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本文从“ZC-studio”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内容、建设过程与建设思考三部分出发,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三要素坚持内容为王、贴近学生及高质量运营队伍。
关键词:微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钟冲.基于微信平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以“ZC-studio”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0):115-116.
一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加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构建师生自由交流的平台。微信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展成了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主要途径。微信公众号更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时刻交流提供了可能,比如“南航徐川”“辅导员娘亲”等微信公众号,大量文章浏览次数超过10万。通过针对性强的交流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的教育方式也更加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二)强化了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有强烈的自我管理意识,希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声音。而微信公众号突破了时空限制,拉近了相互之间沟通的距离,更多地满足了青年人社会交往、思想交流、主动参与的需求,激发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对微信公众号的管理,学生也能参与到组织事物中来,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的主动性,也培养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三)补充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强化对大学生的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应是一个贯穿于大学生整个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微信公众号对于补充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一定意义。与以往的沟通交流方式所不同的是,微信公众号实现了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信息在通讯工具上迅速的交流,信息传递更加人性化,贴近生活,大大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二“ZC-studio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内容
以“运用网络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将学生思想引领和成长发展服务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线上线下工作平台、打造四支队伍为建设内容,明确团队定位、完善组织架构、激活内部力量、强化项目实践从而推动学生网络文化宣传队伍规模不断扩大。
(一)建设线上平台“ZC-studio微信公众平台”
“ZC-studio”微信公众平台于2015年底开通,“ZC”为项目主持人钟冲的拼音首字母。平台始终坚持以正能量引导、校园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和学生活动网络化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开展网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ZC-studio”微信平台由指导老师钟冲带领学院学生公寓自律会的学生干部进行运营与管理工作,工作室的工作中心以寝室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为主,以校园热点话题、学生生活服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为辅,以微信平台团队原创作品为主、学生投稿及教师约稿为辅,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网络文化育人体系,加强对寝室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引导,以改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网络文明建设。
在线下活动和互动的同时,在网络平台定期给出专业性、指导性的信息;建立符合当前学生特点的教育话语体系,利用图文、动漫、播客、微电影等信息载体,在寓教于乐中建立工作室特色和品牌;以网络平台实现辅导员工作室与学生之间的无缝链接,以开放式状态与学生沟通交流,即时解答疑难问题,提升工作室效率。
(二)线下以“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为主
开展“寝室文化艺术节”“寝室文化建设节”,包含寝室设计大赛、最美寝室合照、寝室影音比赛、寝室拔河比赛、优秀寝室长、星级寝室评选等多样的学生主题寝室文化活动。打造线下文化产品,设计“ZC-studio”代言形象及标识、发布贴纸、玩偶、杯子等周边产品,使其在学生中深入人心、深受学生喜爱。在思想引领工作中,以贴近学生的实例及话语体系,实现对全校学生的全覆盖和多重覆盖。
(三)打造舆情监测信息员、新媒体维护员、网络文化宣传员、网络文明志愿者四支队伍
目前“ZC-studio”主要为指导老师与学生公寓自律委员会的学生干部在负责运营工作,接下来将采用老师带学生的形式将结构具体细化组成四支队伍,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优质资源,形成以“培训+研讨+实践+研究”四位一体的辅导员网络育人专业能力提升模式。扩大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力量,工作室严格遴选各专业的优秀学生组建学生团队,对新闻报道、人物采访、专业摄影、美术设计、网络技术开发、视频拍摄等综合性知识进行培训、指导与实践。每学期举办2次关于指定素材报道、典型人物实际宣传、平面设计、视频剪辑、摄影技术等实用技能的讲座,每月组织针对网络文化思维、调研与数据处理等主题的研讨沙龙,组织各种宣传文化专业技能课程的集体学习培训学习等一系列活动,保证整个团队能够适时顺应变化、持续寻求竞争优势并保持旺盛生命力。
三“ZC-studio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过程
(一)平台搭建
充分调研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情况,结合实际,明确“ZC-studio”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定位和主要内容。
(二)启动创建
加强微信平台运行的队伍建设。成立“ZC-studio”网络文化工作室,组建集设计、文字、摄影、采写的师生队伍,专业结构合理,团队分工明确,通过他们有效引导了校园舆论,集聚、吸引、影响、带动学生积极参与,确保平台高效运行。
(三)提升拓展
提升“ZC-studio”微信平台硬件建设的层次和质量。配备专用工作室,配备电脑、高清单反相机、摄像机等设备,能满足“ZC-studio”日常工作的开展。提升“ZC-studio”微信平台的文化品位和建设内容。每周推送2—3次,确保质量。从形式上而言,从原来的单一消息到多图文消息转变。加强了相关专题活动的开展,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专题、寝室文化艺术节、优秀寝室长评选、星级寝室评比等。
(四)总结推广
提升微信平台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微信平台的相关内容受到省教育网、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共青团中央等网络平台的转载,成为上一级官方微信平台的通讯员。
四“ZC-studio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思考
增强广大学生对学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为建设和谐校园出力。把“ZC-studio”建设成为学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阵地。以“ZC-studio”微信平台为核心,并将其贯穿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思政教育建设全过程,努力打造成具有学院特色、深受广大师生、校友、社会人士喜爱、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校园网络文化品牌。
(一)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点,聚焦引起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重要节日、纪念日等,通过主题活动与网络平台同步开展,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结合在一起表达内容,打破传统平面媒体只能看的局限,通过视听的方式,将想表达的内容加以处理,配上图片、视频、音乐,增强内容的吸引力与表现力,使主旋律教育亲和入心。
(二)贴近学生视角与生活,吸引学生关注
从满足学习、生活需要出发,紧扣热点话题与学生需求,通过权威、可靠的信息资讯,如寝室卫生检查结果、晨跑周冠军结果、晚自习教室分布、食堂新菜试吃等,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和热点事件期间,发布相关信息,用主动推送把握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以自动回复、客服等形式与学生互动,事先预设回答学生询问频率较高的问题,服务学生,增强学生对平台的黏附力。
(三)创新管理模式,打造高质量运营队伍
运用各种网络资源,需要氛围营造、舆论引导,也需要制度支撑。按照专、兼结合,师生联动的方式,成立以老师带学生的四支队伍。发挥学生建设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全员育人平台的功效。
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需要建立在把握相关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思想动态微信公众平台中的统计数据、表单、投票等功能恰好可以帮助思政工作者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喜好、关注点等,研究学生的思想规律,真正地拉近学生与思政工作者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普遍存在问题,通过微信平台实现师生互动,形成“老师提高,学生发展”的双赢局面。以网络载体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以新媒体工具增强网络育人实效,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在微信平台以正能量引导、校园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和学生主题活动网络化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开展网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四支队伍的创造活力和创新热情。注重线上线下平台的精品成果的推广,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网络意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优化成果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Z].2017.
[2]白艳丽,戚良钊.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研究——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7(05):56-57.
[3]羌坚.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52):185-186.
[4]徐学彬,徐登献.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林区教学,2019(03):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