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加坡教学工厂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启示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0 11:22: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新加坡职业教育是成功的,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做法和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国高职院校要擅于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入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中,与教学相融合,形成学校、企业、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工厂;教学理念;专业建设

本文引用格式:黄鹄.新加坡教学工厂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9,6(63):165-167.

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非常狭小的国家,但它的经济发达及现代化程度却是世界领先。促使新加坡经济发展最大的动力之一就是新加坡的教育,尤其是新加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取得巨大成就。新加坡职业院校在办学策略、办学特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尤其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推行的校办工厂、产学结合,提出的“教学工厂”这一先进的办学理念。十九大会议中,国家已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正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时期,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办学模式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的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办学等方面是值得高职教育界深思。

一 新加坡“教学工厂”的概念

新加坡各职业院校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彰显自己的特色。比如新加坡理工学院的CDIO教学模式,共和理工学院的PBL教学模式,特别是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理念、“无界化”校园理念、无“货架寿命”理念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最有特色的办学模式,也是该校在职业教育中最成功的标志。所谓“教学工厂”就是指真实的模拟企业工厂的实际环境,将企业的真实场景、设备等实际的真实项目带入学校,在学校里建起设备完善、技术先进、环境逼真的用于教学的模拟企业实际环境[1]。

“教学工厂”模式就是把真实的企业项目和科研项目引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委托的实际项目或科研项目中,有助于学生把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能按照企业需求的岗位特点将所学的知识直接运用于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让学生一毕业就能够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从课堂理论授课到实践技能操作到自我提升,“教学工厂”真正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赢发展[2]。

二 新加坡“教学工厂”的形成与发展

新加坡是个很开放的国家,靠的是严格的管理体系。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擅于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采用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试图通过企业培训来完成职业教育。由于新加坡的企业规模较小,且没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德国的企业存在较大差异,为解决这一难题,新加坡国家经济发展局把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由较好教学体系的职业院校来承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终于走出了一条符合新加坡本土化特色的产学研合作办学道路,创建了享誉世界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工厂”[2]。教学工厂的诞生和新加坡的国情是相适应的。

三 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的特点

(一)课程体系建设


南洋理工学院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采用宽基础、分方向、项目模块化模式,课程开发工作主要由系级课程开发的小组负责,小组中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领导各占一定的比例,这样能够保证所开发的专业课程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和社会需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双轨制”,也就是每个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主要学习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第三学年为专项课程(专项研究项目)和企业实习,第三学年期间,学校将学生划分为两部分,交叉进行,使做项目和实习得到合理安排利用。最后一个学期有至少10周的毕业项目和10周的企业实习。课程授课方式包括大堂课、辅导课、实践课,辅导课和实践课实行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有利于互动、管理和分散实习。毕业时需要完成的项目一般都要求必须结合生产实际真题真做,学生直接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参与企业的生产及经营活动。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很好的掌握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对接岗位,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比较强。

\

 
(二)“无界化”校园理念

南洋理工学院的“无界化”校园理念,已经基本做到了建筑、语言、教学、项目的无界化。这种理念就是让不同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通过一些项目联合起来,团队协作,取长补短,学系间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深入交流合作,可以促进整合学校的优秀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师间跨系级工程项目的合作与研发。即强化师生们的专业能力,又为师生们提供综合科技创新的机会,提升学院的灵活度与应变能力。“无界化”校园理念将学校的七个学系优质资源整合起来,联合公关、通力合作、共同研究、形成最佳合力,打造学院品牌,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会了团队与协作。

(三)无“货架寿命”理念

无“货架寿命”理念,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货架期就是生理年龄,而南洋理工学院对职工的评价不以年龄为依据,鼓励教师员工不断学习,把教师员工的事业心、进取心、思想观念做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即使年龄超了50岁,学院仍会为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诉求。学院特别重视每个教师的发展,除了学校会举办相关的培训业务来提升教师的能力,还可根据教师个人情况的需要提供培训。南洋理工学院这种为员工提供终身学习、终身提高、终身受益的学习机会的做法,是增强学院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教师员工成就感和归属感的重要且有效的捷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和借鉴的。

(四)教学企业与企业项目

新加坡的教学企业或企业项目往往是以教学工厂、科技创新中心、实验室为操作平台。第一、二年级的项目一般都是教师们把完成的企业项目按学生特点和所需的岗位能力来设计项目[1]。第三年级的项目都是来自企业真实项目,由教师团队带领学生们一起开发[2]。真实项目化教学能够很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管是从业技能操作还是技术管理都会得心应手,对毕业后从事应用技术开发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2]。

可在企业、科研机构不愿涉及但又必须进行、乐意外包的一些方面开发项目。一些专业也可把学校的一些设施改造作为项目进行开发。力争引进一些有能力的专家或教师,缩短与企业、科研一线的距离,提高专业声望,从而增加项目的数量和质量。

(五)灵活的用人机制体现以能为先

比如南洋理工学院有充足的经费等诸多优越条件是完全可以向全世界招募高学历人才。可南洋理工学院聘任教师并不盲目追求高学历,只要求本科学历[1],但是必须要有5年以上从事过相关行业企业一线经验,南洋理工对于教师的引进,更看重的是企业经验。对于教师要有比较熟悉且拥有丰富的行业企业资源,特别要有项目开发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双师型。另外学院特别注重对教师的再培训,也就是他们说的“专能开发”和“增值++”,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鼓励老师转行和跨界,从事第二专业的教学。比如讲授教与学有效途径的陈翼平老师,她的干练、幽默和睿智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在国外读的研究生专业是教学法,在南洋理工学院教授的却是视觉传达设计。所以南洋理工学院在用人机制上,处处体现以能为先。

四 结合专业的一些设想

新加坡职业教育是成功的,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做法和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学习新加坡职业教育经验,结合我们办学实际,我建议在今后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中,借鉴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精准对接岗位需求,探索“校企合作”、“以项目带动实训”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试行企业化管理,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学生既能进行技能实训,又能开展项目制作的“实训工厂”。[7]下面我将结合本专业谈谈几点设想:

(一)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试行“教学工厂”

初步以现有的装饰设计工作室为基础,增加一些必须的硬件设备设施。教学工厂通过承接企业实际项目,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项目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已经感受到了浓浓的企业设计生产氛围,并且通过在校的学习,感知了超前于设计实际的技术和知识,拓宽了思路和视野,不但将来进入企业或机构能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学习、创新能力将所学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并设计出技术一流的企业产品,而且不断地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为他们将来的设计创业之路提前打好了技术与心理基础。

\

 
(二)实训基地的设备配置,适当与行业企业的生产实际需求吻合

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保证用于生产经营的实训设备要适当超前。因为人才培养对于现实的人才需求有一定的滞后期,现在培养的学生往往要等到两三年以后才能就业,只有在学校学习先进的技术,才能保证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时所运用的技术、知识不会落后于时代,使培养出的毕业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2]。

(三)引进高端专业人才,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这也是南洋理工学院获得成功的关键[1]。我们的教师队伍结构还不尽合理,理论型教师多,实践型教师少,教师大多来源于应届毕业生,出校门即进校门,缺少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这样的教师队伍已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5]。

我校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及时制定相关政策,广开门路,引进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内部培训机构教师和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专职或兼职教师[1],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在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学校也要选派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化、常态化、实效化,使他们始终能掌握该领域先进技术和行业动态,提高专业教师实操实训指导能力。

(四)改变传统教学形式,推广项目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教学形式,在课程实施教学过程中,实行“教学实训一体化”,像南洋理工学院那样,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安排学生进行项目开发,直至三年级开发综合性项目、企业项目,将项目教学贯穿始终,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4]。课程结合企业实际项目,分组组合小组“工作坊”和“头脑风暴”,由于这些方法组织形式灵活,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每个参与者(包括老师)都处于平等地位,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做主持人,也可以做参与者,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3]。

(五)实训基地要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借鉴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把基地当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动作流程,突出企业“以人为本”和“竞争核心”的管理理念[1],提前训练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实训基地要有经营业务,要有企业实际项目或研发项目,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到企业的经营、生产和项目研发,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4],确保有关培训课程与企业需求挂钩,与时俱进并适当超前,这样才能为企业提供最适用的人才和最好的服务,保证学生在未来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中站稳脚跟。[6]

(六)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打破以往的考核评价模式,以“结果导向”为基础,重新构建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应注重能力形成考核,轻理论知识考核,重实训操作和实际能力评价。

结语

三个月忙碌而又紧张的学习顺利完成了,在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的精心安排下,此次研修收获颇多,新加坡高职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通过专题学习、参观、考察、经验分享、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总结其先进性,联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际,对指导我国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发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尤其在学习“教学工厂”的过程中,我们还要辩证地看待这一先进做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大胆借鉴、尝试创新[7],真正实现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蒋朋朋.高职院校“教学工厂”模式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3,(35):171-172.
[2]白彦婷.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经验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177-179.
[3]李强,轩照振.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研究[J].交通职业教育,2017(01):26-28.
[4]王丽卿.“教学工厂”的经验与启示[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1(4):34-36.
[5]缪宁陵.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对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启示[J].职教通讯,2015(5):79-80.
[6]张建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谈新加坡"教学工厂"对职教实训基地建设的启示[J].管理学家,2011(4):2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615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