学生通过考研而进入更高平台的信念等。通过这些政策和措施激发毕业生考研的积极性。

就业途径趋向于多元化,但是所占人数比例还有待提高。如国家基层项目、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等就业形式的人数还较少,特别是在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该专业毕业生选择去自主创业的人数有待提升。如何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和引导鼓励其进行自主创业将成为该专业下一阶段教学改革和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向。

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有待提高。高等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层次教育,进行专业教育、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使命。大学生就业与专业相关度总体不高,这不仅是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引发了专家和学者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谢果凰等研究发现大学生在职场中因不具备专业技能、素养等专业优势,其职业发展后劲不足、个人发展空间受限,使得学生频繁离职,职业发展路径受阻。因此,大学生就业与专业相关度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稳定性和职业发展前景[5,6]。针对该专业就业与专业相关度不高的现象,可以通过加大专业认同感教育,使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逐渐了解本专业的就业领域,掌握相应职业技能,明确就业目标;通过拓展专业对口企业,邀请对口公司来校招聘,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相关岗位;通过推进教学改革,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将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相结合来培养学生,提高大学生就业与专业相关度。

(三)生物技术专业2015届-201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地分布分析

近4年毕业生就业选择回生源地的比例越来越高,这可能与该专业毕业生女生多,家庭和个人更愿意毕业生到离家近的地方就业。而毕业生就业的行政区层次,主要集中在市级,但是各年份之间相比,市级和县级的比例会有所起伏。对于生物技术专业而言,县级及以下地区的中学生物教师有较大缺口,如何引导毕业生去县级及以下单位就业,是该专业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的一个方向。此外,近2年毕业生,选择留在广西自治区区内的人数比例在逐年升高,选择去区外的比例一直在下降。这或许是由于近几年广西有了较快的发展,区内相关企业增多,人才需求增大,整体就业环境越来越好有关,越来越多的外省毕业生毕业后也愿意留在广西发展。

参考文献

[1]藺万煌,欧阳中万,王征,等.注重实践教学,培养生物技术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9):82-84.
[2]徐晓勇,雷冬梅.国际生物经济发展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5):113-116.
[3]王琼,孙雪,黄宵,等.某高校2010-2014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分析[J].医学与法学,2016,8(03):56-59.
[4]邓洁.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6(15):171.
[5]谢果凰,卢佳芳,屠春飞.大学生就业与专业相关度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6(4):75-78.
[6]孙剑桥.工科院校大学生就业浅析[J].教育现代化,2016,3(27):252-2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675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