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等教育改革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提升高等院校学生教育工作质量。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教学理论的学习和课堂教学技能的提升。本文将从继续教育的基本概念出发,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发展
本文引用格式:朱璧.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0):87-88,96.
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知识更新速度飞快,高等院校教师只有不断进行继续教育学习,才可以更新个人的教学理论知识储备和教学理论修养,通过科学教学理论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升高等院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体育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高等院校全体青年学生的身体锻炼教育工作,对青少年健康体魄的练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要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理论修养,强化学生体育教学工作力度,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一 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继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脱离正规教育再学习的教育,是对专业知识再补充、扩展的特殊形式的追加教育。近年来,继续教育得到大数人的重视并参与进来,不断深化继续教育这一理念。
(一)历史渊源
继续教育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教育工程,称之为CEE(Continuing Education Engineering),把一些技术人员集中起来进行再一次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的技术,加快生产的步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国家纷纷加入这一行列,比如德国和日本。196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邀请各国专家学者成立“继续教育专家组”,给予各国继续教育的指导、分析,各国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继续教育相关的组织和结构犹如雨后春笋相继而出。
(二)发展历程
第一,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创始阶段(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这个时期的继续教育还处于萌芽状态,刚刚崭露头角,在学习能力等各方面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创始初期的发展表现出研究方法单一、逻辑混乱,与研究结果不相符;研究问题不全面;研究人员对成年人学习心理存在一定的偏差;研究的最终成果由专家取得等,体现不出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核心目标。
第二,继续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阶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这个时期的继续教育发生了质的飞跃,随着人们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继续教育实践在不同领域得到较好的发展,研究范围也随之扩大,终身教育被更多人接受,继续教育在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在地位上得到越来越多的话语权,继续教育的科学研究不断壮大,社会科学家和继续教育研究人员从各角度、各方面对继续教育的实践领域不断深入探讨,取得了理想的成果并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学者。
二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能紧随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有利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推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对青少年健康体魄的练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情况下,我国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受多种因素制约,实效性堪忧。
(一)学校政策法规不健全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是一个长期而持续过程,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健全的激励政策,才能确保健康有效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高校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法律,导致执法过程中只能参照其它相关法律,形成诸多不便。合理的激励政策能很大程度地激发高校青年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而制约高校青年教师继续教育实效性的正是激励政策的缺失,缺少系统的教师继续教育评价体系,教师激励就没有具有说服力的依据。近年来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高校会忽视对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致使教师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下降。
(二)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体育教师大多数是体育院校科班出身,在校期间已经掌握了扎实的体育知识和专业技能,经过长期的教学过程,之前所掌握的知识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科研水平与专业技能有待提高,如不积极参与教师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三)专业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机构缺乏
基于专业性强的特点,专业的培训学习场所是高校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化继续教育的有力保障。目前针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机构屈指可数,或者教学设施、设备落后,教学内容方面也缺乏专业的设计和管理,滞后于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制约着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
三 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途径
继续教育是高等院校体育专业业务提升和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正视当前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创新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全面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合理统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体育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同时也需要高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从学校层面予以支持。要想做好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就需要从学校层面进行协调组织,为体育教师和培训部门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规划性和专业性。第一,成立专业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统筹安排,并负责继续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主要包括继续教育内容确定、培训师资的选择、日常教学工作管理、和继续教育学习考核等。第二,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高校继续教育机构要搭建起体育专业教师和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平台,通过教育平台宣传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更新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等,同时也要通过继续教育平台体育教师的信息反馈而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从而增强继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促进教育教育工作开展的民主科学发展。
(二)制定完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最有效保障。要想推进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稳步进行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需要高校加强继续教育制度规则的制定和完善。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建设主要包含三个重要方面:第一,继续教育制度层次建设,高校要保证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为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学习预留充足的时间,并且制定相应的考评奖励机制。高校还需要为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提供专项的教育资金支持,保障教学场地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从而有效推动体育教师继续工作的顺利推进。第二,严格执行继续教育章程规定,落实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工作。高校要严格按照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设计要求,全面落实继续教育规定,确保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按期举行和教师的如期参加。第三,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程制度化。高校要将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考核评价全部进行制度化,加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规范化操作和科学化管理,推进继续教育工作的深入进行,促进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内涵式发展。
(三)加强开发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
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继续教育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和考核体系,因此高校要加强继续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工作。第一,改变传统高校继续教育的单项知识输入模式,转向对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专业发展和教学技能提升的专业素质能力提升上面,从而让体育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综合要求。第二,改变过去高校继续教育的大班教学模式,转向注重体育教师个性发展的定位上,采用多模式的小班课堂教学,赋予高校体育教师更多的自主权,提高继续教育课堂的学习兴趣。第三,转变过去高校继续教育的终结性评价考核模式,转向对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形成性评价,从而避免终结性评价对体育教师的片面评价。继续教育工作要采取灵活的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和过程评价等方法,提高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评价的客观和科学性。
四 结语
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研究,不仅可以加快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同时也有助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青年学生。高校要重视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总结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而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有益探索,创新继续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促进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志超等.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2]李景华.终身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02):100-101.
[3]林顺英,柯惠芬.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的构想[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1):154-156.
[4]余利平,陈静科.学习型社会背景下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与专业发展[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28-30.
[5]诸杰,刘志强,任文君,等.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3):240-241.
[6]李敬,马志云.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96-98.
[7]于军,徐国红,刘运祥,等.对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现状与继续教育观念认知的调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05):1-3.
[8]邓雷.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自主化继续教育与专业化发展的效能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81-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5852.html