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伴随着电子商务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满足市场迫切需求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研究的新课题。本文旨在结合高等教育的现实状况,对产学研合作培养现代国际电子商务人才的作用与意义,对高校产学研培养的平台建设、师资要求,学生培养方案以及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合作的可行性规划等方式提出个人见解,意在为电子商务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抛砖引玉。
关键词:产学研;国际电子商务人才;高等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聂进.产学研合作与国际电子商务人才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6(62):34-37.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E-Commerce Talents Training
NIE Jin
(Wuhan University,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Wuhan Hubei)
Abstract:As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E-commerce,the demanding of talents with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and E-commerce education background became a hot topic of research.This paper aimed at presenting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situation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as:the significance of E-commerce implementing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on; talent fostering platform,new teacher and students training program;and the feasibility plan of the industry,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te,etc.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get more great ideas to support E-commerce educat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on;International E-commerce talents;Higher education
在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今天,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电子商务也进入持续多年保持高速度发展时期。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在企业规模、创新能力、技术水平、营利能力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网络空间的全球性特点,使电子商务自产生就具备一个重要特性,即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便捷性。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创新与应用,使电子商务实现了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空间,只要人们与网络能够连接即可开展商务活动,传统的跨国境的国际贸易活动因为网络通讯技术而被跨国电子商务所替代。国际电子商务已发展成为贸易全球化与促进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在这种新型业态环境下,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对高等院校电子商务教学发展,提出了更多高标准的新要求。如何实现产学研的结合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适应电子商务从企业需求、学校学习、科研探索,进行产学研合作,迫切需要开展电子商务高等教育模式的拓展。其要点主要是:在企业、学校及科研单位三方的密切合作交流的前提下,使企业发展与转型升级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合理应用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科研单位良好的环境与成果,三方共同打造、合作研发与育人的共同发展平台,满足电子商务发展变化的各种要求。
当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缺乏已成为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高等院校,作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如何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规划和设计一套完整的培养方案,造就和培养出一批国际化电子商务人才是一个亟待研究的内容。
本文将从国际电子商务发展需求和产学研的结合教学模式方面,深入探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并提出个人的见解,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培养国际化电子商务人才重要意义
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对贸易全球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必将引起世界经济贸易的巨大变革,跨境电子商务将为企业构建开放、多维、立体的多边贸易合作模式,极大地拓宽进入国际贸易市场的路径,促进多边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企业间的合作共赢;从电子商务消费者角度来看,跨境电子商务使消费者能够更轻松地获得更多的世界各国的优质产品,并且扩展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渠道,为中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一) 国家政策与市场的需求
2018年10月1日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文,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实行免税新规。2018年11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和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政策并扩大适用范围,扩大开放更大激发消费潜力;部署推进物流枢纽布局建设,促进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中国政府自2019年1月1日,调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提高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商品限额,扩大清单范围。埃森哲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境B2C电商市场。为抓住这一机遇,整个电商行业对高素质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势必会呈持续性增长趋势。
我国目前正处在企业转型和技术升级阶段,在国际电子商务带动中小企业转型过程中,专业化人才需求结构复杂,由传统出口贸易转向数字化出口贸易的难度比较大。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显示:70.1%的企业选择跨境电商人才倾向于国际贸易专业,59.9%的企业选择跨境电商人才倾向于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人才在企业理想的人才需求中占比65%。可见,在国际电子商务服务中小型转型升级,专业人才区别于普通的电子商务人才,企业招聘专业人才时,会倾向于选择同时具备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跨境电子商务属于一种国际商业活动,复合型人才既要掌握多种外语技能、国际贸易知识和国际贸易的交易流程等,也要熟练掌握线上线下电子商务各种交易的具体流程及其操作。众多高等院校只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两个专业教学要求高度结合的专业很少,培养满足国际电子商务要求复合型人才,是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 培养国际电商人才的意义
教育作用在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活动。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级从业人员的主要社会场所。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相互关联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通常包括以高等院校为主,集培养、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其主要任务和活动内容的各类教育机构。
教育的目的是对教育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规划和要求,教育的作用在于通过多层面的教育活动来达到预期结果和标准,是人们对受教育者达成状态的期望,人们期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来达到预期标准,是人们对受教育者应该的期望值的要求。
2010年起教育部为适应各领域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实施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为了保证培养质量,教育部与产业界联合制定了各行业领域人才培养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要求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要充分考虑行业的多样性和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后备人才。
国际电子商务需要复合型人才,电子商务本身的特点是:学科交叉性与复合性。电子商务专业需要培养了解经济、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法律、外语,特别是需要懂得国际贸易知识学生,是一个交叉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实际工作中,企业要求电商从业者同时具备:国际贸易、外语、国际物流,最主要的是能够根据大量信息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实战能力强的人才,培养出国际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是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关键。在国际贸易环境下,电子商务实务课程与教学改革应该适应国际化商务活动的需求,培养方案通过产学研的积极配合,力求培养出满足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
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需要高校秉承创新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理念,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企业技术创新和国家经济贸易长期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与储备。
二产学研合作培养是国际化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
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应该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创新的基础。人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推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确立创新体系,高校需要积极对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社会发展培养满足知识经济与科技创新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在此,产学研合作是培养适应国际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渠道之一。
产学研合作,是面向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教育模式的一种延伸,在这种新型教育模式下,其核心内容是指在企业、学校及科研单位三方的密切合作交流与配合的前提下,使企业发展与转型升级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合理应用高校丰富教学资源与科研单位良好科研环境与成果,三方打造合作研发、育人与共同发展的平台。
产学研合作是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方式,在产学研合作的背景环境下,教育的作用是将生产、教学与科研融为一体力求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具有开拓性实干精神的人才。利用产学研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学校、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的人才培养优势,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产学研合作,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力求使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各个层面的人才需求。
在产学研融合模式下,学生凭借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企业合理节约一部分经营成本,创造新的发展效益。作为学校,可以通过高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准确把握市场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寻求精准的人才培养方向,科学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扩宽大学生就业方向、增加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高等院校的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日新月异的全新的商务模式,具有知识更新快,技术更新发展迅速、市场发展千变万化等特性,从研发到产业到学校教育等都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提高更新和完善。
三 目前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存在的不足
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偏于不重视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进程,长期以来,高校管理与课程设置发展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掌握,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尤其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尤显不足。
现阶段,高等院校在产学研合作办学方面覆盖范围非常有限。产学研合作教育主要集中在大中型过国企及附属科研机构中,对中小企业的需求很少关注,目前产学研合作教育缺乏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课题,与中小型企业中长期稳定性发展相匹配的课题较少,多是临时性解决具体项目或课题为主的单项合作项目,相关项目多强调经济利益,对培养创新型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的社会效益很少关注。传统的单一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发挥各方面优势,综合利用社会资源,打造产学研合作协作培养机制,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全方位、多元化需求的良好途径。
当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特点主要是:没有意识到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产的方面:企业角度,一些企业认识不到人才掌握最新的知识与技术创新企业发展之间的重要联系。
2.教的方面:高等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院校校对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认识缺乏,如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与技术强国进程中,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作用,培养产学研合作类型的综合型人才,建立完善的集企业需求、高校教育与科研创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对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缺乏良好的规划,现有的教学体制与规划在实现与企业及科研单位有效对接方面欠缺。一些高校将产学研合作教育理解成原有的生产实习的内容,不能从教育体制、教学理念的高度,在课程设置、教学规划管理角度形成深度合作;另外,有些学校将对与企业产学合作时开展“科技开发”和“知识增值”的协同创新,忽视了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同步创新模式的打造。
3.从科研角度来看;国际电子商务是一个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密切结合的新领域,各国商务环境电子商务产业环境差别巨大,技术、商务、经济、法律、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许多问题有待探索和研究,如:支付方式方面的不同规定、物流方面的各种措施等等,因此,国际电子商务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这方面,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研究力量,不断开发与产生与其相适应的发展和需求的研究成果,以促进电子商务的完善与长期发展。
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培养现代高等教育人才的新尝试,跨境电子商务是世界商务发展的全新领域,其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求,我们需要从师资和教学等方面全盘规划电子商务高等教育。
四 培养国际电子商务人才师资与教学方面的思考
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鼓励高校要积极推动协调创新,鼓励高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
(一) 产学研结合,实现人才培养资源共享
在产教融合模式下,学生在知识结构上适应国际电子商务企业的需求,积累了充分的理论知识,走向企业工作时适应性强,同时能为企业更快地创造经济效益。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期间,企业可以通过优先聘用优秀毕业生加入企业,为企业未来成长进行最优的人才储备。
在教学与研究方面,科研的目的是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是通过研究的手段创新,教学与研究的结合将促进教学内容与最新的科研成果的传授,与产业的结合,学生成为产与研究的传递桥梁,缩短了创新型研究成果进入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时间周期与成本。产学研的结合,是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综合利用各方资源,目的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制定产学研合作培养的长期规划,构建一个复合型的人才培养平台和教学模式。
引导和激励产学研协同育人,提供企业参与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在合作培养过程中让企业和科研单位能真正体会到实惠,必要时,寻求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如:提供一定的资金,可能情况下地方政府进行适当的税收优惠等。必要时,也可以努力从社会上(包括企业中)获取资金与支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保证产学研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二) 产学研师资培养方面
在产学研合作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教育能力与水平。高校创新型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中,从企业引入高水平、高质量优秀人才负责教育,专业教师自身理论与实践能力需要提高。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模式;课程教学向双语转变;适应国际化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课程培养应该向双语课程转变。使教育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第二,教师需要做好行业与专业社会调查,掌握本专业发展方向与动态,丰富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及时增加新技术与新工艺,体现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学资源向移动数字资源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国际贸易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为适应国人对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的平台要求,企业需要研发能适应移动互联网教育的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的数字资源,找到最适合自己企业的教学模式,为培养企业所需的国际贸易人才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针对教学需求,请资深科研人员给学生授课,传授知识与经验,或带领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请科研人员举办讲座等,向学生传授最新的国际电子商务方面的信息与知识。培养目标及时向国际化全球化方面扩展。
第四,高校和教师应成为促进高校与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交流协作重要力量,积极为产学研合作搭建桥梁。
(三) 学生培养方面
高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知识互动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背景下,加强高校与企业知识与技术需求互动,经过专业实践完成技术研发创新。因此对教师的知识水平,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课程设置、理论实践、生产、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实现融合。此种情况下,高校成为国家研发创新的重要基地与校企合作的重要场所。强调课内外实践,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已掌握最新的国际电子商务发展动态,提供知识与技术技能。
不断提升高校对动手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激励性地开创实训基地与项目,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技能。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实践教学可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既能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完成模拟实验,对操作能力的提高有益。增加电子商务实务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比例,使学生所学知识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电子商务实务课程与教学改革应该适应国际化商务活动的需求,是培养满足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的电子商务人才的必需。
强化学生的外语综合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鼓励学生选修各种与国际贸易、国际政策法律等相关的课程,以期实现学生能够胜任各种国际商务活动的基本需要。
五结语
电子商务本身是现代网络通讯技术与传统商务活动相结合的产物,电子商务代表着互联网技术应用及商务活动的未来发展方向,对大众的影响非常深远,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还将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树立一种新的规则。国际电子商务是国际贸易在网络技术环境下的新的运营模式。
为实现人才培养现代化的需求,电子商务教学必须紧跟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电子商务实务课程与教学改革应该适应国际化商务活动的多方面需求,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的电子商务人才,需要产学研结合是满足国际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需要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四部门10月1日起实行电商出口免税新规。新华网引用日期2018-10-01.
[2]国务院决定延续和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政策新华网引用日期2018-11-23.
[3]我国将自2019年1月1日起调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新华网引用日期2018-12-02.
[4]康利芹以区域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17,1(6):38-41.
[5]赵健,魏丽,李知屿.“政、校、企”协同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9(07):18-19.
[6]张晓芸,陈寅磊.江苏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结构分析[J].电子商务,2018(11):58-59.
[7]宋泽楠,夏国恩.面向跨境电子商务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基于64家企业招聘广告的分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8,21(01):61-67.
[8]顾春江,毛瑞霖.中国出口跨境电商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7):24-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6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