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对专业群建设理论及以优势专业为基础进行专业群建设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本校的通信类专业群建设为案例分析了通信产业链及产业链上的主要工作岗位,给出了基于通信产业链对应岗位群的专业群建设方案,对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专业群;通信;产业链
本文引用格式:杨延广,等.基于产业链的高职通信类专业群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0):113-114.
专业设置是高职学校服务社会适应社会需求的具体体现,是学校作为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对于通信类专业,在师资和实训环境上都需要较大的投入,通过合理的专业群建设,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效率,更好地满足通信产业发展需要的不同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需求。
一 以强势专业为引领的思路
所谓“专业群”指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依据自身独特的办学优势与服务面向,以学校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按行业基础、技术基础相同或相近原则,充分融合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合。我院开设的第一个高职教育通信类专业是“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是由本地通信设计和工程建设公司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提出的,当时行业中有大批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的就业岗位,却没有一个学校开设通信工程设计类的专业,所以我们开设的是一个专业方向,可以说这完全是一个“以就业为导向”开创的新专业,是适应市场人才需求的产物,成为了全国第一个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专业,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供不应求,该专业也成为了省级示范专业,2015年专业名字正式进入了高职专业目录中。
通过示范专业的建设,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建成了一批实训环境,也遇到一些问题。一方面通信类设备价格昂贵,而且升级换代很快,实训室建设成本很高,只能有选择地购买一部分设备,后果就是造成了实训设备短缺和使用效率低同时存在的现象。另一方面通信行业在不断发展,行业人才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但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环节需要的人才是不同的,随着技术与设备更新换代、移动通信应用的普及,企业对人员要求在不断变化。
通过专业群的建设正好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的思路是:以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专业为核心,发挥特色优势,整合设备和教师资源,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效率,面向行业,建设方向鲜明的通信类专业群。通过专业群建设反过来带动实训环境、课程的建设,并培养一支在通信领域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师资队伍,最终形成围绕通信类专业群的优势资源。
二 与通信产业链对接的建设规划
我校电信系主要是面向通信行业,这是我们的特色也是我们的优势,与通信产业链对接的通信类专业群建设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通信类专业群的构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要与通信产业链对接,群内的专业布局以服务通信产业为目标,通过对通信产业链应用性人才需求状况的结构分析,构建与该产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专业群体系;二是要与通信企业的岗位群对应,让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紧密联系,满足企业岗位群的需要;三是专业群中的各专业要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建立以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学科为基础的若干专业。
专业群的基本架构是“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这样的专业群优势很明显,各专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可以在一个体系中完成实训任务,会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实训项目是共同的,设备环境可以共用,实现了资源的配置优化。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就有许多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更有利于专业师资团队建设与共享,降低师资和课程建设成本。多年来经验证明,通信类各岗位人才需求并不稳定,工程量大时,设计、监理、施工、督导用人增加,建设量平稳时则是维护、网优人员需求增多,以专业群为基础,可以根据社会通信类人才需要的变化灵活地调整专业方向或增设相近的新专业,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而且专业群面向的是同一个大的就业市场,学生就业也方便。
三 通信产业链岗位分析
通信行业产业链可分为设备研发与制造、网络建设、网络运行维护、运营与服务四大环节。设备研发与制造环节主要需要电子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特别是研发工作要求的层次较高,不是我们定位的培养方向。而网络的基本建设和运行维护两环节是则我们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适合高职层次毕业生的基层技术人员岗位主要是从事基本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系统运行维护的人员,前者包括工程施工、工程督导、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管理等人员,这些人员主要分布在各类通信工程公司和设计公司;后者主要是进行通信系统及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主要分布在系统运维公司。这两大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要求具有基本的通信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工作技能,是较适合高职学生的技术岗位。
我们的专业建设并不是要做到产业链的全覆盖,而是从行业区位背景出发,根据自身所具有的办学基础条件,发展比较优势,努力集中在少数专业上办出特色,将核心专业作为重点建设成精品,带动特色专业群的发展。我们是以产业链的中间两段为主设置专业群,按照相应的工作岗位设置专业,以通信学科为专业群的公共技术基础平台,辅助以电子信息技术、管理与营销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向相近领域扩展。
这些环节按工作性质总体上可划分为:设计、工程建设、系统调测与运维等。具体工作岗位包括:通信工程设计岗位,主要在设计单位,任务是电源设计、核心机房设计、交换设计、传输设计、线路设计、移动设计、接入设计等;通信工程建设岗位,主要在工程类公司,任务是设备及线务类的施工、督导、监理、管理等;网络与设备的调测、运维岗位,任务是各类设备的调测、维护、优化等。专业分为以下两大类:工程与管理类、技术与系统维护类,先后开设的专业方向有: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电信服务与管理、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通信网络与设备、光通信、通信技术、数据通信、物联网应用技术、通信工程造价等。同时招生专业一般不超过四个,根据需要动态调整。
四 专业群课程体系分析
专业群总体课程体系结构为:建立在一个公共专业技术平台上的多个专业方向职业技术基础(含职业基本技能)课程群,这是与专业群架构相匹配的,一般情况下每个方向课程群对应一个专业方向,但不是一一对应,因为各专业都在同一产业链上,不同专业会有很多交叉共享课程,复合型专业课程则可跨专业方向。各专业的具体课程体系为:
(1)公共基础平台:全校统一,按照培养社会人的要求,突出培养新时代社会对大学生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所有专业都是在此平台上进行专业知识学习;
(2)通信类专业公共技术平台:是专业群内各专业共同必须的生产技术知识、产品技术知识、材料技术知识和职业基本技能,是毕业生将来在行业内发展的基础保证;
(3)职业技术基础课:从职业技术基础课程群中选择的体现专业方向的课程,即专业课,至此学生即可具备某一专业方向的基础知识和工作能力;
(4)就业模块课:是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以职业技能实训为主,针对工作岗位分为不同模块,根据学生的就业去向和企业要求在毕业前进行选学,目的是实现与实际就业岗位对接。
五 结束语
专业群的建设方向不应太宽泛,需要相对集中,才能提高效率办出特色和优势。要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没有稳定性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没有灵活性就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要在保持专业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群结构,在灵活性中追求相对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徐俊凯.当前通信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通讯世界,2017(17):79.
[2]赵斌.通信建设的有效措施探讨[J].价值工程,2010,29(34):185.
[3]肖明霞,韦海成.基于协同合作式的“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52):64-66+89.
[4]高恒.电信运营商通信技术标准选择战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5]吴强.5G通信技术对物联网产业链发展的推动作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8(03):45.
[6]冯立超.电信产业链纵向竞合关系与协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5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