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催开校园百花里不曾绽放的花朵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25 13:41: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未来。然而,在今天的校园里,由于家庭和社会及学生个人诸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这样的 “问题学生”,有人称之为 “校园百花里不曾绽放的花朵”。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对学生的成长需要欣赏,没有欣赏就没有教育。作为教育者,要把 “问题学生” 看成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教育者要有一双 “火眼金睛”,善于捕捉 “问题学生” 身上的闪光点,用真诚的爱心去关注这样的学生,唤醒他们的自信,让他们也能朵朵花开绽放,光彩照人,继而成人成才成栋梁。

[关键词] 赏识教育; “问题学生”; 转化策略
\

什么是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 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一位哲人说过: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 “渴望被肯定”。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条规律, “人的生命的潜能激发需要赏识”。赏识教育是转化 “问题学生” 的灵丹妙药。当今, 无论是城镇学校还是乡村学校,班级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 “问题学生”,他们同样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转化他们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应对他们实施赏识教育,在对他们的教育培养过程中,不能以歧视的眼光和放弃的态度对待他们,而应该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运用语言激励,创设赏识的情境引导,使他们建立起自信心,树立起上进心,让他们也能品学兼优, 健康成长。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研究实施赏识教育转化 “问题学生” 的策略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认真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加强

“问题学生” 的心理健康教育赏识学生,源于教师的爱心。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小家庭,班主任无疑就是家长,其中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无时不在奏着一首永不停息的交响曲,而贯穿始终的主旋律则是师生之间那般真诚的爱。浇树浇根,育人育心。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据相关调查显示,对于 “问题学生” 来说, 七成以上的孩子是因为在心理健康方面出了问题, 影响了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自卑心理。由于一部分学生成绩差,认为自己在学校不像成绩好的学生那么被教师重视,因此, 他们的自卑感越来越强,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二是离异家庭子女更敏感。由于经历了父母离异,所以孩子的心灵愈发变得敏感,对他人的防御心理更强。三是产生抑郁心理。一部分 “问题学生”,特别是父母离异等因素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很多孩子会因低落的情绪和痛苦带来的伤心无法自拔,加之缺乏身边人的关怀, 就会导致孩子出现抑郁心理,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自闭的情况,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四是产生憎恨心理。这部分学生主要是指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通常这些孩子表达出的憎恨心理也是十分常见的,这种憎恨心理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可能会导致孩子对社会以及学校产生憎恨,而这种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未来成长。教师应当用期望的眼光重新认识他们,从心理健康方面研究他们,把真情的师爱洒向他们,多与他们谈心、交流,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开导、引导,让这些迟开的 “花朵” 沐浴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二、理解学生心灵深处的矛盾,发现闪光点,帮助学生成长进步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 理解是指人去了解、接受对方的行为和思想。有人说理解是爱的别名, 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心理部分。首先,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讲过 “季娜摘花” 的故事: 季娜没经教师同意,就摘了学校里一朵很美的花,这时班主任没有不分青红皂白斥责学生,她透过孩子那坦白无邪的目光,看到了孩子的纯真,于是慢慢询问原因,孩子望着教师诚实地说: “我祖母病得厉害,我想摘一朵花放在她床头安慰她……” 说着眼里流着泪水。这时这位教师没有责备她,并且很受感动地说: “季娜你再摘三朵花吧,拿两朵送给你的父母,谢谢他们培养了一个善良的人,拿一朵送给你,为你这样一个善良的心! ” 这是多么深刻的理解啊! 相信季娜会永世不忘的。其次,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每个举动。例如当今的学生爱玩手机,有的教师是制止,有的教师是没收,甚至有的教师是将学生的手机砸了。当代人不用手机,简直是与时代脱节。这就需教师理解, 正确引导, 发挥手机的“正能量”。
著名作家冰心说: “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 这就是说,鲜花是自然的美丽,孩子也是天生就自然的可爱。关键是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时,我们往往看到问题的一面,没有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为此,教师应多和 “问题学生” 交朋友, 多谈心交流。只有学生愿意为教师敞开心扉,教师才能清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找到学生心灵的闪光点,也就是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的切入点,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三、信任 “问题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忠告我们: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教育先辈的话说得非常有哲理。其实作为每个有灵魂有思想的青少年学生来说, 他们都具备成功的潜能,并且都有成功的可能。

生活中只有充满爱心的教师,才能发自内心地去赏识自己的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有他的成功。成功有大小,平凡而伟大。教师信任学生, 学生就会有追求成功的信心,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教师的作用不单是教给学生知识,还需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对话,自觉地去搭建平等的师生交流平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充满自信,才会有奋进的动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笔者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妈妈在他很小时就离开了家,他一直在姑姑家长大。由于他一直想自己的妈妈,所以他上课经常分散精力,不爱学习,情绪低落。起初笔者对他也有些失望,但是有一件事让笔者改变了这种想法。有一次,笔者在课上发现他的小腿发青,他却没有出声。笔者觉得不对劲,下课后让学生陪同他去医生那里拿药,但是笔者不放心,又把他叫来关心地询问他的病情。从交谈中得知,他爱打篮球,在前一天下午打球时不小心摔倒了,把小腿摔青了,回家又没跟姑姑说。笔者发现了这个情况心中一震: 既然这个孩子爱打球,让他去参加学校篮球队, 为何不可? 也许能发挥他的特长,让他变得自信起来呢! 笔者叫他服下医生拿的药,然后拍拍他的肩膀,微笑着对他说: “你的脚受伤了,还坚持来上课,这一点做得好。你这么喜欢打篮球,等你脚好了,老师给你报名去参加学校篮球队训练吧! 不过有两条要求必须做到: 一是遵守学校纪律,二是把学习成绩提上来。” 他听到这番话,先是一惊,然后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说: “老师,我一定会努力做好的! ”
\

后来,笔者带他去找体育教师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学生篮球队,球队的训练不仅进一步培养了他的兴趣,提高了技艺,还让他的思想得到了锻炼,课堂上他也慢慢地静下心来努力学习。在以后的成长中,他不仅是篮球队一名优秀的前锋队员,各科成绩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件事让笔者感受到越是成绩不好的学生, 越需要得到教师的关爱。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往往都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安慰和激励。热爱学生,是教师时时不能忘记的情怀。

四、吸纳多种力量形成合力,形成大爱真爱的氛围,促进 “问题学生” 健康成长

“问题学生” 问题的形成有个人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的影响等多方面的社会原因。为此, 要真正解决 “问题学生” 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吸纳多种力量形成合力,对 “问题学生” 形成大爱、真爱的社会氛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首先,父母亲的厚爱。对 “问题学生” 的赏识教育,离不开家庭亲人的力量,特别是孩子父母亲的厚爱,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力量。我们常说的 “家校共育” 就是这个道理。笔者所在学校成立了家校委员会,各班级的教师与学生家长建立了联系通道,如电话联系、微信、QQ 群、学生成长卡等档案记录,班主任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互通情况。同时,学校定期的家长会、家访等切实有效的沟通机制,对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起到良好的作用。

其次,班集体的友爱。在赏识教育中,教师应注意建立一种和善友好的班集体大家庭。学生每天来学校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直接和同学们接触,同学之间真诚友好的交流和帮助显得十分重要。在班集体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学生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同时,教师还组织班干部和品学兼优的学生与 “问题学生” 结成帮扶对子, “一带一” 形成 “一对红”。一旦发现个别 “问题学生” 有进步,教师就大胆吸收他们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也有责任感。实践证明,这种委以重任的方法不失为转化 “问题学生” 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再次,教师的关爱。爱,会剔除一切不和谐之音; 爱,是慰藉心灵的良药; 爱,会为学生开辟一片生命的乐土; 爱,会给学生留下一生的醇香,一日复一日,我们一定会将这由细腻、理智、持久的爱而汇成的交响曲不停地回荡。

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应有的道德感情,是人民教师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一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 教师绝不能伤害学生的尊严。正如孟子所说: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有学生的经验,有时他往往会提出许多在教师看来不值一提的问题,这时教师首要的是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他爱思考的好品性,赏识他有提问题的勇气。

最后,学校管理教育中的严爱。对 “问题学生” 的转化,我们不能一味讲求 “和为贵”、遇事不讲原则,要做到宽严结合。赏识教育既要正面强化,同时也要把握好分寸。在对 “问题学生” 的管理教育中,笔者所在学校始终抓住如下两个核心要素。

一是抓住 “立德树人” 这个核心, 从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行入手。我们认为, 教育的本质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让受教育者成人成才。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有创新激情和创新能力的学校,离不开一所所学校深入持久地帮助学生在道德品质、言行举止、才能智慧上不断取得进步。我们提出, 在小学教育阶段, 要 “为聪慧而高尚的人生奠基”, 其中很重要的一块基石就是 “立德”。学校倡导 “立德树人”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强调在小学阶段的独特价值。“立德树人” 在学生身上种下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 是契合时代和国家需求、夯实基础奠定未来的种子。

二是把加强 “问题学生” 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知识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思品教育中 “知” 和 “行” 的重要关系, 把学习知识与执行规章制度、规范日常行为与法律知识的教育结合起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法律修养是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和亲身实践,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能力,才能实现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素质和文化素养的目的。

总之,教师在班集体管理中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地、充分地给予微笑、肯定、鼓励、赞美, 把学生的缺点看作成长中的不足, 给予诚恳善意的提醒, 让赏识成为教育的一种理念。赏识为主、批评为辅,就能重树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发现和发掘学生的长处和潜能, 帮助学生最终走向成功。

[参 考 文 献]

[1]程杜明,卜欣欣,戴洁. 人生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 团结出版社,2003.
[2]王苏萍. 试论赏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3) .
[3]戴永华. 浅谈赏识教育与儿童自信的培养[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 3) .

《催开校园百花里不曾绽放的花朵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25/20181225014201936.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4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