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对能够参与国际事务,进行国际交流的人才需求不断加大,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然而受制于诸多问题,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的开展困难重重。所幸,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出路。组织跨文化交际翻转课堂教学需从自主学习资源建设与学习任务设计两方面着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翻转课堂
本文引用格式:马瑞贤.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3):24-26.
0 引言
纵览我国近二十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历史,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为目标的通用英语课程长期占据着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跨文化类课程的建设却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然而,在国门开放,中西跨文化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英语学习者意识到大学英语教学绝不应拘泥于词汇、语法、句法的教学,因为这种纯粹的、“惟语言”的教学并不能实现学习者对西方历史、社会、习俗、礼仪等文化信息的了解、提升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知水平,更无法促进学习者跨越中西文化差异的障碍,准确、得体、顺利地开展跨文化活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成为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内容。
为了凸显跨文化交际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2015年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讨论稿)明确指出“各高校应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指南》出台以来,国内高校纷纷响应号召,围绕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类课程教学进行细致研究与实践。然而,受到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高校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时仍旧沿用原有的英语课程的教学形式。但受制于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的复杂特性,这种老瓶装新酒的教学产生的效果并不客观。
一 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特性及其对教学改革设置的挑战
(一)文化教学内容复杂多变
文化教学是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美学、社会、语用等不同层面来看,文化涉及文学、历史、风俗习惯、价值观、礼仪、社交技巧等诸多要素(王聪,2014:271)。各要素错综交融,纷繁复杂。故而很难在课上有限的课时内,通过教师蜻蜓点水式的讲授实现学生对西方文化深入、系统的了解。
此外,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各国人民的价值观、风俗习惯、社会规约等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文化是动态发展的。有鉴于此,没有一种出版教材能够真实反映最新的西方文化趋势和信息,真正满足文化教学的实时需求。
(二)提高跨文化能力需要思维训练
文秋芳教授(1999)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划分为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其中跨文化能力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就要在思想层面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其在跨文化交流中对中西文化差异形成高度的敏感与深刻的洞察力。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形成求异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移情能力,使学生能够客观、理智地去看待异域文化,并站在异域文化成员的角度去理解其思想与情感状态,从而达成共鸣,进而实现顺畅沟通与有效交流。
以上所述的意识培养与思维训练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思维能力现状,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与帮助。而这在课时有限、大班授课、教师主讲的传统大学英语课上是很难实现的。
(三)交际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实践机会
依据文秋芳教授(1999)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理论,交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构部分。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语言策略能力。在打磨这些能力的过程中,不论是训练学生恰当遣词造句,准确表达自己,还是锻炼学生根据不同的语用情景,选取适宜的话语结构,成功表明自己的交际意图,都要给予学生大量的情景化语言训练机会。然而,在有教师参与的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文化知识教学,语言策略讲解等均占据着大量时间,难以实现学生的大范围交际实战训练。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如果直接套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来开展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定是“此路不通”。要解决以上问题,有效开展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可引入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界日渐风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二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以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基础,翻转了传统教学模式中课上学知识(信息传递)与课下做练习(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学生在课前基于网络学习平台,通过观看微课视频,阅读文本材料,以及与教师和同学在线互动交流等方式,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课上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自主与合作完成多种多样的拓展语言训练任务,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与交际能力的提升。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在以下三方面有效满足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的需求。
(一)教学材料方面
文化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教学材料必定主题丰富、涉猎庞杂,且实时更新。这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是易于实现的。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跨文化交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技术手段为学生的课前学习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时俱进的在线学习材料。如教师可根据不同文化主题,结合最新资讯录制微课视频、引入国外最新媒体与影视视频材料、节选国际MOOC视频、摘用国外近期电子报刊杂志文章等。此外学生也可根据不同文化学习主题,借助互联网搜集大量的文化学习材料。
(二)课时安排方面
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不管是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差异敏感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还是跨文化与交际能力的训练都要占用大量时间,需要大幅度增加课时,这与当前大学英语课时日渐缩减的现实产生了冲突和矛盾。然而,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外网络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在线实时指导、监督与管控下,在严格的考核评价方式的激励下有序、有效进行,真正使得课外学习被纳入到了整个教学体系中来,从而极大地扩充了课时量,满足了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需求。
(三)教师个性化指导下的思维能力训练方面
跨文化交际教学需要为学生创设大量的思维与能力训练机会,并需要教师在学生的训练中给予个性化的反馈、协助与指导。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础知识的学习被置于课外进行,课上更多的时间则留给技能训练。这无疑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思维与能力训练,以及师生的交流与沟通增设了大量机会。此外,在课外学习中,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以及各类移动社交媒体的引入,使得师生的一对一实时互动交流成为现实,从而为教师指导下的语言训练开辟了新的场所。
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翻转课堂教学的驱动者Bergmann和Sams(2012)的论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和实施与一系列要素密切相关,其中较为关键的有自主学习资源与学习任务。据此论述,构建适应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从这两方面着力。
(一)建设适应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自主学习资源
在跨文化交际翻转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资源包括与文化知识、交际策略相关的视频、音频、文本、PPT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材料。在建设自主学习资源时,教师除了要把握前文所述的主题丰富、信息实时更新等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原则。
1.启发性原则
文化复杂多变,而教师所能搜集和提供的文化自主学习材料有限,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全面、深入、动态地了解西方文化的需求。故在建设自主学习资源时,教师应把握启发性原则,使自主学习资源能够触动和启发学生针对相关文化领域开展自主探究与深入挖掘,激发其通过自主搜集和学习相关材料,扩展文化视野。
2.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既指自主学习资源的来源可多样化,广集教师自制,国际知名MOOC引进,学生根据主题和兴趣自选等众多渠道,也指自主学习资源的内容应涉猎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技巧,话语策略等多个方面,从而全方位的为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与交际能力的提升提供知识基础。
(二)设计符合跨文化交际课程翻转教学特点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贯穿整个翻转课堂教学的主线,是实现英语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其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知识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适应跨文化交际翻转课堂教学的任务设计一方面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生的探究兴趣与参与意识,另一方面要利于促进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跨文化意识培养,以及对跨文化交际技巧与策略的应用。要满足这两大任务设计要求,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基于ARCS模型理论生成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任务设计三原则
ARCS模型是由美国学者Keller教授(1983)提出的旨在通过教学设计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模型。依据ARCS理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有四个主要因素,即注意(Attention)、关联(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Satisfaction)。“注意”指教学设计要能够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关联”是指教学设计应使学习者发现新的学习任务与已有知识、学习经历,或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信心”是指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满足”是指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获取成功能得到成就感。基于这四个要素,可生成以下任务设计原则,保证跨文化交际翻转教学的任务设计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引发注意原则
在跨文化交际翻转教学中,为了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任务、完成任务的兴趣,设计的学习任务应具备趣味性,多样性,启发性等特点,以引发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2)关联成链原则
依据ARCS理论的关联要素理论,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应增强各任务间的关联性,使学生所面对的每一个新的任务与上一个任务相承接。各个任务环环相扣,构成任务链,贯穿每一个学习周期,促进学生为了下一阶段学习的有效开展,努力完成现阶段的任务。同时使学生基于上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本阶段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完成本阶段任务的信心。
3)难度纵向递增原则
依据ARCS模型的信心和满意要素理论,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应确保任务难度适中,既具有挑战性,又使学生通过努力研究和执着探索可以获取成功,从而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具备能够成功的信心,在不懈努力完成挑战后,获取极大的成就感。对于任务难度的把控应遵循难度纵向递增原则,保证在每个课前、课上和课后的完整学习过程中,随着学生相关知识的不断增长,任务链上的各项任务难度逐一递增,以实现任务的动态难度适中。
2.以学生的跨文化知识与能力发展为导向创新任务形式
为了促成学生的跨文化知识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的提升,可创新任务形式,有针对性地引入适合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新型任务。
1)文化项目研究任务
西方文化广博,教师选择传授的文化知识只是沧海一粟。学生的文化学习如果仅止于此,那么他们将只窥一斑,不见全貌。有鉴于此,在跨文化交际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入文化项目研究任务。课前引导学生结成项目研究小组,围绕不同的文化主题项目,开展合作研究。使学生通过自主查阅和学习大量文化材料,整理和加工文化信息,研究和分析文化特征,深化对相关文化领域的有力把控。课上指导各项目研究小组就研究成果进行汇报,一方面促使汇报小组成员在梳理和提炼相关文化信息的过程中,不断将知识内化于心,另一方面促成各小组间的文化信息共享,实现学生文化视野的全面扩展。
2)案例分析任务
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度与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突破母语文化的交际范式,根据自己的意图与交际文化环境,准确选择交际策略与语言,实现得体、恰当的交际。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在课前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入大量视频形式的跨文化交际案例,使学生接触和熟悉跨文化交际实例,培养其跨文化敏感度。在课上教学中,教师可组织不同小组进行案例分析,并给与指导性反馈与点评。案例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与技巧,进行开放性的思考和分析,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巧应用能力。
3)情景交际任务
交际能力的训练是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跨文化翻转课堂教学中,可依照翻转课堂“课前传递信息,课上内化知识”的教学流程,在课前发布相关交际技巧、语言策略的视频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中涉及的语言、语用知识。在课上教学中,教师可应用多媒体设备模拟创设各种情景交际环境,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多情景交际练习,促进学生在仿真交际情景中,应用课前所学交际技巧与策略,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践训练,以精进其交际技能,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Brame C J.Flipping the Classroom[J].Educational Horizons,2011,90(1):5-7.
[2]Keller.Moti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J].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1983,Vol1:383-434.
[3]王聪.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4(02):271-272.
[4]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03):2-10.
[5]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6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