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关于学前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4 11:41: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学龄前儿童时期是孩子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的时期段,孩子的思想、思维和心智都十分有限,因此,外界因素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十分关键。本文就学龄前儿童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究,以期为学龄前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前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于桂萍.关于学前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4):205-206.

大体上来说,从出生到上学前的儿童,称为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这些年龄在3-6岁之间处于心智发育重要阶段的儿童,许多行为和习惯都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逐渐形成的。这个时期,儿童的思想、思维、认知、接受等能力都十分有限,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儿童教育理论认为,孩子从出生到3岁是儿童心理、生理发展最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行为标准被孩子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换句话说,3-5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健时期,儿童在这个时间有如天才般的吸收力,因此,在孩子学龄前这一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幼儿园不仅要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更重要的是家长和幼儿园要注重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思想品德[1]。

一 学龄前儿童思想政治教育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幼儿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时期可塑性大,这个时期是幼儿智力发展、语言学习、各种行为和意识形成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最容易接受各种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因此,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和培养儿童树立良好的品德,为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龄前儿童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

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充分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和意识的具体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诱导和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意识行为习惯,教育孩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二)培养学龄前儿童的集体荣誉感增加团结协作精神

集体主义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集体主义精神是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针对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对幼儿进行集体荣誉感教育,使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养成合作、积极、乐观、活泼、开朗的性格,为今后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怀,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奠定基础[2]。礼让、谦虚、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良好思想品德意识形成阶段的幼儿来讲,让其在集体中感受关怀、爱护的温暖,同时学会去关怀、爱护和帮助其他人,能够使自己增强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理解的意识,预防孤僻、离群、自大、自私等个性的形成,逐渐的养成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协作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

\

 
(三)养成幼儿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分辩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

审美教育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它是教育的最高层次。让幼儿多接触、了解具有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内容,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如,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趣味横生的童话故事、赏心悦目的舞蹈、充满色彩斑斓的图画、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色等。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幼儿逐渐养成积累美,沉淀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关注和热爱,通过美的熏陶,幼儿会进一步加深对美的认识和理解,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怎样做才美、如何做才能获得美、用什么方法才能保持美,从而使美由理性上升到感性层面,并对一切不美的意识和行为感到厌恶和摒弃。

(四)培养学龄前儿童的爱心让幼儿带着无叚的爱融入社会

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爱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撒播爱心的种子,从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到爱家庭、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再到热爱社会大家庭,让一颗充满爱的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伴随孩子度过健全的人生。如,爷爷或者是奶奶病了,倒一杯热水喂奶奶吃药,爸爸下班回家辛苦了,给爸爸捶捶背,有好吃的东西同邻居小朋友一起分享,不随便摘幼儿园的花朵,不乱丢垃圾等。

二 学龄前儿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龄前是陶冶孩子思想品德情操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孩子各种意识形成和吸收最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孩子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意识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响,以后顺势发展下去,自然会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优良的行为作风,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3]。如果受到不良思想意识和不良品性行为的影响,养成不良的心态和行为习惯,那么,对幼儿未来人生的发展就会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一)家庭和幼儿园忽视幼儿思想政治教育

一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宠爱,忽视对孩子的教育,他们错误的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就算是孩子任性玩劣和作出一些有违道德规范的事情,一些家长也听之任之,以孩子小为借口和理由,将孩子的任性和蛮不讲理等不良行为搪塞过去,悉不知,这样做是害了幼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助长了孩子的任性,对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识起到负面影响。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幼儿的牵强

一谈到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话题,一些家长、教师和社会人士都认为是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事情,而学龄前儿童的思想、思维意识尚未形成,对他们谈思想政治教育觉得是小题大做,其实,这些人士的想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以普通人的观点来看待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题目是有点大,跟学龄前儿童联系在一起好像有些牵强[4]。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讲,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理念和要求的。国外实施的蒙特利尔教育远比我国学龄前儿童教育要进步和科学得多。相比之下,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过分了,而且是落后于其它先进的幼儿教育了。

三 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学龄前儿童思想政治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学龄前儿童接受家长教育的时间占了百分之五十以上,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负有重要的责任。首先,家长要从思想上重视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来做。学龄前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中学和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家庭中,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点滴去启发教育孩子。如为什么要关好自来水龙头,从关好自来水龙头来建立孩子的节约意识。为什么要关好煤气灶开关,用这一问题来启发孩子的健康安全意识[5]。当孩子来到幼儿园,老师要热情的迎接和欢送,在迎接和欢送中让孩子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在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中,要教育儿童团结互助,体现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联动,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幼儿教育体系,达成学龄前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和谐。

(二)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步予以渗透。让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各个环节。如早上起来,家长要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爸妈早上好,爸妈再见!等,来到幼儿园,要跟老师说,老师早上好,下课时要跟老师说再见。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旨在培养幼儿的文明意识。在用餐时,要指导幼儿独立进食,做到不挑食不厌食,吃饭时不掉饭粒,不剩饭菜,吃好后能自觉地把餐具放好。养成幼儿自己动手的习惯和节约意识。杜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气。

\

 
(三)在言传身教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学龄前儿童的智力、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有限,他们根本不懂得说教的理论,而言传身教则是对幼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幼儿的家长,夫妻双方对幼儿的影响是最大的。平时我们说话做事都必须注意对孩子的影响,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带给孩子的是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反之,如果家长经常吵架和发生不愉快,对事情斤斤计较,给孩子的心灵也会造成阴暗,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作为幼儿教师,更应该注重为人师表,给幼儿一个可爱可敬的高大形象,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儿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四 结语

学龄前儿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针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培养和教育幼儿从小养成自理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谦让合作、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集体主义精神,为幼儿进入正式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祎琼.心理发展理论视域下思想政治素质发展过程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
[2] 张春荣.学前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3(22):174.
[3]刘和忠,肖征.学前儿童的主体性与道德启蒙教育[J].社会科学战线,2012(03):212-216.
[4]肖舒月,杜桂娥.论学前教育中幼儿情商的开发与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6,3(39):304-305+311.
[5]王涛.试分析生命化教学理念与学前教育教学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25):103-1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67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