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课堂文化构建: 从理念到实践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27 16:15: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课堂文化是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是学校的价值取向在课堂活动中的体现,是学校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是学校文化的基础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阳光课堂是尊重的课堂、自信的课堂、和谐的课堂、合作的课堂。北京新发地小学基于学校历史发展和现实需求,提出以阳光教育为基础的向阳文化办学理念,形成并践行阳光课堂师生行为规范。

[关键词] 课堂文化; 阳光课堂; 北京新发地小学
\

陶西平老先生指出: 课堂文化是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 是学校的价值取向在课堂活动中的体现,是学校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是学校文化的基础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在提出教育理念初始, 就要思考如何发挥主渠道育人的作用,让学校的教育理念、育人文化落实在课堂中。下面笔者就以北京新发地小学的阳光课堂文化构建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实践。2008 年基于学校历史发展和现实需求,北京新发地小学提出了以阳光教育为基础的向阳文化办学理念,并一直在思考如何构建学校的阳光课堂文化。

一、确定阳光课堂文化形态

( 一) 提炼阳光课堂文化的核心词
阳光课堂文化要从师生课堂的具体行为来体现,怎样才能让师生形成统一认识呢? 我们以“我眼中的阳光教师、阳光少年的具体课堂行为表现” 为题开展了面向全体师生的大讨论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以教师教研组、学生合作组为单位, 每一位师生都要结合自身实际谈自己的认识。在个人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小组汇总意见后反馈给学校。我们再将师生的意见进行分类,进一步梳理汇总。然后我们惊奇地发现,教师与学生对阳光教师与阳光少年的认识十分吻合,一些高频认识随之出现。“阳光教师要有幽默感,要尊重每一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对有问题的学生要及时鼓励,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理解,不能当众批评学生,给学生留面子,要相信学生,多给学生展示机会,按时上下课不能拖堂等。阳光少年在课堂上要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声音洪亮, 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同学出现错误时要主动帮助,不能嘲笑等。” 在此轮大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将形容阳光师生课堂表现的一些高频词按顺序进行了摘录。教师层面包括: 尊重、相信、理解、鼓励、欣赏、幽默等。学生层面包括: 尊重、自信、勇敢、协作、认真、有礼貌等。接着, 我们依据学校的向阳文化内涵及学校的育人目标进行梳理归类,提炼出学校阳光课堂文化的两个层面及六个核心词,即教师层面为尊重、信任、鼓励; 学生层面为尊重、自信、合作。

( 二) 形成阳光课堂师生行为规范
通过首轮讨论师生对阳光课堂基本达成共识。教师课堂上怎样的行为才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学生课堂上的合作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针对这六个核心词的具体课堂表现我们在四、五、六年级开展了全员参与的第二轮讨论活动。在此轮讨论活动中,我们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师生进行调查。每一位师生都要针对核心词写出自己认为重要的三点具体表现,经班级、教师教研组讨论将意见集中汇总。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将各班及各教研组的意见进行分类、排序、合并,最终形成学校阳光课堂师生行为规范。至此,阳光课堂的概念越来越清晰。

阳光课堂是尊重的课堂。尊重体现在课堂中师生、生生间彼此对生命的敬畏。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善待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当众批评指责,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哪怕学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激发所有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学生是独特的个体,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教师要平等看待每一名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差异性教学,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绽放光彩。
阳光课堂是自信的课堂。自信体现在课堂中就是学生积极发言,声音洪亮; 敢于发表自己真实的意见,敢于向他人或书本提出质疑; 敢于承担,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努力完成,不用他人代替。

阳光课堂是和谐的课堂。和谐体现在课堂中就是师生都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师生、生生关系融洽; 师生、生生间平等对话,相互传播阳光, 接受阳光,形成高效的互动氛围。

阳光课堂是合作的课堂。合作体现在课堂中, 就是教师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群体参与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充分发挥个体的特长、群体的智慧; 学生在合作中敢于担当,各负其责,互帮互助,智慧共享; 合作要体现同学间的相互理解与鼓励,出现问题不能互相埋怨。

我们欣喜地发现,阳光课堂师生行为规范, 完全符合我国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 都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践行阳光课堂文化

( 一) 内化阳光课堂师生行为规范
阳光课堂师生行为规范是在自下而上的意见征询过程中形成的,是师生意见的集中体现。为了让全体师生熟知规范,将细则内化于心,我们开展了自上而下的学习活动。从校长到教师再到每一名学生,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要熟知规范,做到说得清、做得到。为了便于记忆,我们还把规范改编成儿歌。为了强化师生对规范的学习与落实,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打开教师的听课本,第一页的背面都要贴上阳光课堂师生行为规范,目的就是让规范成为每位教师的行为指南,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为了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在学生间开展背一背、比一比、议一议的活动,学生要在每天上课结束后问自己几个问题,如今天的课堂上我表现得够自信吗,在课堂上我做到尊重他人了吗,与同学们的合作是否有所收获呢,怎样做才能更好地符合规范要求呢?

阳光师生课堂行为规范,既要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仅仅记住还远远不够,从学校层面还要对师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例如,针对教师课堂行为 “信任” 的要求: 把准学情给空间,独立完成不包办。把准学情是关键,为破解这个关键,2013 年 9 月我们参加了区级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方法的实践研究”。在刘加霞、张丹和刘琳娜几位教授的专业引领下,教师们学会如何准确地把握学情。又如,关于合作学习,我们认为要想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在学校的校本研修方式全部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并组织教师定期交流,相互学习。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还组织全体教师开展 “变教为学” 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在语文学科开展 “双主题” 阅读教学研究等, 这些工作为师生们很好地践行课堂行为规范提供了保证。

( 二) 开展阳光课堂文化评价
在全体师生熟知阳光课堂师生行为规范的前提下,我们依据规范设计了阳光课堂文化评价量表,并依据量表开展随堂评价与定期评价活动, 以此落实阳光课堂师生行为规范。

首先是随堂评价,侧重于教师间的交流与评价。在常态听课与评课过程中,所有听课人不仅要关注学科目标的达成,同时也要全面关注阳光课堂师生行为规范的落实情况。每次听课结束后, 授课教师都要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自我反思,听课人也要针对规范中的细则进行评价,帮助执教者找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意见。
如在张老师执教的 “拼摆中的数学问题” 这节课后,在自评环节,张老师提到了对学生的鼓励不够,课堂略显沉闷,学生不够积极主动。听课教师在评课中也指出了同样的问题,并针对如何利用积极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在课后,我们利用阳光课堂文化评价量表由学生对张老师的课进行了评价, 欣慰的是,学生的评价数据与张老师的自评十分吻合,在鼓励这一核心词的评价中,对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运用积极的评价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要有指向性” 这一项学生均分打出了 1. 62 分 ( 满分 2 分) 。欣喜的是,在尊重这一核心词 “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 这一项,全班同学给了张老师满分的评价。张老师激动地说道: “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评价是客观公正的,评价量表真的可以使我更加准确地找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这有利于我今后课堂教学工作的改进。”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使用不仅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对自身工作的反思,也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的能力。

在对全校各班学生进行首轮自评的活动中, 一些学生的自评数据与同组的互评数据差距较大。教师们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将学生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类: 自评成绩明显高于互评成绩 ( 自我感觉良好,同伴认可不够) ; 自评成绩明显低于互评成绩 ( 自信不够,同伴认可度较高) ; 自评成绩与互评成绩总分虽接近,但单项成绩存在较大差异 ( 认识不够准确) ; 自评成绩与互评成绩相对吻合( 自我分析客观公正,与同伴认可度吻合) 。教师在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加以有针对性的引导。“为什么你的评价与同伴的互评存在较大差距,你认为问题出现在哪,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你能制定一些可行的措施并尝试改进吗? ” 师生阳光课堂文化评价量表的使用,再一次内化了细则,并外化在行动中,促进了师生的自主发展。

其次是定期评价,注重师生与生生间的交流与评价。每月的月初与月末我们都会以班级为单位利用阳光课堂师生行为规范评价量表,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形式开展评价活动。师生通过数据分析,从整体上客观准确地把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此促进师生的自我反思与自主发展。

如对 “尊重” 这一主题的评价,月初全体师生首先要结合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再经过来自同学及教师的互评,再根据评价计算差值,最后师生结合评价数据进行自我反思, 找准自身的问题,制订可行的措施进行调整。月底,我们要再组织一次跟踪性评价,师生在 “尊重” 这一主题上存在的问题是否解决,还有哪些问题措施不够得力,是否需要重新调整。我们会根据这些数据再次进行分析,遗留下的问题就是我们下个月要继续调整的重点。
例如,王老师在对比教师的自评与学生的评价数据后,在反思中提道: “在尊重方面,学生对于后面四条都给我打出了较高的成绩,但是在第一条不拖堂上给我打分较低,这也符合实际,有时为了把知识讲完,确实存在拖堂现象,学生打分十分公正。” 课后王老师与学生进行沟通,并选择一名同学在下课铃响后主动提示教师按时下课。在月底的跟踪性评价中,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

课堂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不仅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而且他们也更深刻地理解学校文化的内涵,这助推学校品牌的形成。

《课堂文化构建: 从理念到实践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27/20181227041553340.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47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