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职业素养在当今社会人才选拔和竞争中体现出尤为重要的地位。本文从高职院校职业素养育人体系的构建出发,结合体验教育的优势,提出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体现职业素养教育全程化的思想,把拓展训练作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拓展训练;职业素养;全程化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张淑萍.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全程化培养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3):154-157.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专业技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尤为重要。本文以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总结了十余年素质教育和拓展训练培训的经验,在“全程化”职业素养教育视角下的德技双修育人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调查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分析,将拓展训练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就业能力,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构建四位一体、双践合并的德技双修育人体系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思想教育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学风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把“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构建了“四位一体”+“双践合并”的德技双修育人体系,具体如下:
(一)组织机构保障体系
学院始终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思想,结合人才培养需求成立形成了“党办、团委、学工处、思政部、就创业办”一体化的育人机制,将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入学教育、课程体系,团学活动,社会实践、就创业等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
(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以思想教育为主线,结合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以课程为载体融入职业素养教育,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培养相结合,形成了线上与线下教学、课上与课下、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三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围绕主题创设情境,学生参与活动、交流体验、分享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在体验中收获、感悟、成长。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三)活动大赛育人体系
为了丰富学生大学期间的生活体验和人生阅历,通过多种途径塑造了健康、活泼、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以服务学生成长、成人、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思想引领为首要任务,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格调高雅、寓教于乐的活动为载体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并在不断改革中创新,打造校园文化精品项目。以创新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科研创新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等为依托,打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生在校体验。
(四)拓展训练培训体系
通过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拓展训练体系,结合00后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拓展项目和活动方案,贯穿于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这种的独特的体验式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积极地参与中自我感悟、不断完善自我。
(五)行企校联动社会实践
与社会用人单位联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百名经理人进课堂、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当下就业形势,企事业单位岗位需求,岗位要求,对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的需求利用假期时间开展社会实践,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六)创业实践基地:战鹰营地
2007年带领学生社团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拓展训练培训,2014年成立拓展训练基地,2017年正式注册公司“大连战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开展公司化运营,探索出一套符合高校师生的创业模式。
二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需求分析
职业素质的高低是影响高职学生走向社会、成功就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环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近年来发展较快,高职院校不断扩展,学生数量逐年递增,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麦可斯调查显示,在招聘中80%以上的用人单位选择知识结构合理和综合素质高的员工,但在实践中,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需求相差甚远,60%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满意度偏低。希望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好的职业素养、掌握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具体如下: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的差异性,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结合00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三 职业素养全程化教育视角下拓展训练的应用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倾斜,00后学生开始成为高职院校主力军,多数00后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协作意识,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动力不足。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互联网资源的共享使他们心智越来越成熟,个性张扬的00后,能够认真思考并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他们不喜欢说教,不受拘束,有自己的主见和评判标准,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课堂和教学方式不被00后所接受。而拓展训练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恰好满足00后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培训方式,利用崇山峻岭、丛林绿地等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情景和活动,让学员在大自然中全身心放松,通过学员的亲身体验、团队集体学习、成员之间的相互激励与启发,让参与者在体验中感悟活动中所蕴含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实现可趋向性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从而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
(一)拓展训练培训体系的构建
我校自2007年引入拓展训练,通过调查研究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需求和大学生职业素养短板的基础上,开发完善适合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将拓展训练贯穿于素质教育体系,融入新生的入学教育、课程体系、课外实践活动之中,针对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需求,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就业的职业素养需求,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训练体系,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和“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最终形成以拓展训练为媒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训体系。
(二)拓展训练在入学教育中的应用
1.入学教育中拓展训练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入学教育是学生步入大学生活的第一课,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离开亲人和熟悉的环境步入大学,开启了崭新的生活,对周围的环境和师生都很陌生。迫切地需要迅速适应环境,结识新同学、重新建立人际圈,独立生活,找到归属感。在入学教育军训阶段,设置全天的拓展训练,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实施如下:
2.拓展训练教练团队的组建
入学教育中开展大规模的拓展训练,强大的教练团队是关键和核心,每30-50人就需要配备一名教练和一名助教。以一两千人规模的拓展训练为例,平均每天参训120-200人,每天至少需要10-12名教练,连续培训10天左右的时间,这也是各校无法开展此项训练的关键因素。为此,我校探索出一条“社团+基地+公司”的创新创业模式,由社团中优秀成员经过一年的培训与锻炼,担任拓展训练的教官;学校的场地资源整合重建即可成为素质教育基地,同时也可开展公司化运营。
(三)拓展训练在职业素养全程化培养中的作用
1.适应环境、增加归属感
结束了紧张的高考冲刺阶段,步入崭新的大学生活,学生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入学适应问题。大多数学生为异地就读,从未离开过父母的羽翼,他们渴望独立生活,却缺少独立生活的技能和心理准备。而拓展训练通过破冰训练及游戏任务的设置可以打破学员间人际关系隔膜,拉近学员间的距离,快速融入集体之中,更好地适应环境,找到归属感。
2.明确目标、重塑自我
目标是灯塔,为我们照亮前行的方向。中学时代以学业为主,成绩是检验成长的重要标志,而初入大学时代,学生渴望摆脱高考繁重的学业和紧张、焦虑的状态,希望按照个人的意愿无拘无束地享受大学生活。而面对残酷的竞争和就业压力,想要谋求一份好的工作和未来,不仅要求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由较高的软技能即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拓展训练项目的设置,让学生在体验中自己去感悟总结明确目标的重要性,在分享总结中引导学生明确大学目标,后续课程中设置“大学目标”。
3.增加团队凝聚力、提升综合能力
具有较强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是社会用人单位较为关注的焦点,也是重要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拓展训练通过团体训练项目的设置,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亲身体验、互相配合共同解决问题、突破难关、完成任务,以目标为导向,彼此磨合、沟通、互助,不仅提升人际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执行能力,变不可能为可能,提升团队凝聚力,助力学员建立自信心,不断突破自我。
结束语
拓展训练这种体验式培训方式符合00后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让学生亲自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收获、成长,从而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执行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达到磨练意志、知恩感恩、完善自我的目的。这种培训方式以人为本、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为社会主义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肯吃苦奋斗的现代化青年。
参考文献
[1]王新.“全程化”职业素养教育视角下团队拓展训练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4):60-62.
[2]张正.高职院校《团队训练》课程设计与试试[J].科学视界,2014(28):34-35.
[3]江宇,王蕾,张军骑.户外拓展对于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作用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4):124-125.
[4]刘云飞.高职院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48):257-258+2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