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前我国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思政”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中,以及实现全方位的育人,预示着我国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已迈入新的发展时期。中职院校需要在教学方案制定、创新和完善教学方式、建立教学品牌方面,把握三维度,包括育人为先、重实践、创新为魂,不断研究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改革的新途径。
关键词:教学品牌;职业道德与法律;三维度;教学模式;中职学校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多次强调在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彻底渗透思政教育,不断加强全方位、全程、全员的育人,把它作为思政教学深入创新和改革的有力保障。在“大思政”格局下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要想顺利开展,加强中职院校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任务感,就要深入研究三个维度如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教学品牌[1]。
一 以育人作为教学目标
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课首先必须明确教学要求,在“大思政”格局下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育人为本,不断指导中职学生加强职业修养以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回归社会主义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
中等职业教育在开展中大多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知识技能的掌握,从而导致不太注重学生人格方面的塑造以及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等,这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最初目的背道而驰。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问题就是如何办好中职学校以及如何培养人才,中职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要紧紧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服务。中职院校教育的使命就要时刻坚持育新人、坚持在中职教育中渗入科学发展观等。使科学发展观在中职校园里不断渗透和传播,中职学生和老师要坚定信仰,做科学发展观的践行人以及把科学发展观广泛的传播出去,努力培育中符合现代社会的综合型人才,使中华儿女不断的团结和友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
(二)实现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课使命的要求
中职院校中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必须学的科目,主要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修养,对以后的职业发展和规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课程的使命是站在国家的高度看待问题如国家的未来等,不断进行三个代表思想灌输,做三个代表思想的接班人。它是中职院校学生学习的关于思政教育的第一门课程,为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念做正确的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和道德观念。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的版面设计分为两部分,是由职业道德和法律组成,第一部分为第一章至第五章,属于职业道德的内容,如何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等,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第二部分为第六章和第七章,属于法律的基本内容,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以及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不但加强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修养。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和学生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和学生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发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作用,所以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未来发展制定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职业水平以及法治观念等,努力做有理想有抱负的新时代文化青年[3]。
二 以项目驱动引领教学实践
中职院校注重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水平,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中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方式在不断创新,如产教结合、项目驱动等,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如项目教学方法。
(一)中职院校培养人的关键环节
目前国家的中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上培养具有专业水平的综合型人才,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是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不断推进中职教学的创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但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的需求,而且鼓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关键的是不断加强学生的动手水平,拥有较高的职业水平。目前我国中职教育的改革的方向是产教结合、项目驱动,在进行教学时融合行业的先进元素,使中职学生学和做相结合,不断进行思考,不断探究新知的一个过程,并培养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解决问题的水平,不仅使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而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加强学生的创新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中职院校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质量提高的有效路径
在“大思政”的影响下,中职院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和完善,但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有效性,扩充平台,创新方式,在中职院校教学中最有效的探究途径是利用项目驱动。道德与法律课程是以中职生即将面对的问题为出发点,以遵守和践行社会行为规范作为结束点。其中践行是最关键的点。道德与法律不同于别的教学的项目产品设计,它是一种精神产品。在道德与法律教材根据划分的两部分,进行教学和实践的规整。首先是道德篇。设计一些道德项目,如“讲述一代好家风”等,其次是法律篇。可进行法律演讲、宪法活动日等项目,从而构建一套完善的流程,如从筹备项目、开展执行、展示成果最后到整理反思等[4]。项目中有道德规范、科学发展观等重点内容,项目在老师和学生配合下完成,正确指导中职生在参与中善于运用三个代表的思想去思考问题和理解问题,不断加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技能、维护自身权益的水平、分析问题的水平、交流的能力等。可是项目驱动只是提供了外部的一个构造,但要想把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就要把握住契合点,要不断进行探究。
三 以创新为本,创立教学品牌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品牌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价值的体现。中职学院的教学在融合思政教学的情况下,创新为魂,深度研究特点,建立品牌,是中职院校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创新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后一个维度。
(一)中职院校优势
中职院校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的各种专业能力,属于创新实践活动。因此,只有学生具备创新精神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创新来源于生活,德育促进学生的创新,中职院校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中建立围绕科学发展观为根本的实践活动,在同等院校中保持优势,使中职院校可以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不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观念。
习主席高度重视思政教育,中职院校已经充分领悟到自己的作用和责任,不断扩宽学校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提高学生整体的职业素养,充分做好以德育人。在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的观念和理念。
(二)中职院校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的生动实践
在进行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时,老师要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如专业渗透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的模式。专业渗透教学就是老师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收集一些教学题材,如社会热点等,在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通过了解经典人物等,使学生的道德观念逐渐被熏陶和感染。在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学科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如围绕教学难点和热点新闻。使学生更加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加强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学习的热情,不断加强学生的职业修养和道德观念。实践教学就是老师不要仅传授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要与专业技能融合起来,把专业实践教学作为基础教学的新营地,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等,多维度加强学生的职业修养和创新能力[5]。
中职院校职业道德与法律品牌的建立,就要不断丰富品牌的内在修养,突出重点,从本质上体现以德育人的目的。就要中职院校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互相合作,逐步推进,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可,更加鼓起职业道德与法律老师积极创新,勇于实践。
四结语
中职院校的教育对祖国的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思政”的格局下,中职教育就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尤其是中职院校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要准确把握育人为先、重实践、创新为魂三个维度,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建立教学品牌等,不但可以提升中职生的职业道德,而且可以提升中职生的法律观念,使我国的中职教育健康稳步的发展,为社会上培养高素质、高修养、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任生贵.如何提升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6):54.
[2]胡卓群.“大思政”格局下艺术类高职思政理论课教改三维度——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01):51-54.
[3]郭海秀.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浅谈[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3(06):50-51.
[4]梁丽琼.对中职生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双管齐下模式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2,1(06):83-85+88.
[5]宋倩华.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重在与职业标准对接[J].教育现代化,2016,3(27):259-260+26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5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