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展开研究分析,针对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现状,与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对应,通过展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出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功能。对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耿志明.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现状及解决路径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64):297-298.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承担的各方面压力也逐渐增多,不同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高等教育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育成分的一部分,为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验科研、学术科研提供服务。借此,应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积极作用,积极扩展其自身教育功能。
一 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心理与生理尚不完全成熟,还未达到“成人化”阶段,正需要明确的、健康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教育。大学生的心理不成熟想法与生理成熟容易出现矛盾与冲突行为,例如:情感与理智、现实与成熟等方面矛盾。不同大学生主体之间的差异性与个体化差异,尤其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繁重的课业负担、家庭经济承载力等客观因素制约性,有些学生没有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下,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容易出现不良行为。在这些存在心理健康的人群中,有些人表现的是显性,容易被家长、教师和学生发现,而有些学生表现的是隐性,其心理及行为特征不容易被察觉,只有深入走进或解除心灵深处才会发现这些问题。对于内向型的学生群体莱索,由于自我封闭导致的心理痛苦煎熬过程,自身是难以化解并走出阴影区,但是对其他人不会产生任何伤害。但是有些外向型人格,则会在外界环境刺激下,诱发极端行为,将长期压抑在心中的巨大压力能量通过爆发式的途径释放出来,会对周围人产生极大的威胁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疾病或心理素质进行预防性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状态,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积极引导大学生在面对复杂、多样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对预防和杜绝社会或其他环境产生的不良现象具有重要作用。对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二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起步较晚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且十分缺乏系统性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体系等研究。受应试教育冲击,高校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时过于偏重教学内容,甚至有些高校并没有开设与学生心理健康有关的课程内容。从而导致后期开展心理教育课程时其内容和教学目标存在诸多弊端,且教学时间、教学手段更有待研究[1]。同时,一些高校心理教育教师为了应付工作,在工作之时过于形式化,进而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其教学成果十分不理想。
(二)缺乏系统的引导机制
由于诸多高校长期以来缺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性规划和研究,从而导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时从不同方向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严重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效果。首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来说十分片面,常常会出现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诊治效果,而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带给大学生的长远作用。且高校十分偏重于建设心理健康治疗和咨询室,虽然这也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方法只能作用于临时,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心理素质培养还是较为片面。其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很多高校教师认为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只占据少数,从而忽略了正常学生后期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三)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重视
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它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需要高校教师充分掌握系统性的心理学原理,并且对教师个人素质如道德品质、人生经历、知识储备和道德品质等都具有一定要求。从此可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是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就可以就任的。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人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多数从事该工作的教师不仅没有受过专业的心理学系统训练,且自身素质也没有得到充分完善[2]。同时,诸多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由于计量和统计结果出现分析不当情况,甚至其道德规范有所违背,心理咨询工作也没有通过相应准则来进行开展,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心理问题进一步恶化。此外,虽然我国诸多高校纷纷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但从其效果来看并不明显,且咨询室功能十分简单,只能单独解决部分出现心理障碍问题的学生。以上所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可以体现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诸多弊端,对现代素质教育中所提出的要求相违背,如若高校还如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对大学生未来发展十分不利,从而出现一些难以预测的社会影响。因此,高校和社会都需要对此加以重视,充分认识到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三 高校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优势及解决路径
(一)高校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高校图书馆中的有关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各类文献和参考资料,对于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说十分有利。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与心理健康教育部分建立全面联系,以此充分掌握当前大学生基本心理健康情况,并针对大学生个人心理特点来针对性选择有利于大学生塑造个性、健全人格、矫治心理问题、情感问题、心理保健等多方面参考文献,其中应包括多媒体光盘、影音资料等科技载体[3]。以此便于大学生及时治疗心理健康疾病和预防病症产生,形成特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图书馆,让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预防和保健心理问题的方法,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图书馆,可根据当前大学生心理存在的特征来为大学生构建人性化阅读区域和建筑区域。需要注意的是,该阅读区域需要保持室内舒适、温馨、安静、色彩柔和的环境,让大学生在其中放松身心进行阅读,在缓解内心问题的同时感到舒适。同时,高校图书馆中还应配备一些励志和劝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名人名句,让大学生在无形之中得到心灵净化,从而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二)高校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解决路径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高校领导的重视和图书馆中书籍的扩充。因此,高校需积极加强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日后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4]。首先,高校可利用图书馆中的优势来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其次,高校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并加大投入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以此来落实和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最后,高校要积极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可通过面向社会招聘兼职或专职教师的方式,让教师之间能够形成优劣互补的稳定工作队伍,加强高校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
高校在网络之中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教育平台更有利于治疗大学生心理问题,网络平台具有便捷性、隐秘性、广泛性等特点,可供大学生积极进行心理问题咨询。此外,高校图书馆在建设网站过程中需保证其信息丰富且针对性强等特征,以此来帮助校内人员有效解决心理问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样,高校图书馆的网站之中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栏可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参与性,这种方式更利于现代大学生的思想。在图书馆网站的教育专栏之中可设置心理问题分析、心理问题案例、心理问题咨询、心理问题测试、心理问题尝试等栏目,以此帮助大学生普及心理问题之时,并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的心理问题向大学生推荐相关读物、书刊等,以此全面促进高校图书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5]。
四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是展开大学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基地,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需求,充分发挥出高校图书馆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并积极调动高校各教育主体力量,通过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体制,从全方位角度展开心理教育工作,进而为社会培养积极心理健康、高水平专业技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田青.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及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09):85-87.
[2]杨筱月.论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路径[J].学理论,2010(31):317-319.
[3]杨文淑.高校图书馆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地[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1):63-64.
[4]陈平.探究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J].科技展望,2016,26(12):339.
[5]夏红梅,周新地,黄长军,等.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教育现代化,2018,5(37):223-2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6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